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从窗显,景由心生

2015-04-16司晨雨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子民鸦片战争李鸿章

司晨雨

同一扇窗,同一片天地,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是不一样的风景。淡泊者看到的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平和;贪婪者看到的是“却问松柏值几何”的利欲;豪迈者看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失意者看到的是“雪压山峰顶,天逼一线寒”的凄冷。同一片密林,同一座高山,在有着不同心境的人眼里,风景也自然是不一样的。

正如一百多年前那片被列强蹂躏的土地,那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战火不断,满目疮痍;强盗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那一片曾经孕育过儒道智慧、秦汉文明、唐宋诗韵、明清文学的多情土地,一时间成了群盗横行、民不聊生的战场。

然而,就是在这一片土地上,有人还把罪恶的目光投向那些原本就生活艰难的贫民身上,他们的贼目鼠眼看到的是百姓身上仅有的一点“财富”和与侵略者妥协退让后既得的利益。投机,这两个字在李鸿章这样的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创建北洋水师,宣称大清可以借此走向强盛;一方面,他却以投入军费开支为名横征暴敛,中饱私囊。一方面,他鼓吹并操纵兴办洋务企业,扬言要藉此振兴民族工业;一方面,却又以循例为借口阻挠打击真正干实事的企业发展壮大。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略,荒芜了大清的土地,饥寒了大清的子民,却荣耀了李鸿章们的官位,丰裕了李鸿章们的府堂。

在这同一扇窗里,同一片天地间,还有人看到的是历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将被推翻的滚滚浪潮,听到的是帝国主义列强被觉悟了的中国人民反抗、驱逐的震天呼声。为了顺应天意民心,孙中山历尽千辛万苦,有力地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愤怒声音,为了实现三民主义的社会理想,辗转于乡里,奔波于海外,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苌弘化碧,不敌他呕心沥血的奔波劳苦;望帝啼鹃,也难与他为民请命,为争取民族、民权、民生社会理想的呐喊比肩。

当春风带着一抹微笑催开大地上的一丝新绿,当百花带着一丝丝清香绽开一张张笑脸,当彩蝶带着一缕缕暖风奉献上优美的舞姿,当中华大地上到处洋溢着自由与民主的温情蜜意,他,也带着温馨的笑意阖上了总是忧郁而伤感的双眼。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略,荒芜了大清的土地,饥寒了大清的子民,却也成就了孙中山的革命,繁华了他民主革命的理想。

夜未央,星寂寥,明净的窗子泛出冷冷的光,窗外还是那片风景,但风景的内涵却大有不同。一部晚清的历史,正如一片窗外的风景。

同一扇窗,同一片天地,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是不一样的风景。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2012级8班 指导教师:王希坡]

猜你喜欢

子民鸦片战争李鸿章
卖竿
李鸿章
把你的照片嫁给我
左龙岗:面子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