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
2015-04-16贾如俊
贾如俊
【摘 要】叶圣陶曾说过:古诗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也就是古诗意象,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本论文就古诗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三读三品;古诗教学;基本方法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誦,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时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我觉得“三读三品”是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
首先说“三读”。“读”是古诗文阅读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当然这里的“读”不是为读而读,而是有目标、有指向的读。“三”无关乎数量而是指层次。一读,感知诗文内容,理清思路,迅速提取信息;二读,体验诗文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三读,体味、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读,实现“量”的积累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表演读。古诗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朗读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朗读边表演,会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朗读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有利了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给学生创设了获得成功的可能,以及表现个人的时机,一举多得。
(2)情境读。在学生朗读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朗读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朗读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朗读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朗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凸现诗情,渲染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诵读。
(3)综合读。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古诗文诵读训练的综合方法。为了调动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等。多种形式综合朗读,灵活且富有变化,随意却又雅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其次说“三品”。“品”是古诗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方法。这里的“品”是读的进一步升华,“三”也无关乎数量而是指角度。一品图画美抑或意境美。诗作读罢,闭上眼睛,诗中的情境意象如同电影底片,出现在视觉中,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视觉影像。二品音乐美抑或韵律美。自古至今,诗歌讲究的就是要押韵,好的诗歌就像一曲优美的音乐,读来上口,音韵绕梁。三品意蕴美抑或情感美。好的诗歌必然是有着永恒的内涵或者美好的情感。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设情境品。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古诗词由于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古诗词教学要求老师要十分重视创造直观。直观的手段有:形象的板书、挂图、实物、录音、录像及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画面,伴随着激昂扬的乐曲,我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很快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学的内驱力。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我创设的情境之中,学生便越读越有劲,越读越有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对李白的诗歌奔放、洒脱、飘逸、雄浑的风格有所感悟。
(2)蕴需要通过联想想象,而不能只靠老师的讲解分析。默读作品就是“生本对话”的过程,也就是抓住诗歌意象,通过想象与联想悟情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静思默想。感悟内在意蕴,应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意象是诗歌的最小单位,也就是一个个蕴含着诗人情感的景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领学生通过默读,体会意象的特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联想想象,捕捉心中的感觉,进而领悟诗歌的整体意境,然后以自己的感觉去揣摩作品的情感。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在读的基础上悟情。这里应注意,“不能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个人阅读,不能用朗读代替默读。要给学生通过个人阅读来充分品味、体验课文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只有读与品穿插结合,相得益彰,引领学生从各种角度深入解读诗文。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种“细雨”“微风”式的教法远远好过“疾风骤雨”式的灌输,也会使学生把读诗当成一种习惯。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