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方法
2015-04-16何丽娜
何丽娜
【摘 要】课堂导入具有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和交流情感的作用。通过对课堂导入方法的调查研究,笔者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归纳成七大类,分别是:开门见山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情境创设导入法、作品展示导入法、活动导入法、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并针对每种方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方法归纳为以下七大类,并逐一举例说明。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上课伊始,教师直接点明本课课题,概述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或者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做好参与教学的准备的课堂导入方法。开门见山导入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例如上课伊始,金陵汇文学校的魏然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等学生安静下来后说:这节课请大家为我们的校刊《汇文苑》设计制作本期的封面和封底。魏教师的一句话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此外,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和测试课上也经常会用到这种课堂导入方法。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是指通过设置悬念或问题、比较等各种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课堂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考的前提。疑问式的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例如笔者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导入《信息与信息技术》新课:我们这门课的名称是信息技术,有些同学习惯把它叫做电脑课或计算机课。请问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么?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从学生对课程的称呼出发到本节课关键概念的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三、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图片、视频等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引出新课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景导入是以情感为纽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种导入方式往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些教师利用故事、寓言等导入新课也是属于情境创设导入法。
南京聋人学校董媛老师的《作品评价》一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过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内容:春天来了,**社区举办了“我在南京找春天”的小报评选活动,菜菜MM也想一展身手,于是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一口气拿出了5个word作品。然而,小麻烦却接踵而来……整节课用了“帮帮忙”的故事化的情境来贯穿教学始终。董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激情洋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四、作品展示导入法
作品展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用课堂待授知识制作出来的电脑作品,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欲望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可以展示本节课或本单元最终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任务;也可以展示本节课练习以外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2010年全国义务阶段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的郭洪彦老师通过展示用PowerPoint动画功能完成的素描效果的动画作品和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美丽的星空来引入新课,独特的创意和优秀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调。
五、活动导入法
活动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例如游戏、竞赛、实验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方法。初中生还是比较愿意参与活动的。用活动来导入新课,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拉近师生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乐于接受。
1.游戏导入
学生喜欢游戏,我们不妨投其所好,将课堂中的相关知识隐含在游戏中,让学生从玩乐中开始我们的课堂。在上《Flash遮罩动画》这一节时,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的钱静老师带着学生玩Flash小游戏—暗中寻物,让学生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然后教师再借助photoshop图片制作的遮罩效果浅显地介绍游戏原理,引出本节课内容——遮罩层动画。此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遮罩”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遮罩层动画。
2.竞赛导入
竞赛导入,即教师在导入时,采用小组竞赛或个人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很多老师在《初识EXCEL》一课导入时,会组织全班的学生进行比赛:给出一个表格,看看谁最先统计出数据。然后请前两名同学介绍计算方法。教师再演示更好的统计方法:用EXCEL快速处理数据,让学生感受到excel强大的功能。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较好。
(下转第97页)
(上接第96页)
3.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指上课伊始,教师巧设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归纳,推导出结论来切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观察能力。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赵斌老师通过下面的实验引入了新课内容《动态彩虹文字和放大镜效果》:首先点燃一根蜡烛,接着拿来一块黑布,在布的中间挖一个小孔,然后将这块布放在蜡烛前面来回移动,让学生通过小孔注意观察看到的烛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基本掌握了遮罩层动画的原理,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是指运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时事新闻或有魅力的时代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方法。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进行《设计主题网站》第一课导入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里三十多只珍贵野生动物先后被饿死的相关报道,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想,学生看后义愤填膺,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要“保护珍稀动物”的想法,笔者又问道:作为学生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学生们积极讨论,主动发言。最后提出我们不能夸夸其谈,要行动起来,创建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网站,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动物。此时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情感内化,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七、新旧知识联系导入
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也称为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它是指教师在教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由浅入深、承上启下地引出与它们相联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旧知识不一定是上一节课的知识,可以是以前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这种课堂导入方法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
例如南京实验国际学校的王春梅老师在《Excel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一课中先让个别学生上台利用公式和函数完成“初一年级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中“总人数”、“合计”项的统计。接着,教师演示完成“占年级总人数比例”项的统计(先计算羽毛球,其余的直接用填充柄拖动得出),学生发现问题,教师顺理成章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在这一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让个别学生上台操作复习了本章节公式与函数这一已学内容,利用填充柄复制公式发现了问题,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做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巧妙构思,才能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还要认真对待每节课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马友文.拿什么打开思路—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合平.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1(09)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