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竹产业发展
2015-04-16文/林方
文/林 方
创新驱动竹产业发展
文/林 方
日前,顺昌县大干镇来布村的千亩雷竹园中,宏连农民竹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将一袋袋麦麸和谷壳分层覆盖在园中地面上。据社长张金洪介绍,这是从浙江引进并得到县里扶持的促进雷竹笋早出、高产新技术。“由于出笋期提前近三个月,‘两节’期间的笋价高出一倍以上,加上地力提高后产笋量增加,因此预计雷竹亩产值将翻三番,全村年竹业收入将增加近千万元。”多次赴浙江考察取经的张金洪自信地说道。
像来布村竹农这样,利用新技术对竹林进行科学管护,最大限度提高竹山产出的现象在顺昌全县已成为了新常态。
1996年就被原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竹子之乡”的顺昌县,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全县分布的毛竹、福建酸竹、黄甜竹、大节竹、佛肚竹、四方竹、橄榄竹等就有11属78种,是全省毛竹生产基地县。但是,由于前些年对竹山缺乏科学管护、集约化经营和对竹类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因此在闽北10个县市中,竹类资源排名第三的顺昌,其竹业产值却一直徘徊在中游。严酷的现实,让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不创新驱动力,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顺昌在推动竹产业发展上实行 “两条腿走路”方针,注重山上科学管护和山下精深加工。一是连续打响竹业开发“三大战役”。即第一阶段:竹山全面护笋养竹休养生息、竹加工起步发展;第二阶段:改革竹林经营机制,狠抓系列重点产品;第三阶段:实施“经营创优高、加工育龙头、流通树品牌、机制促发展”战略。全县竹林面积从八十年代末的45万亩发展到66.2万亩(其中毛竹林62.6万亩、中小径竹3.6万亩),全县毛竹蓄积量10715万根,累计开设竹山机耕路1600多公里。二是全力实施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项目实施的三年间,共投入省级项目扶持资金1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390万元。完成竹山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7288亩,建造蓄水池646个,培训竹农4016人,项目建设覆盖全县9个乡镇18个项目村近6万亩竹山,辐射带动竹林面积19万亩,竹林、竹业产值分别增长31.1%和13.9%,直接受益的农户达2650多户,昔日“靠山吃山不养山”、简单粗放经营竹山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三是引进竹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竹产品。竹木加工被列为全县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加以重点扶持,笋竹加工企业由九十年代初的28家发展到135家,县内建有3个县级竹木加工工业平台,7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笋竹加工企业,拥有5大系列300多个笋竹产品,自主品牌100多个。2013年,全县竹业呈现竹山面积、毛竹蓄积量、竹业产值、竹农经营收入“四个增长”,实现竹业产值9.6亿元,占当年林业总产值的37%,竹业收入约占林农家庭年收入的40%,竹业成为顺昌县最具生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四是鼓励扶持林业股份合作经营,引导竹农抱团发展。全县共成立竹木专业合作社60家,建立毛竹丰产示范林556片8.9万亩和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林398片6.36万亩,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干镇武坊村平石村民小组将30多户竹农500多亩竹山,在竹林管护上实行统一科教、统一号竹、统一施肥、统一护笋养竹、统一防止病虫害、统一开设机耕路;在笋竹经营上实行统一时间采挖,统一时间销售、统一品牌质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对外竞争、统一互动联动。实行两个“六统一”,提高了科学育竹、养竹、护竹的水平。
“竹虽有节,却不止步”,这是竹子的品格,也是顺昌人的精神。突出发展、突破加工,顺昌竹产业正在朝着“山上绿起来,山下活起来、竹农富起来”的目标大步前行。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林业局)
责任编辑/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