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前3年的建设成效
2015-04-16尤英豪
尤英豪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期为10年(2011—2020年)。“十二五”期间,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按照国家林业局三北局提出的“提速度、转方式、拓内涵、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在工程建设区各级林业部门的精心组织、策划下,经过工程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前3年(截至2013年底)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顺利完成总体规划,现做简要分析。
1 工程建设成效
1.1 造林面积实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封山(沙)育林面积增势迅猛。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五期工程实施的前3年来,辽宁省在大力保护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全省已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7万多hm2。其中:人工造林9万多hm2,远远超出规划任务;封山(沙)育林8.5万hm2,也超出规划任务。
1.2 工程建设资金实现新增长。前3年,国家共下拨辽宁省三北工程建设资金4.8万元,与“十一五”同期相比,增加了2.8万元。
1.3 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前3年,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9.84%,与“十一五”期末的38%比,净增加了1.84个百分点。
1.4 林下经济迅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实现“双赢”。辽宁省在狠抓三北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挖掘林业增收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截至2013年,全省林地开发面积已累计达到143.3万hm2。同年,在省实施“小开荒”清退工程和超坡地还林中,把经济林发展作为重点,又后继实施了千万亩经济林工程。
2 工程建设所采取的组织形式
2.1 行政推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立省作为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三大生态工程。省长、副省长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省人大、省政协多次深入工程区进行视察指导工程建设,省政府还与各市政府签订了造林责任状。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经常深入造林地块视察三北工程造林,并实施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2.2 工程带动
3年来,先后启动了朝阳33.3万hm2荒山绿化、阜新市13.3万hm2荒山荒坡造林绿化、青山工程“两退一围”、百校千村绿化、千万亩经济林等省级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突出以三北工程建设区域为重点,紧紧依托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2.3 政策牵动
3年来,相继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林业厅市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意见和办法,规范工程管理,促进工程建设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2.4 利益驱动
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工程建设理念,把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作为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了工程区增绿、资源增量、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据统计,2013年全省共有各种特色林果面积59.1万hm2,年产量317万t,年产值160亿元。大型林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年产量34万t,产值34亿元,实现利润近7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5 机制拉动
始终把创新机制作为发展林业和促进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继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促进了三北工程造林事业的长足发展。据统计,目前的非公有制造林占工程总造林面积的90%以上。
3 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的前3年,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国家林业局对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1 国家工程建设投资计划时间严重滞后,任务总量和资金总量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严重不足,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多被动的因素。
3.2 各建设单位间建设质量还不够平衡。个别县的工程建设质量还没有达到国家和省级的要求,重造轻管现象还十分严重。
3.3 工程造林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过大,导致森林抗逆性减弱,病虫害较为严重,地力衰退。
3.4 急需开展退化林分修复工作。三北工程建设前三期所营造的林分,由于生理过熟、树种选择不当、病虫危害严重和初植密度不合理等原因造成林分退化,急需开展修复改造工作。另外,辽宁省有很多柞蚕场由于重放轻管,造成了柞蚕场严重沙化和退化,形成了较多的低质低效林分。这些低质低效林分的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急需开展退化林分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