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5-04-16黄金银
黄金银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它改变以往的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課堂教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了创新与激情,使知识更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使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对象更加直观,形象更加生动,学生的感知更加鲜明,印象更加深刻,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贯穿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进行,又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具,是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结合数学的学科教学特点,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呈现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会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特别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天鹅湖看看吗?生:想!教师多媒体呈现了美丽的天鹅湖,天鹅湖中游着几只美丽的天鹅,天空中又飞来了几只。教师即刻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马上说出湖中有5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教师又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又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类时,媒体呈现一间卧室里放满了乱七八糟东西,有书、鞋子、衣服、水果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房间进行整理。这些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
二、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之上,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机,给学生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索。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利用电脑绘画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然后让通过电脑进行拆分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推导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在操作计算机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灵活的思维方法,获得了新的启示,从而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感知,教学达到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
三、直观、形象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对比较抽象、枯燥的许多数学知识难于理解,多媒体技术具有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发挥着靠教师用嘴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教学的难点分散、易化,帮助学生形象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直观、形象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学习重难点,科学地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因此,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把文字、 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难点是掌握作图技巧。在探究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时,如果用常规的方法要告诉学生怎样绘图,教师就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示范,这样既麻烦又费时,一节课最多能做一幅完整的图。而采用课件一步一步动态演示,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制作成功了,这样既生动形象,又省力省时,学生看得清楚,印象深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巧设练习,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始终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习,那么他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教师就要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当地安排具有较强选择性的多元练习,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练习的快乐。学生一旦有了练习了热情,练习的质量自然就能提高了。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练习阶段,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本节知识设计几个练习台阶,做几个交互按钮,用闯关等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控制,选择学习速度,练习结果的对错,计算机会及时反馈。选择做题的顺序也由学生自己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使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有收获,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提出: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创新的习惯更有力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位置”的课堂上,我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示位置,进而学会利用平移的思维参透到位置学习中。学生还学会了看地图利用多种方法指引路线,并且会利用电脑画简单的地图。整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精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思维得到了升华、创新和发展。
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怎样把数学的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现代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如果只表达出来,孩子们感受的不深刻。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的知识中,我找了一些利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形成的图形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再添加上背景音乐。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充分感受到利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可以形成这么多美丽漂亮的图形,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小学数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年12月
[2]曾超益.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