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背后的艰辛
2015-04-16本刊赵靓
本刊 | 赵靓
生活篇
美景背后的艰辛
本刊 | 赵靓
由于处于人迹罕至之地,没有一个风电场的生活条件是舒适的,茶山风电场也不例外——虽然风景优美,但也有其特殊的艰苦之处。
“做好前期规划与工程精细化管理,是风电场发电量的基本保障。”茶山风电场场长介绍:“为了选好机位,为后续经营打好基础,宁波风电的前期人员吃足了苦头。”
由于山中的手机信号很差,无法做到无线发送,测风塔的数据只能依赖测风人员的双腿去获得。然而,郁郁葱葱的树林及林中的蛇虫使得每次上山采集数据和勘察预选机位,都异常艰苦。他们背着干粮,以山林防火道为轴,去测风塔和预选机位集中的地方,用砍刀开路,翻山越岭,往往四、五个机位就需要走上半天时间。之后再返回,找到下一个机位集中的地方。一天下来,个个疲惫不堪,但也练就了一身徒步健将的功夫。
“现在的路,真的跟天堂差不多。”场长感叹。
然而,这些道路的修建也充满了艰辛。同北方的一些风电场相比,虽然茶山风电场的海拔仅860米,但其临近海边,山峦起伏大、山形险峻,因此道路建设工程复杂、工程量很大。同时,由于地处夏季降雨多、冬季冰冻期长的地区,茶山风电场的有效施工时间仅有5个月。
为此,工程采用了总包方式,在道路施工时采取分段施工,加快进度;设备运输利用大马力设备进行牵引,利用道路及沿途吊装平台安放设备,减低中转次数及距离。国电宁波风电公司从一把手到普通员工,常年驻守现场。副总工程师蔡乾生,更是日日坚守在工地。一顶蒲草帽、一根登山杖显示了他对工程的用心和决心。
这些努力促成了今天风电场运维工作的便利。茶山风电场工程共改建进场道路12公里,新建场内道路26公里。工程完工后,荣获了“2013-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成为当年度全国三个获得该奖项的风电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风电项目。
然而,就是在投产后的首个冬天,茶山风电场迎来了重大考验——一场严重的冰冻灾害。
2014年2月7日,茶山地区普降大雪,风电场整个生产条件变得极为艰苦。不到一个晚上,场内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不少地段积雪已达半米以上。39台风电机组中有30台因叶片覆冰导致故障停运,风电场面临全停风险。
宁波风电公司及时启动异常天气应急预案,公司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应急小组各就各位。为防止带冰启动,风电场首先对叶片覆冰严重的30台风机采取了安全隔离措施。运维人员带好检查用工器具,对升压站内主变、静止无功变压器、110千伏和10千伏线路等所有设备进行全面巡查。
2月14日清晨,为了观察冰冻情况下启机效果,在相关安全措施到位情况下,运维人员徒步穿越雪地,对11、12号机组进行现场检查。山顶上风雪交加,积雪埋过了膝盖,不到2公里的路程,平时10分钟的车程,他们徒步来回足足花了4个小时。
大雪封路,车辆无法行驶。风电场人员全体出动,一人一把铁锹,扫除积雪,硬是开通了一条从升压站到6号机组长达10公里的道路。
为打通后勤补给线,保证员工每天有饭吃,后勤人员不顾山高路陡、积雪深厚,徒步20余里,将60余斤的粮食从山下一直挑到升压站。
2月15日,浙江宁波经历两场暴雪后天气转暖,但茶山风电场部分道路积雪仍达半米,机组冰冻还相当严重。为了早日恢复发电,风电场根据厂家提供的机械荷载数据资料,进行科学推算,实施了一套合理可靠的应急启机方案。18日,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部机组终于正常并网。
到采访时为止,茶山风电场还没有遇到过强台风,但这似乎是很难避免——因为其位置正处于宁波的沿海高山地段,易受台风影响。为此茶山风电场每年都会做防台风预案,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主要是怕大家时间长了对于紧急情况有所疏忽,没有概念。人员的水平和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过程。真的来了台风,我们将主要保设备,而不是发电量。”场长说:“建成了风电场,我们希望每天风大些,但真正台风来了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