APP下载

武林瑰宝:中华苗刀小记

2015-04-16华彩汉唐

轻兵器 2015年7期
关键词:刀鞘刀身刀柄

华彩汉唐

苗刀不是指我国苗族人所使用的刀,而是我国创制的一种冷兵器类型,早期有长刀、双手刀、单刀等多种称谓,因其刀身修长,刀形与禾苗叶相似,后世武艺家为了将它与其他刀区别,于是将其改称为苗刀。而苗族人在许多重要节日举行的“上刀梯表演”,木杆上横插的36把刀称为长马刀。

苗刀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有哪些刀术技艺?请看——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的两军作战多以车战为主,所用兵器主要是戈、矛及戟等长兵器。短小的刀剑对战车上身穿铠甲的士兵而言,无法构成威胁,仅可防身以及在弃车后的短兵相接中使用,所以刀剑没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武器。战国至秦灭六国时期,骑战、步战开始出现,迫切需要趁手的短兵器,剑的军事地位骤然提高。西汉初期,成建制的骑兵大力发展。由于骑马冲刺的速度很快,想要击杀敌人,需要依靠挥臂劈砍的兵器而非用剑向敌人刺击。如此一来,锋利的剑尖长难以发挥作用,另外,剑身两侧的利刃在劈砍时只有一侧能够有效使用,加之剑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两侧开刃,在实战中极易因劈砍而折断。为了提高骑兵的战斗力,许多更加适宜劈砍的长刀应运而生。

西汉以后,根据实战需要,长刀经过不断改良,发展出一种刀身修长、设有护手、刀柄可双手握持的刀型。

在长刀发挥作用的鼎盛时期,其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开展而流入日本。日本对中国长刀在制作工艺及结构上进行了诸多改进,而后,日本长刀传回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对日本长刀技法进行了研究和创新,研制出戚家刀,其与苗刀的形制已基本一致,刀形狭长,具有弯弧,刀柄也较长,可双手握持。明朝嘉靖39年(公元1561年,古代纪年称为辛酉年),戚继光编著出《辛酉刀法》。“戚家军”官兵按照该刀法,经过一番训练,在抗倭战争中大显身手。

明朝著名武术家程冲斗向浙江刘云峰大师学习《辛酉刀法》,依靠其深厚的武术功底,将长刀技法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编著出《单刀法选》一书,为长刀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武术爱好者在练习长刀技法时多以此书为独门学习资料。

长刀经过历代演进至清末民初时期,开始出现“苗刀”这一称谓。大军阀曹锟在其直隶总督衙门组建有武术营苗刀连,选聘当时名震武林的刘玉春担任苗刀教官,将苗刀队作为他出巡时的仪仗队,其场面甚为威风。1928年,原西北军爱国将领张之江为振兴中华武术,在南京筹备成立中央国术馆并担任馆长,他首先提议将历史流传下来的苗刀列为必修课,高薪聘请郭长生担任一级苗刀教官,苗刀遂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

郭长生自幼酷爱武术,天资聪颍,臂力过人,天生一副健壮身板,行拳出掌不见手,人过一阵风,故被武林界誉为“郭燕子”。他精于刀、枪、剑等十八般兵器,摔、拿等技击均有绝妙之处,是我国近代武林高手,一代武术宗师。

苗刀技法不同于其他刀法,主要以双手握刀,也可单手握刀。每招每势朴实、严谨,动起来以身催刀,刀随身转,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连环,动作剽悍雄健,势如破竹。其善于连续进攻,攻中有防,防是为了更好地攻。该刀技法千变万化,技法变化如程冲斗所云:“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败于刀。”在苗刀演练与技击时,要使刀法、步法、身法和眼法协调自然,紧密结合,其练习难度可想而知。

苗刀技法有一路、二路之说。一路技法由郭长生依据程冲斗的《单刀法选》改进而成,一路技法也叫原路、老架,多属基本刀法,势法浑厚矫健,大劈大砍,一步一势。然而一路技法缺乏连击性、攻击性及灵活性,练习者难以领悟其中的实战攻防含义。郭长生在一路技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又编创出二路技法,二路技法也叫新路、新架。郭长生大师在一路技法中融入通臂二十四式中的疾绞连环步法,使苗刀技法如虎添翼。二路技法各项招势除大劈大砍外,外加左右辗转,疾速多变,攻防的连击性大大增强,使苗刀技法这一传统技能向前跃进一大步。

以下节选程冲斗《单刀法选》中最简单的几种技法。

因为苗刀较长,难以迅速拔刀出鞘,所以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采用你拔我刀、我拔你刀的方式。

这是单人拔刀出鞘的标准动作。拔刀时,左手握住刀鞘,右手握住刀柄,先将刀拔出少许,再用右手握住刀背,将刀拔出鞘口。

因为苗刀的刀刃薄而锋利,若用刀刃格挡敌人来犯的兵器,则刀刃必伤,所以最好用刀背来格挡敌人的兵器。

将左边身体面向敌人并呈右弓步,当敌人的兵器来犯时,用刀格挡开敌人的兵器,然后斜进右脚,用左、右手共握刀柄,伺机砍杀。

身体微微下蹲,将刀置于身体右下方,当敌人的兵器来犯时,我持刀自下向斜上方撩一刀,然后进右步呈左提撩刀势。

将刀斜横在右膝前,当敌人的兵器来犯时,用刀向左格挡,然后进左步到右边,呈低看刀势。

刀尖冲敌,呈左弓步,当敌人的兵器来犯时,用刀往右格挡,然后进右步到左边,复成上弓势。此上弓、低看二势连续应用,左、右格挡敌人的兵器,两边闪躲,伺机砍杀。

程冲斗编写的《单刀法选》记载:苗刀有长度不同的两种规格,第一种苗刀“刀长三尺八寸,靶(注:意为刀柄)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第二种苗刀“刀长二尺八寸,靶长九寸,共长三尺七寸”。根据我国明朝的度量标准,一尺约为现在的31.1cm,折算可知,第一种苗刀刀身长约118cm,刀柄长约37cm,全长约155cm;第二种苗刀刀身长约87cm,刀柄长约28cm,全长约115cm。

我国大连汉威公司依据这些记载以及刀剑爱好者收藏的古董级苗刀,于2010年开始研制现代版苗刀,称为小苗刀。其全刀长为110cm,刀刃长77cm,刀柄长32cm,总质量1.25kg(含刀鞘),刀身硬度HRC48~52。2014年10月,根据爱好者需要,大连汉威公司又研制出现代版大苗刀,全刀长133cm,刀刃长87.5cm,刀柄长34.5cm,总质量1.28kg(含刀鞘),刀身硬度HRC52~55。这两款苗刀的外形及结构基本相同,再现了古董级苗刀的形制,可满足武术习练者及收藏者的需要。

刀身由高级弹簧钢打造而成,整体淬火,刃面平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硬度。刃口锋利,刀尖尖锐,能够兼顾满足劈砍与刺击的需要。

刀身长而微弯,血槽两面设置,其从刀身末端一直延伸到接近刀尖处,有效减轻了刀身质量。刀身靠近护手处较厚实,便于拦格攻击的兵器。刀身与护手相接处设有不锈钢吞口,可增强刀的强度,也可增加与刀鞘内壁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收刀入鞘后发生脱鞘的情况。

刀柄内芯与刀身整体打造而成,内芯外部包覆木料,再缠绕藤条。技艺纯熟的工匠将粗细均匀的藤条一剖为二,并整齐地缠绕于木芯之外。刀柄尾部设有圆形不锈钢配饰,配饰上刻有精美夔(音kuí)龙纹。夔龙纹是我国古代汉族传统的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也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上。

刀柄整体呈前扁后圆造型,这一造型是汉威公司的独创,目的在于令使用者双手握持稳固,不易脱手。

护手采用不锈钢打造,呈圆盘状,两面均刻有夔龙纹装饰。

护手直径9cm,厚度9mm,造型精美而且宽大,能在实战中保护双手,有效格挡对手的兵器进攻。

小苗刀的刀鞘采用玻璃钢制成,大苗刀的刀鞘采用硬木制成。两款刀鞘的鞘口、鞘尾及鞘身均配有不锈钢装饰。刀鞘上、下方设有2个箍环,用以箍紧鞘身,箍环上铆接有2个挂环,2个挂环之间以红色丝线编织的中国结进行连接,中国结中段固定有1个挂环,这个挂环用于将刀鞘悬挂在刀架或墙上。

苗刀自古制作精良,其不仅是中国古代战场上厮杀的利器,也是现代武林界的罕见收藏品。现代版苗刀的研发与制作,正是为了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保留传承,使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刀鞘刀身刀柄
BT40刀柄性能检测装置开发
刀鞘不需要锋利
那一阵风
刀鞘不需要锋利
卡皮兰刀:刀尖分又为哪般?
切割部件用途及制造方法的探究
维根斯:德国KEMMLER系列刀柄、配件
基于IGBT的刀柄热装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登山
克赫帕什镰形刀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