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级群落恢复是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的终极目标:以浙江省为例

2015-04-16郑德平

防护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森林抚育财政补贴蓄积

郑德平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 杭州310019)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以生态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增强森林多种功能、提高林分质量为宗旨。对象一是国有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根据国务院三月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绝大部分国有林场已定性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这些林场的森林经营也就转向公益林经营);二是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

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森林群落资源的质量。中幼林抚育具有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内卫生、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森林的抗逆性等作用,最终促进森林群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发挥。森林最佳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森林群落资源的数量,更取决于森林群落资源的质量,可以说,森林群落的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种效益发挥的基础。

顶级群落是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发展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森林群落。这是一种稳定的、自我维持的、成熟的生物群落。其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群落结构复杂,层次较多,各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能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周围的资源,是生物与环境最和谐的统一体。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最优自然环境保障。

顶级群落是生态建设的最优目标,是生态修复、恢复森林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最高境界,是美丽中国的最佳自然载体。只有以森林顶级群落为主体的“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而森林抚育就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手段。

1 浙江省环境状况

浙江在经济总量连续保持全国前5的同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全省酸雨污染较严重,降水pH年均值为4.66,2013较2012年上升0.21,平均酸雨率为79.4%,水质达标率比前年下降了0.5%;鳌江、京杭运河和平原河网污染严重,平原河网水质多为Ⅲ~劣Ⅴ类,Ⅲ类断面仅占11.1%;西湖水质为Ⅲ类,仅仅刚到及格线,而东钱湖水质为Ⅳ类,鉴湖水质为Ⅴ类,南湖水质为劣Ⅴ类,这一结果与2012年相比没有改善,而且部分湖泊还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钱塘江金华境内污染严重,流域面覆盖义乌、永康等经济发达地方的金华江、武义江、南江、东阳江和浦阳江浦江段,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石油类全面超标[1]。随着“五水共治”的推进,水污染从源头上得到有效遏制,但被污染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

全省2013平均灰霾天气也达到了84天,比2012年增加了6.5d,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超100 d。杭州的PM2.5指数,市区达标天数245d,达标率仅67.1%;年均浓度为0.07mgm-3,超国家标准1倍。相当一部分PM2.5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杭州、宁波、温州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有害气体排放多[1]。

诸多的环境指标表明浙江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已经无法对环境恶化因子进行自我修复,恶化的环境不仅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除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外,提高以森林群落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净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消纳治理措施。

2 浙江省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11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全省661.12万hm2,其中森林面积605.28万hm2;活立木总蓄积2.69亿m3,其中森林蓄积2.41亿m3;全省森林覆盖率59.46%,一般灌木林覆盖率1.51%[2];若按浙江省以往同比计算口径,则森林覆盖率为60.97%,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以全省常住人口5 442.69万人计,人均森林面积0.111 hm2,是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54hm2(以13.54亿人口,2.08亿hm2,151.37亿m3计)的72.1%,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64hm2的17.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4.43,是全国平均水平11.25m3的39.8%,是世界人均72m3的6.2%。显示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耗损度明显高于域外其他大部分地方。也可以说,浙江较高的GDP量级是以牺牲以森林群落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的。

全省乔木林共计415.81万hm2,其中生态公益林252.9万hm2,57.74m3hm-2,是全国平均水平72.77m3hm-2的79.34%,是世界平均水平114 m3hm-2的50.6%[2],森林群落生物量处较低水平。

在乔木林树种类型结构方面看,针叶林面积206.72万hm2,蓄积13 074.85万m3;阔叶林面积146.07万hm2,蓄积7 520.00万m3;针阔混交林面积63.02万hm2,蓄积3 496.24万m3[2]。全省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呈逐年增长态势,目前仍以针叶林占相对优势。针叶树种以马尾松为主,其次是杉木,槠类等组成的森林生态顶级群落较为稀少。由于森林群落简单,层次不多,难以对环境深度净化,再加上松材线虫病的不断蔓延,更是使马尾松为主体的森林群落面临毁灭。

在乔木林龄组结构方面看,幼龄林面积170.79万hm2,蓄积6 213.16万m3;中龄林面积138.36万hm2,蓄积8 448.28万m3;近熟林面积69.27万hm2,蓄积6 042.08万m3;成、过熟林面积37.39万hm2,蓄积3 387.57万m3。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合计的面积、蓄积分别占总数的74.35%和60.86%[2],全省乔木林仍然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体。森林群落演替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平衡的主体作用。

3 浙江省森林抚育实施概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及浙江省林业厅安排,浙江省于从2010年开始在2个县森林抚育试点工作,至2014年逐步扩大到全省58县(市、区),其中2010-2011年实施7.78万hm2,2012-2014每年财政补贴实施森林抚育估计不超过10万hm2。森林抚育补贴工作的开展,对改善浙江省生态环境、加快森林群落正向演替恢复速度,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林地生产力、减少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林场职工和林区林农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大部分中幼龄林尚未抚育,森林抚育实施面积与现实需要差距很大。

4 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

4.1 抚育对象选择不严格,

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4]9号文规定,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明确规定除国有林外,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应为公益林,用材林等商品林被排除在外。但有的地方由于各种原因把集体和个人的用材林也放到计划中来,占用了本来就不够的生态公益林抚育指标。

4.2 抚育目标不明确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明确: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以及宜林地,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森林抚育必须以“坚持生态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增强森林多种功能、提高林分质量为宗旨”[3]。任何以未来能提高木材产出以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的做法都是有违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的终极目标的。公益林抚育追求的是提高生态产出,与商品林抚育追求木材等经济产出的最大化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些地方把商品林抚育模式套用到公益林抚育上显然是不可取的。

4.3 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认识不足,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投资标准每667m2100元[4],加上省财政配套资金100元,而随着目前市场上人工劳务费及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实际抚育每667m2投入都应在300元以上,每667m2200元投资不能满足中幼林抚育的需要。不少县(市、区)把生态文明建设停留在口头上,不愿进行配套投入,导致中幼林抚育难度加大。

4.4 消极应付上级下达的森林抚育任务

一些县2014年的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任务到2015年春季都没有实施完,即使实施也是应付了事。除一些客观因素使实施难以顺利进行外,主观上责任心的缺乏使抚育效果难以达到。我们曾发现有的县为了突击完成上级下达的2014年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任务,在郁闭度超0.7的阔叶树为主体的小班林缘顺山坡间隔20米在林冠下“补植”60米的单行苗,以此来完成上级的抚育任务。这种做法除浪费政府财政资金外,是达不到抚育目的的。

4.5 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施工监理缺失

由于森林抚育是一项涉及森林采伐、公益林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涉及诸多的森林经营知识,操作要求多,而上级业务部门在该方面对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较少,对施工队更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施工多靠作业者对作业设计的理解执行,再加上专业施工监理的缺失,抚育质量就难以保证。

5 建议与对策

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森林生态功能的恢复与提高放在首位,科学抚育,积极培育,通过提高森林群落质量来达到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5.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幼林抚育补贴工作对生态建设及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森林抚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做法及政策,把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作从被动的“要我干”变成主动“我要干”,促进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5.2 加强培训,严格审核抚育对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对组织管理、调查设计、施工作业等环节,加强对森林抚育补贴工作相关人员进行顶级群落恢复理论及操作层面方面的技术培训,诸如设计等关键岗位要推行持证上岗,严格限制把中央财政补贴用于商品林抚育。

5.3 在抚育目标要素上体现顶级群落恢复上的群组特征

把顶级群落组成树种槠类、栎类及其他伴生阔叶树定为目标树(种),任何针叶树都是辅助树、其他树或干扰树。通过抚育加快森林顶级群落的恢复进程,恢复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会达到多阶平衡状态下群落生物量的最大化。虽然与时下热门的“近自然经营”追求的生物量最大化貌似相同,实则有本质区别。顶级群落经营追求的是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经营对象是公益林;“近自然经营”[5]的终极目标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减少投入成本,以期经济目标的最大化,特别适合商品林经营中推广。

5.4 落实责任,强化顶级群落恢复目标管理

各级政府要把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把森林抚育实绩作为政府生态建设绩效考评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对抚育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事前指导要全面、中间跟踪检查要及时,以及事后验收要准确。对关键环节要重点把控,如顶级群落建群树种的供应等,让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抚育方式有物质上的保证。

5.5 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目前,中央、省森林抚育试点每667m2补贴200元,与实际抚育成本差距大,造成实施难度大,这也是不少地方不愿接受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任务最主要原因。应省财政调整配套政策,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建议中央、省级补贴每667m2提高到300元,纳入年度政府预算,不够部分再由实施地地方财政补足。

[1]2013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R]

[2]2012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价值公告[R]

[3]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的通知(林造发〔2014〕140号)[R]

[4]《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4]9号[R]

[5]孙玉刚,徐德斌.德国的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J].山东林业科技,2004(6):98-99

猜你喜欢

森林抚育财政补贴蓄积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森林抚育的意义及定向抚育模式的探讨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
红桦林森林抚育技术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财政补贴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