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意说起

2015-04-16邹剑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人世间人物形象

邹剑桥

正如英国人总透着自嘲气息一样,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一份诗意的。小时候笔者喜欢陪着奶奶一起看戏。从《天仙配》到《女驸马》,其中的主人翁多为手持一把折扇,闲庭信步于世间,并能出口成章的形象。尤其是“唐伯虎们”总是那么潇潇洒洒,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乐观与诗意,令人无法不相信他们。其实,他们多属风餐露宿的无业游民。假若将那时的偶像们放到现在,他们动辄会哭天喊地,有的甚至整日愁眉苦脸。何谈赏景赋诗呢?

你也许会说这些都是文学创作中的“这一个”,应该高于生活;但你无法否认,数量如此之多的这些人物形象,正是当时向往诗意生活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这些人物形象并不把钱财多官职高的人放在眼里,而对书法家,画家,音乐家和诗人特别崇敬。这样的社会风气,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吗?人们不被灯红酒绿所蛊惑,不因身外之物所困扰,而重视修身养性,追求天人合一。这样真正优雅富有灵气的品质,不正是中国人真正的秉性吗?

你要是觉得开篇所提及的“诗意”二字仅指吟诗作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诗意,应该是幽默,是创新,是多角度的思维,应该是对世间万物可悦纳接受的人生哲学。

试回想,步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被强迫灌输着来自西方的理性思想,但国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注重利用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而并未让理性之光深入人心。这已导致人们对数字有着前所未有的顶礼膜拜——有多少钱?考多少分?活多少年?——中国人的世界逐步由青山绿水与世无争变成了穷山恶水,有的地方已荒无人烟。诗意的人仿佛从华夏土地上蒸发,剩下的都只是些可供比较数字大小、认清物质组成的机器。呜呼哀哉,好不凄凉!

几百年前的欧洲,野蛮人们围绕宗教和数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他们凭着理性认识的积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哲学家,从而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中国呢,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了《周易》这样玄妙的哲学著作。该书将中药,哲学,音韵与天文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超越了形而上学的范畴。正因为这样的思想,中国也曾是世界的中心,其诗意的哲学也曾被多国借鉴。中外思想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民族的思想之根能否流传下去是这个民族能否强盛的关键。

而今,每每谈及复兴中华,心中仍存不禁思索:王国维所说的“万物皆着我之颜色”的诗意境界,国人何时才能达到?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

猜你喜欢

国人世间人物形象
持己心,行世间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被嫌弃的宋国人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世间的美好都来去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