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策略

2015-04-16

关键词:学报期刊数字化

林 晓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福建福州 350116)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策略

林 晓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福建福州 350116)

数字化出版极大地提高了出版业的创造性和传播力。目前高校学报的数字出版形式大致可分为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和自建网站两种。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具有出版周期短、出版成本低、影响力高等优势,但也存在网刊内容滞后、学报“个性”削弱、学报利益受损等问题,应当采取优先出版、自建网站、加强网络营销等对策来应对。

高校学报; 数字出版; 大型期刊数据库; 自建网站

近几年, 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快速发展, 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不断更新的推动下数字出版已度过了最初的青涩期, 并开始逐步进入到成熟阶段,出版周期的压缩和无纸化出版,这无疑使数字出版成为一种高效、“低碳”的出版模式。为了提高出版效率和节约成本,国内学报纷纷创建自己的网站,有的加入“中国知网(cnki) ”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平台”,数字化优先出版那些具有创新、较高科研价值的文章,有的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签订“DOI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注册与解析链接服务协议” 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对学术内容提供唯一标识和持久的定位。高校学报实行网络出版固然有各种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高校学报的网络出版需要引起主办方和学报编辑部本身的重视,要充分意识到网络出版是高校学报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数字时代:高校学报发展最好的时代

(一)数字出版大幅度缩减高校学报出版周期和成本

“传统的出版模式受印刷、运输、发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传播速度受到极大限制。即使是现代出版的商业化操作,一本书由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再到出版发行等,也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1]而多数高校学报面临着资金紧缺,人员不足的情况,这就更使得高校学报出版周期要大大超过商业化操作的纸质期刊。而数字化出版可以轻松便捷完成组稿、出版、发行、经营和内部管理等工作,实现稿件在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将编辑、作者、审稿专家交流时间大幅压缩,实现便捷交流,极大提升学报出版的效率和信息传播的时效。编辑出版过程和各个制作环节均依托于数字化设备和器材,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简化了编辑工艺流程,提高了编辑部工作效率,缩短了出版周期。同时,数字出版由于不受原料、印刷、储存、发行等相关条件的限制,这导致了出版成本大大下降;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电子网刊,也省去了传统出版的中间环节费用。高校学报采用数字出版则可节约经费支出,克服人手不足等诸多不利因数。数字出版以高速、便捷、低成本等特点,成为高校学报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给学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发展空间。

(二)数字出版大幅度提升高校学报的影响力

数字出版可以排除时间、空间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使身处不同地区的读者在任一时间阅读到同一版本的出版物,同时这些出版物也可以在不同区域出版,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出版内容传播的“覆盖面积”、时效和数量。这种信息快速的大面积传播对高校学报影响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的多样性对高校学报的影响力的提升功不可没。“以开放存取(OA)为例,读者和作者在学报采用OA这种出版形式之后,可以免费通过网络链接直接阅读、下载、打印自己所需的文章。这就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获取学报的资源,从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Gunther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OA的科技期刊, 相对必须付费才能下载和阅读的期刊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引用率。在论文发表后的4到10个月, OA论文的引用率是非OA 论文的2倍;论文发表后的10到16个月, OA 论文引用率增加到了非OA论文的3倍。网络出版的形式多种多样,正是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学报的传播途径,同时也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2]。

二、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类型期刊及出版社,高校学报在数字出版方面拥有技术支持、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先天优势。

一方面,高校是国内较早实现网络化的“社区”之一。高校拥有计算机网络设备齐全,网络化程度高等优势。凭借这些优势,高校学报实行网络出版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相对于普通期刊前期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高校学报凭借高校成熟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高校拥有雄厚的网络技术培训教育资源,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为高校学报输送和培养一大批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编辑。而以往由于高校学报出版周期长,影响力不高等因素导致无法吸引到优质稿件的尴尬局面,势必在高校学报实行数字出版后得到较好的解决。所以,数字出版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个趋势带来的将是学报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前,我国高校学报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数字出版。第一种是加入大型学术期刊平台实现学报数字化出版(学报集中上网),第二种是学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实现自主上网(笔者认为这种上网方式是以后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然而不论是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还是自主建立网站的学报,都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数据库出版发表时间滞后

我国现有近9000 种纸质期刊中,大多数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龙源期刊、维普等数字期刊大中型平台收录。所以,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选择的数字化出版途径,而且规模日益增大,加入这类期刊网可以大幅度节约成本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网刊出版。

由于学报集体上网是一种“代加工”模式,期刊数据库只是对文章的制作、传播等环节实现了网络化,而许多高校学报的文章征稿、编辑、校对等过程都还是延用传统的线下操作流程,费时又费工。所以,学报集体上网的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出版,这也注定了学报网刊内容和纸质内容无法实现同步。

“根据中国知网对100多本纸质期刊时滞指标的统计,印刷加上网最长时滞达757天,学科刊均最长时滞为1年5个月。”[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2008~2009年度的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调查的统计也显示,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平均发表周期为6.7个月。”[4]由出版时滞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最新成果无法第一时间刊出,有可能出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他人抢先发表的结论的情况,这对作者情绪的影响和心理冲击都是巨大的。无法保证最新研究成果的“首发”地位的学报,是不会引起作者兴趣和关注的,这会导致期刊面临优秀稿源枯竭的尴尬境地,其网刊文章的阅读量和下载率将受直接影响。

(二)数据洪流中“个性”和利益的丧失

高品质、有个性的内容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和根本。高校学报自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刊物个性。学报的个性包括栏目、文章的风格、文章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

学报集体上网是把原来整期完整的学报打散,再一篇篇地上传到大型数据库。这样做虽然读者在获取单篇文章时较为方便,但是对学报的“个性”体现却是致命的打击。以栏目为例,栏目的设计向来是纸质出版的策划重点,高校学报网络化后栏目的显示平台被淡化甚至忽略,栏目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栏目的灵魂——内容的关联性,也在整本学报被分割成一篇篇独立的文章后变得难以保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服务商对入网学报编辑部的主页疏于管理,维护和更新不及时,导致其内容滞后、有的甚至内容缺失。这并不是个案,对“100份学报的主页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67份学报编辑部主页内容为空,剩下的33份学报中只有24%的学报有最新动态,没有动态报告的占27%,剩下49%的动态消息的最近时间停留在几年前”[5]。一个连刊物的完整性都无法保证的网刊,就根本谈不上有任何个性可言。

“当前国内数字出版产业链并不完善,在完善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中, 主体应该是内容提供者(科技期刊出版单位), 技术提供商只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期刊将所拥有的版权内容提供给技术提供商, 同时也就提供了长期积累的品牌、信誉, 然而所得甚少。”[6]信息服务商以低廉的价格,从各高校学报手里获取文章资料再转手卖出,甚至连学报本身要下载这些资料都需要收费。各个高校学报只能在这条产业链最底端扮演原料供应商的角色,无法获取其应有的利益。

(三)高校学报自建网站资金和技术不足

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多数主办单位对高校学报重视程度不够。学报编辑部成为边缘化的部门,无法获得较为充裕的办刊经费。多数高校学报自主上网,都是通过挂靠学校的网站来实现的。这种挂靠上网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上网,其编辑的主要流程都是线下完成的。以下是挂靠学校主页建立网站常见的几个问题。

1. 由于挂靠学校主页,受网盘空间的影响,网站对数据的存储能力较差无法实现对历年数据的保存,从而影响读者对资料的下载和阅读。2.目前很多高校都使用校园网络,这对非校园网的读者获取信息造成障碍。3.这种挂靠模式下网站的安全性无法保障,一旦学校主页受到攻击会使学报网站也陷入瘫痪,严重的会导致数据丢失。在学报资金和技术都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挂靠学校主页建立网站并非上策。4.由于缺乏专业的掌握网络出版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导致很多学报的自建网站信息混乱甚至缺失。

三、高校学报数字平台的实现途径

在高校学报享受数字出版的高效、快捷的同时,上述数字出版过程当中由运作模式、技术、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弊端困扰着学报发展。针对高校学报在数字出版过程中的网刊内容滞后、学报“个性”削弱、学报利益受损等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途径。

(一)网络优先出版提升数字发表时效

对学报集体上网所带来的出版时间滞后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实现网络优先数字化出版不失为一种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优先出版是指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的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目前包括出版单篇定稿和整期定稿),正是因为数字期刊传播的高效性,从而使作者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及时得到认可。

“中国知网”于2010年8月10日正式启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已有1 000多种合作期刊”[7]。而且,优先出版的发展态势平稳向上,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报加入其中。对于由时滞引发的学报阅读量和下载率下降的问题,在实行优先出版之后将得到缓解。“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优先出版学术论文79篇,其中16篇在2012年第2期出版印刷版,这16篇论文共被下载次数为1168次,篇均73次,其中优先出版产生的下载次数为334次,篇均20.9次,平均提高下载率28.6%。也就是说,优先出版的效果至少实现了篇均20次以上的全文阅读,在使用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8]

从期刊竞争力层面上看,高校学报采用优先出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报在稿源竞争和稿件选择方向的能力。假设读者的科研成果能第一时间通过高校学报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这无疑是投稿者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无疑问是高校学报增加优秀稿源的有效手段。

(二)自建网站保护学报的个性和利益

高校学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出版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由学报集中上网所带来的刊载内容滞后等问题,还有利于保持学报的“个性”。在自建网站上可以加强和读者的互动。通过开设期刊论坛,不定期组织和学报建设相关的线上或线下的交流会,既加强了与作者的沟通,又掌握了学界动态,还可能挖掘出新的选题。同时对网刊也进行主题专栏策划,形成网刊主打栏目,进而凸显期刊个性,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

对于学报集体上网后“内容”受限于“技术”无法获得其应有的利益,通过自建网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期刊可通过自建网站, 在网站上提供现刊和过刊全文, 用户可付费浏览。付费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网站全文只对注册会员开放, 向会员收取会费; 只对订阅印刷版的订户开放, 即与印刷版期刊捆绑销售, 对印刷版订户免费提供期刊的电子版; 网站上引入电子支付系统, 在线销售期刊的印刷版和电子版, 并结合物流配送服务, 开展直接营销和网络营销; 在网站上发布与印刷版相关的多媒体内容, 进行有偿付费下载。”[9]“科技期刊网站若为独自经营, 从点击率和下载率获得的收益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多个期刊联合起来, 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期刊群体, 实行差异定位, 将多种期刊以数据库的形式集成后发行, 同时利用专业优势组织科技宣传和展览等多种方式, 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10]有条件自建网站的学报,可以通过加强合作这种“抱团”方式,开发出更多的增值服务来达到收益增加的目的。

同时,学报要和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应该让管理层认识到自建网站对学报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高校学报的资金投入,为学报建立自己的网站配备完整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通过构筑相对完善的网站,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学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网络出版。在内容上,学报网刊不再是纸质学报的电子翻版,而是依据学报的特点,和互联网特性相结合,针对学报的读者和作者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决策,和纸质版内容不同,又相互关联,成为纸质学报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在形式上,要全面实现在线处理投稿、送审、查询等稿件的基本功能及学报的编辑、校对、出版、发行和数据上传智能化服务,还要实现学报业务流程和财务的网络管理,真正实现学报全程网络化和无纸化。

(三)培养网络编辑人才为网络出版提供技术支持

学报的全体编辑人员要从思想上转变“网络出版就是纸质版转电子版”的陈旧观念,树立与数字出版相适应的全新出版理念,以接受数字化出版的挑战。在不断提升自身编辑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在数字化背景下编校的能力,在选题、查重、编辑、校对,乃至于上传网刊数据时都应将数字化、查找、数据分析、在线服务等因素考虑到。

要将提高编辑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高校学报要将培养编辑的综合素养作为一项基本的投入,纳入成本核算。一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编辑,可以给学报带来无法估量的收益。网络时代出版产业的竞争,关键是综合性人才的竞争。

四、结语

高校学报数字化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必然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学报进行数字化出版,覆盖面较高,但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学报还是通过加入大型数据库集体上网,虽然有些学报自建网站,但是能自主经营的为数不多。这需要我国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健全网络出版管理制度,促进传统纸质出版和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合二为一,优化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构筑相对完善的数字化出版平台,为高校学报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提供良好的保障。高校学报自身也要转变思路,要认识到网络出版将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学报编辑的网络出版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数字化出版,编辑人员所掌握的数字出版知识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释:

[1] 王作勇:《网络出版五大优势及前景展望》,《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14日。

[2] Gunther E., “Gitation Advantage of open Access Articles”,PlosBiology, no.4(2006), e157[ 2008 05 07] . reguest=ge t-docum en&t do i= 10. 1371 / journa.l pbio. 0040157.

[3] 汪新红:《期刊数字解决出版时滞》,《新华书目报》2010年11月11日。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0)》,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 刘玉成:《期刊网络出版初探》,《学术交流》2000年第5期。

[6] 聂震宁:《数字出版: 距离成熟还有长路要走》,《出版科学》2009年第1期。

[7] 徐会永:《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及出版时滞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及其展望》,《编辑学报》2014年第4期。

[8] 王秋艳:《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中国出版》2010年第9期。

[9] 杨 宏、卢振举:《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第3期。

[责任编辑:陈未鹏]

2014-11-10

福建省中青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120)

林晓 ,男, 福建莆田人,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编辑,硕士。

G237.5

A

1002-3321(2015)05-0109-04

猜你喜欢

学报期刊数字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