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邓小平访缅追忆

2015-04-16吴德广

世界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山道邓小平缅甸

吴德广

一天清晨散步时,一位工作人员请求与邓小平合影,他欣然同意。消息传开,随行人员都来了。就这样,一张代表团“全家福”在新华社随行摄影记者的手中产生。

在我家相集里首页,是一张黑白相片,那是1978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缅甸时,在仰光(内比都现为缅甸首都)国宾馆草地上与随行人员的合影。随着时间的流逝,相片愈益珍贵。每当我看到它,美好的回忆便涌上心头。

1977年7月邓小平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1977年9月,缅甸总统奈温访华,双方商定了邓小平对缅甸的访问。1978年1月邓小平访问缅甸,这是中国人民胜利粉碎“四人帮”之后第一位中国高级领导人出国访问。外电评价说,邓小平这次出访,标志着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将得到全面的改善和发展。

邓小平副总理一行25人1月26日上午11时离开北京机场时,李先念、纪登奎、吴德、余秋里、陈锡联、耿飚、陈慕华、邓颖超、王震、姬鹏飞等,还有黄华、李强等部长前往机场送行。高规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送行,表明中国对邓小平对缅甸的访问的高度重视。

我作为礼宾人员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有幸目睹了这次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访问。3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还时时追忆那次睦邻外交里程碑访问。

倾城欢迎邓小平

邓小平一行乘空军三叉戟专机,经过5个多小时飞行于当天下午3时在仰光国际机场降落,受到缅甸倾国倾城欢迎。

邓小平一行抵达时,缅甸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国务委员会秘书山友将军、总理吴貌貌卡以及几乎所有的缅甸高级官员都来机场热烈欢迎,各国驻缅甸外交使节也前往迎接。从敏加拉洞机场至国宾馆的沿途两边,5万多名市民挥动两国国旗夹道欢迎,他们高呼“欢迎邓小平!”“缅中友好万岁!”在民乐声中,人们载歌载舞,挥动着纱巾和彩旗。约有50个民间乐队演奏欢快喜庆的缅甸乐曲。欢迎一位副总理的礼仪规格比欢迎一位国家总理的礼仪还热烈隆重,让我难以忘怀。

当晚6时半,邓小平在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以及中国驻缅大使莫燕忠等的陪同下前往亚弄路总统府拜会吴奈温总统。7时半吴奈温总统举行家宴招待邓副总理一行。菜肴为中国菜,谈笑风生,气氛热情友好。

次日缅文《新光报》发表社论:“胞波友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文中引述邓小平的一段话,“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选择和决定,而不能由别国来强加。在国家关系中,我们一贯严格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论同时引用吴奈温总统的话:“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双方都应该继续努力维护和巩固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不仅我们,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应该珍惜、培育和维护这种友谊。当我们之间出现分岐的时候,只要我们以友谊为重,本着宽容、耐心的态度,决心解决问题,问题是不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

吴奈温总统亲赴机场迎接,并亲自设宴招待邓小平,属于礼仪破格,它向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奈温本人和缅甸政府对邓小平十分敬重,也反映了他对发展缅中关系的热切期待。

游览仰光大金塔

1月27日上午9时,邓小平向昂山将军墓献花圈之后,前往游览坐落在仰光市中心的大金塔。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巍然屹立,气势宏伟,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古树林木,美丽的茵雅湖滋润着这块宝地。周恩来总理曾热情赞扬缅甸的古代文明,说缅甸金碧辉煌的大金塔和中国巍峨壮丽的万里长城,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同样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

大金塔塔身外表贴满金箔,塔顶有宝伞和钻珠组成。经过历代的修缮,到1774年塔身修高至112米,底座周长420多米,又在塔顶上安装了新的金伞。金伞系由金属所制,重达12.6吨,钻珠镶在一颗金球上,共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数千颗。在阳光下,大金塔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游览大金塔时,邓小平不时通过缅文译员提出问题。他还兴致勃勃地来到古钟前,拿起木棒连敲三下,祝愿中缅友谊万古长青。最后,他走到题词纪念册前,欣然提笔:“中缅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陪同访问的缅甸朋友纷纷鼓掌欢迎。

出席盛大国宴

邓小平参观大金塔之后于上午10时直接去总统府新楼与奈温举行会谈。韩念龙副外长和缅甸国务委员会秘书山友将军、吴貌貌卡总理、吴拉蓬外长等参加了会谈。邓小平向吴奈温通报了中国国内情况,并就当时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同吴奈温总统交换了意见,双方观点比较一致。

27日晚6时30分,邓小平副总理出席吴貌貌卡总理举行的盛大国宴。国宴在总统府的花园草坪上举行。花园树木上闪烁着色彩缤纷的灯光,和建筑物上悬挂的装饰灯相互辉映,呈现一片喜乐景象。

宴会结束后,宾主一起观看了缅甸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一位缅甸歌唱家用汉语演唱了陈毅的诗《赠缅甸友人》歌曲,“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歌声在夜空久久回荡,掌声经久不息。晚会上还表演了中国舞蹈——红绸舞,把现场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

一张“全家福”的诞生

在访缅时邓副总理非常尊重礼宾工作人员的安排,他的守时使我十分敬佩。按照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他晚上10时半就寝,黎明即起。一天清晨散步时,一位工作人员请求与邓小平合影,他欣然同意。消息传开,随行人员都来了。就这样,一张代表团“全家福”在新华社随行摄影记者的手中产生。

结束首都访问之前,邓小平举行答谢宴会,吴奈温总统等缅方高级官员出席。宴会又一次畅叙亲戚胞波情谊。为准备好答谢宴会,笔者根据指示,离开北京时随专机运来数筐苹果和梨,答谢宴席上请缅甸朋友品尝。当晚宴席上他们舍不得吃,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硕大且香甜的苹果和梨,要捎回家,与家人享用。

访问山道威

1月28日,邓小平一行在吴貌貌卡总理和吴拉蓬外长的陪同下,访问位于孟加拉湾的山道威。邓小平来到山道威,受到六千多名群众的热烈欢迎。山道威风光秀丽,额不里海滩上婆姿的椰树,古老的木屋、强烈的阳光、金色的沙滩,美不胜收。

在山道威邓小平一行参观了晒盐场、珍珠蚌养殖场和渔村,当天晚上,缅甸西部军区司令、若开邦纲领党党委主席敏贡上校在海滨树林中露天设宴,款待邓小平一行。宴会结束后,在海滨的临时舞台上表演了优美的若开邦民间舞蹈和缅甸传统体育项目。邓小平一行还看了惹人逗笑的大象运木头。还兴致勃勃地下海踏浪、游泳,令陪同的缅甸朋友称赞不绝,感叹邓副总理身体健康。

29日上午,邓小平在海滩上观看了充满若开邦民族特色的摔跤比赛。邓小平为优胜者颁奖。傍晚,海滩上燃起了几堆篝火。邓小平在篝火旁饶有兴味地品尝了主人特地烤制的全鹿,同时欣赏缅甸艺术家表演的各族民间舞蹈。此时,当地村民点燃了“孔明灯”。灯笼点亮后,像气球一样冉冉升空,高悬天际,如颗颗明星,熠熠闪光。

我国领导人来缅甸访问,缅方多安排他们到山道威来参观游览。因此,山道威是中缅友好的见证。1961年陈毅副总理曾到这里访问,写下了《山道威海浴》的诗篇:“冬日海浴山道威,细如银沙碧波催。孔明灯挂天遥远,宾主夜谈缓缓归。”1963年春,刘少奇和陈毅访缅,奈温偕夫人亲自陪同,在山道威海滩度过了难忘的两天。周恩来曾九次访缅,其中有两次就是在山道威度过的。

1月31日,邓小平圆满结束对缅甸的正式访问回国。吴貌貌卡总理陪同一道前往机场,沿途又有数万名群众欢送。邓小平此次对缅甸的访问,在中缅关系史上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为中国积极执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外交实践。

猜你喜欢

山道邓小平缅甸
活下来的山道
山村通了水泥路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山道
缅甸非常之旅
红色读物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