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3月:學額國教爭字當頭,施政報告求同向穩

2015-04-16曾志敏

澳门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家長建議內地

曾志敏

三月陽春,微風拂面,正是楊柳吐綠,桃李芬芳時節。但在龍B家長的眼裡,已到入學年齡的“龍B”們,選擇對了的學校,好似他們一世的“春”。於是為爭有限的名校學額,他們展開激烈角逐。而在本澳全國人大代表看來,學校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才至關重要。兩會期間,七代表建議內地協助、指導澳門編寫國教教材,不意,引發本澳社會強烈反彈。反觀政府毅然收回五幅土地,普羅大眾一片叫好,顯見澳門人真正需要什麼,以致四平八穩面面俱到講了等於沒講的“施政報告”,熱議過後,總體上坊間還是給了個贊。至於本月中三起地盤奪命意外,三日內兩宗致命車禍,澳門人已見慣無怪,包括官員的施政作為,監管能力,早已不抱指望。能做的便是對家屬慷慨解囊,守望相助,此外,自求多福,少點莽撞,多點安全意識。

羊群心理,龍B入校爭崩頭

三月,乍暖還寒,本澳首先展現人前的“風景”莫過於學校門前輪候起一條人龍。1日這天,部分幼稚園開始2015/2016學年招生派發報名表,教青局新聞稿稱,新學年本澳共有59所學校招收幼兒教育階段的新生,提供不少於7900個學額,預計入讀學生約6400人,強調學額供應充足,籲家長毋須過分緊張。然而,早在三天前,就有多名家長到陳瑞祺永援中學、培道中學、濠江英才學校等校門前排隊。他們把膠凳、食物、報紙及雨傘一應帶全,表現出一副“拿不到報名表誓不還”的堅決,有的甚至整整守了兩個通宵。

據悉,陳瑞祺永援中學幼稚園初班當年只有七班共240人,目前4000人報名,即20人爭一學額,場面相當激烈。同樣培道中學幼稚園和濠江英才學校幼兒教育學額均為100人左右,一天就收到五、六百份報名表。為此,教青局提醒家長,重要的是關注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與子女的個性和興趣是否適切,報讀過多的學校沒必要。事實上,本澳59間學校中,至少三十間學校在同一日面試,令報讀多間學校的家長難以取捨,要麼只去心儀學校面試,要麼一日內走幾轉,苦了家長還害子女面試質量受到影響。果然在7日這天面試中,許多家長由於時間上相撞而恨無分身術,被迫放棄部分學校而怨懟不已。在筆者看來,望子成龍,是每位父母的最大願望。社會競爭越趨激烈,報讀幼兒教育已被不少家長視為“贏在起跑線”,期望子女能入讀名校,增加將來升學優勢。然而,對於幼兒而言,健康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特質,不同學校亦有不同教學理念,家長為子女擇校,更應注重子女的不同特質及承受能力,而非盲目追求名校。家長擔凳仔,為兒爭學位,亦反映出教育當局、校方與家長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不少家長對於學校招收幼兒標準一知半解,人云亦云,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無疑處於弱勢。家長心儀某校,由於缺乏收生標準信息,為求保險,只能多報幾所學校,即使未能入讀最理想目標,仍可有更多選擇。是故,教育部門及學校方面未來有必要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家長能作出更理性的擇校決定。

國教普世義,非洪水猛獸

在七代表看來,學校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才至關重要。11日,“兩會”期間,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沛霖、姚鴻明、崔世平等七人,提出需加強澳門青少年國民教育培養的聯合建議。建議內地相關部門關注、指導及協助澳門編寫切合澳門實際、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具針對性的國民教育教材,以加強青少年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同時,會上中聯辦官員也引用早前的一份對本澳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急降的調查,以彰顯七委員的建議提出得及時、必要與迫切性。消息出來後,一石激起千重浪,本澳社會有認同、有爭議、有建議,更有不同的聲音。

認同與建議就不去說了,與七委員的想法、認知大同小異,值得關注的是國教教材由誰主導編寫及寫些什麼的重大問題。童軍總會總監梁少培指出,當今信息發達的年代,各種正史、野史混雜。以新中國解放前後六十多年間的一段歷史,版本衆多,說法不一,真假是非沒有結論。不但學生疑惑,教師網上獲取的教學資源,對錯誰去考證?出於教學的需要,必須整理一個教學框架、編寫一套系統的教材,讓教師有遵循的依據,絕對不是壞事。他認同內地的龐大學術資源可為編寫工作利用,但反對照搬照抄內地一套,教材應該突出“澳門適用”,有別於內地。建議本澳教師和專家學者加入編寫團隊,尤其是澳門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角色和功能,可先由教育團體等撰寫框架,將內容交由內地專家,由其核實歷史檔案資料,其實也是為系統編寫本地區的史志作準備。

教育界出身的議員陳虹基本上認同梁少培觀點,對於有聲音關注內地所發生的一些敏感事件,教材如何反應問題,如“六四事件”等應否加入教學課程?她認為推動國情教育時,學校可就具體事件向學生作歷史陳述,讓學生自行判斷。但學校亦有權選擇講或不講,又或講哪些內容。

反對者的理由則直言,所謂的“國教教材”,不會有全面講解文化大革命、八九民運、環境污染及食品安全、黨政腐敗及濫權暴力等等內容,有的只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新中國”的歌功頌德。說白了,就是權貴對人們日漸崛起的公民意識看不過眼,擔心政治特權不穩固,要對人們進行徹底的奴化洗腦,將人們訓練成服從的機械!而“國民教育”則不過是各大“愛國愛澳”社團早就急不及待地等著澳門基金會“科水”,打造“富有澳門特色的維穩工程”,扛起“紅色之旅”的大旗,大搞溝仔溝女飲飲食食團,既得民心,又掠公帑罷了……

筆者認為,這種反對國民教育的聲音,除了基於政治偏見外,還受香港前幾年的“國教風波”影響,擔心太著重民族主義情感灌輸,令學生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國教是否真的如此可怕?本澳不少學校課程早已涉及國情概況,中國古代、近代歷史亦是必修科目,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深化、正反俱備向學生剖析國家全貌,以及本澳與祖國的根源和關係。總之,愛國不是口號。身處科技發達的年代,網絡信息流傳甚廣、層出不窮,年輕人不認識本澳和內地實況,很容易被虛假信息誤導。當教材描述內地各領域成就,亦兼顧失敗或過失的一面,如此,國教有何可怕?正如梁少培所說,國教,非洪水猛獸。

三日兩宗交通奪命意外,

路況環境惡劣“冇王管”

猜你喜欢

家長建議內地
建议信写作
二项式定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冬天,家长可以与孩子做些什么?
tuning up
跟踪导练(6)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