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在 内蒙古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015-04-16李莹李娜
李莹+李娜
城市不仅是集聚生产的最大场所,也是人类生活和消费的场所;不仅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内蒙古既是资源能源生产大区,也是消费大区,单位GDP碳排放偏高,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也持续增长。因此,加快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低碳城市十分必要。
草原文化是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淀中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生态型文化,其核心精神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在生产生活中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因此,将草原文化的精神理念全面融入到城镇化进程中,既有利于传承草原文化的理念,又有助于推进城市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草原文化应用于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草原文化生态理念发展城市低碳产业
草原文化生态理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利用大自然提供自身发展所需产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造成影响,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风能、太阳能,这些资源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发展内蒙古特色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还可以利用草原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刻的精神理念和广泛的影响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等。这些特色产业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我区辽阔的草牧场资源,发展内蒙古低碳型生态畜牧业。加强畜牧业基地建设,在“草畜平衡”的原则下,扩大畜群规模,加快周转,加强疾病防治和检验检疫,保证畜产品食品安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产供销农畜产品服务平台,促进农畜产品的流通;重点发展乳制品、牛羊肉、羊绒等易于打造成内蒙古知名品牌的优势产品,发挥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自治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将畜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走出一条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其次,依托草原上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发展低碳环保的新能源产业。内蒙古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均位于全国前列,具备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恰好为实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符合草原文化中保护环境的精神理念。因此,内蒙古应借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同时做好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及其关联产业的研究。
第三,发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典型的低碳产业,而且能够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内蒙古应借助草原文化的资源优势,将草原民族的精神理念、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民俗风情等融入到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中,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信息技术产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增强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做好文化产业的创意和创新工作,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依托草原文化生态理念引导低碳城市建设
当前,我区现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理念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筑设计上没有较好体现节约土地、降低能耗的要求,而且缺少节能环保低碳设计理念;一些城市建设既浪费土地资源,又缺乏一定特色。因此,要用科学的、符合地区实际的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
草原民族居住的蒙古包简约、占地面积小,把对草原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这对内蒙古制定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要合理地规划城市,推行“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全面建成集现代服务业、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活区,在区域内强调多核心、紧凑发展、混合使用,防止“摊大饼”式发展。其次,在设计低碳城市建筑上,要借鉴草原民族蒙古包的设计理念,用少量的木材、较小的占地空间满足牧民居住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以小户型为主,尽量采取自然通风;根据北方城市的采光特点进行房屋设计,增加自然采光面积;增加墙体厚度,以便保暖和隔热,降低单位家庭中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更应该结合上述设计理念,尽量减少对空调的依赖,节约电能。在建筑选材上尽量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新建筑在供电设施上安装太阳能供电或风力发电。
此外,低碳城市不仅要采取措施减少生产生活中碳的排放,还要重视增加碳汇,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和绿色植被的固碳能力。内蒙古多数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种植耗水量大的植物,但是有些地区违背生态规律,从南方引进耗水量大的珍惜树种,或种植耗水的草坪,不仅成本高,还不易成活,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内蒙古有许多适合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本土树种,如落叶松、樟子松、雪松、云杉、沙地柏、红刺榆、金叶槐、红栌、欧李等,这些树种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寿命长、防风固沙效果显著,在广场、公园、街道、高速公路、铁路两旁种植,能够形成春天观花、夏天赏叶、秋天品果的效果,十分美观。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时,应尽量因地制宜,选用本地区特有的植物,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地方特色,并且符合生态规律。
三、依托草原文化生态理念引导居民树立低碳生活意识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会对人的心灵、精神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最终作用会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草原文化凝聚着草原民族对大自然依恋、爱护、敬畏、崇尚的生态意识;凝聚着与大自然友好相处、和谐共生的亲情意识;凝聚着对大自然知恩图报、适度索取的节制意识。而现代化生活方式使人们消耗大量水资源,依赖于电梯、空调、汽车等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便利。调查显示,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排放的废水中城镇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分别占67.2%和32.8%,来自城镇生活的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较大;氨氮排放总量中城镇生活排放比重最大,占总量的55.2%。废水废气排放引起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短缺,长期下去城市发展将不可持续。因此,草原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依托草原文化对大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亲情意识和节制意识来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倡导绿色消费应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
首先,倡导居民生活简单、简约化,尽量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购买节能电器,电脑、电视机尽量不处于待机的状态,少使用电梯,多爬楼梯……其次,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量,节约垃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第三,倡导低碳交通,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堵塞使市区机动车行驶速度通常低于每小时20公里,不仅造成汽油、柴油的大量消耗,而且能源的不充分燃烧释放出更多有害气体,不利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低碳化。因此,应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电动汽车,鼓励人们多走路、多骑自行车,远距离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