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农业特色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5-04-16李寿钊李朝灿杨逢平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泉州市农产品特色

李寿钊,李朝灿,杨逢平

(福建省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362000)

泉州市是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2014年3~6月,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王文泰会长带队开展泉州市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根据对全市8个县 (市、区)64个涉农单位的现场调研,以及8场市、县专题座谈会的座谈调研,分析泉州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以助推海西泉州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1 泉州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现状及其成效

泉州市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南亚热带气候区,现辖11个县 (市、区),以及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2013年全市土地面积11 015 km2,耕地面积14.6796万 hm2;海域面积11 360 km2,海岸线541 km;林业用地69.84万 hm2,林地面积64.36万hm2,森林覆盖率58.7%;常住人口8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1.02万人。近年来,泉州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形成了以水产、茶叶、蔬菜、水果、花卉、畜牧、食用菌产业为主体,具有泉州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 586元[1]。

1.1 海洋经济特色产业

泉州市地处东南沿海中部,是福建省重要的海洋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市的实施意见》,制定《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年)。泉州市政府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签订《共同推进泉州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3年争取到国家、部、省拨补海洋与渔业发展资金9亿多元,石狮华宝生物医药等5个项目列入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区域示范项目,获得国家项目补助资金5230万元。石狮海洋生物高科技园区被列入泉州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晋江市荣获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全市现有34个渔业加工企业被评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石狮华宝明祥食品有限公司的“明祥 MING-XIANG-PAI”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古浮紫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晋江紫菜”列为全省渔业“十大品牌”,年加工坛紫菜4万多t,占全国的80%。新华洲水产批发市场建成投产,总投资2.3亿元,年交易额达100亿元,成为华东、华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和东南亚国家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枢纽。2013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1085亿元,其中水产品总产量103.2万t,渔业总产值109.34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36.3%),渔业经济总产值237.84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5 817元 (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501元)。

1.2 茶果蔬特色产业

1.2.1乌龙茶业 茶业是泉州市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形成以安溪铁观音为主,包括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的全国名特优乌龙茶产业。安溪县积极组织实施铁观音乌龙茶特色产业科技富民强县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第一产茶大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2013年,安溪县茶园面积4万hm2,茶产量6.8万t,其中出口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1.6万t,涉茶产业总产值115亿元,涉茶产业从业人员8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2 125元,其中来自茶业收入6790元。铁观音乌龙茶品牌价值高达54.34亿元,成为安溪茶农脱贫致富的民生品牌。2014年,安溪县荣获“全国首批综合发展质量优秀县”及“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称号。

1.2.2果业 亚热带果树是泉州市的优势农业特色产业,永春县、南安市、德化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芦柑之乡” “中国龙眼之乡” “中国早熟梨之乡”。永春芦柑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全国名特优农产品。2013年永春县芦柑面积约0.67万 hm2,产量约19万 t,总产值14亿元,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芦柑)、出口芦柑质量安全示范县。近年来,永春县绿源柑橘苗木繁育场作为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承担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以及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专项,总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全省唯一的柑橘脱毒苗木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脱毒接穗40万~50万枝、脱毒苗木20万~30万株,在生产上示范应用已初见成效。泉州龙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013年全市龙眼果园面积2.3万hm2,产量5.02万t。

1.2.3特色蔬菜 德化黄花菜,晋江胡萝卜,安溪、德化的淮山是泉州市特色蔬菜基地。德化十八格黄花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全国名特优无公害农产品;晋江市建立0.33万hm2胡萝卜生产基地,年产量20万 t,产值超7亿元,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胡萝卜出口生产基地;淮山是泉州市近年来新兴的食用药用俱佳的保健食品,全年生产淮山5万t,主要分布在安溪县和德化县,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1.3 花卉与林下经济特色产业

1.3.1花卉产业 花卉是泉州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特色农业朝阳产业,已成为福建省主要花卉大市之一。2013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0.36万hm2,总产值36.4亿元。泉州现有花卉企业436家,其中省、市级花卉生产示范基地52个,建设温室大棚等花卉设施栽培面积84 hm2,形成以洛江、南安、永春为主的设施栽培花卉产业链。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近1 hm2的组培净化大楼、10 hm2的智能温室和薄膜大棚,成为全省设施化栽培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高科技花卉企业。南安市霞美镇建立泉州园林花卉产业园,面积800 hm2,拥有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四大类共1000多个品种,花卉苗木企业 (场)150多个,专业户600多户,园林绿化施工企业20多个、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销售总产值5亿多元,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

1.3.2林下经济特色产业 近年来,泉州市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市政府安排38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57个单位发展林下经济及森林人家。德化县、永春县、南安市被福建省林业厅列为发展林下经济试点县,各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2013年,全市林下经济7.78万hm2,产值25.76亿元。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充分利用树林生态空间、不占地、不砍树、增值效益高等特点。

林下种植:采用林药立体套种模式,主要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等珍稀中草药,全市林下种植约333 hm2。泉州市秉尚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景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德化县康乐园等引进20多个铁皮石斛优新品种,建立龙眼树、梨树及林下规模栽培铁皮石斛套种技术,并开发生产铁皮石斛系列保健产品。泉州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安市九仙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铁皮石斛、金线莲组培工厂化育苗。永春县祥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泉州市金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正在开发金线莲、铁皮石斛等系列生物医药高科技产品。

林下养殖:德化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黑鸡、黑兔、黑山羊等林下“三黑”产业。其中林下养殖德化黑鸡已形成规模和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农产品,年出栏100万羽,产值8000多万元。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中国工程院陈可冀院士、马建章院士,创建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创黑熊人工授精繁殖技术、黑熊胆囊“无管引流”技术,人工养殖黑熊850头,开发生产熊胆粉、胶囊、含片等系列产品,产值1.8亿元。德化县绵远林下种养合作社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建立棘胸蛙驯养繁殖基地,年产棘胸蛙15万只,产值超千万元。

1.4 泉台农业

泉州市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近年来,泉州市充分发挥泉台“五缘”优势,大力发展泉台特色农业。2013年,全市现有涉台农业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总产值约5.2亿元。

1.4.1创建国家级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2010年7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总体规划用地66.67 hm2,已投入近7000万元,建成国家级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推广平台。同时作为泉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果蔬核心区,建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建设福建省对台合作引种创新基地和泉台农业种质创新资源库。引进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220个,其中台湾名特优园艺作物39种90个品种,台湾农业新技术11项。每年繁育种苗30万株,建立台湾果树、杨树、蔬菜、香草示范点16个,示范推广台湾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0.2万hm2。

1.4.2建设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2011年6月,经国家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惠安县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县现有台资涉农企业8个,总投资1.17亿元,年产值1.125亿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19个本地农业基地与台商建立品种、技术、产销合作关系,先后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50多个,年合作订单1000多万元。

1.4.3建设海峡两岸 (福建安溪)茶业合作示范基地 从2006年起,安溪县开始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安溪)茶业合作示范基地,总面积7.89 km2,包括茶叶科技研发、茶叶贸易物流配送、茶叶深加工和功能化产品基地、茶叶机械制造与包装基地、茶文化旅游等五大功能区,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1.4.4组织实施泉台农业合作项目 2010年5月,南安市溪南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海峡西岸台湾(溪南)甲鱼良种推广中心,引进台湾甲鱼优良品种和养殖技术。现有5个乡镇共有甲鱼养殖场32个,养殖面积99.73 hm2,养殖规模455万只,年产值8750万元,南安市溪南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台资南安裕农牧业公司计划投资1.38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目前已投资6700多万元,引进良种奶牛550头、奶羊2500头。2013年,永春县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推广示范县,泉州市金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台湾优质金线莲品种,年产组培苗2000万株,建立设施栽培示范基地10 hm2。

1.4.5建设海峡两岸 (泉州)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 2008年9月,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在南安市石井建立海峡两岸 (泉州)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规划占地面积53.33 hm2,已投资1.05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13.5 hm2,包括商铺350套、商务套房252套、展厅5000 m2、加工车间3000 m2、交易大厅1.5万m2、冷库2.3万 t,每周2个航次常态进口台湾水果。同时,每年举办1~2次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展示、经贸和农业合作项目推介会。

1.5 农林水产品加工产业

泉州市现有20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54个。2013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14.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31.87亿元,净利润30.19亿元,出口创汇3.06亿美元,上缴税金16.56亿元,带动农户111.4万户,带动基地农户增收37.61亿元。全市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00个、绿色食品111个、有机食品11个。全市共有涉农注册商标1.7万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10件,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永春芦柑、德化黑鸡获“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证明商标)农产品19件。福建省晋江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福马食品集团等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及福建达利集团、福建华宝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了泉州市休闲食品、饮料茶叶、果蔬、调味品和水产品五大特色加工产业发展。近年来,石狮市华宝海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金燕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溪味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应用生物技术,开发生产氨基葡萄糖、琼脂、大豆多糖、叶黄素等高科技产品,现代生物经济初见端倪。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公司荣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6 现代生态休闲农业

泉州市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2013年全市拥有部、省、市级示范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137个,经营面积1.14万 hm2,资产总额23.8亿元,年接待游客694.8万人次,从业人员13 429人,其中农民就业11 259人,带动农户24 940户。年营业收入10.1974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7.1374亿元,实现利润2.1642亿元,上缴税金2038万元,成为农村农民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新途径、新亮点。

2 泉州市特色农业发展态势与经验剖析

近年来,泉州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拓创新,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五大发展态势,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转化;优势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特色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特色农产品向优质化、安全化、品牌化拓展;农业扶持政策向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强化。同时,随着特色农业的不断深化优化,逐渐积累了源于实践、利于示范的五大发展经验。

2.1 政策扶持,科学布局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民生工作,近年来先后制定《泉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名优农产品认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和美丽乡村等系列政策措施。设立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泉台农业、农业产业化、示范专业合作社、名优农产品认证,以及农业贷款风险补助等财政专项资金,有力地推进泉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创新理念,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为核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线,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布局。山区县重点发展茶叶、果树、食用菌、林下经济、畜牧业、休闲农业;沿海地区侧重发展海水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海洋生物产业;城郊地区大力发展名特优新蔬菜、果树、花卉特色产业。

2.2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并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市7类12种农产品列入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13~2020年)》,铁观音、佛手、闽南水仙茶叶、永春芦柑、德化黄花菜等5个农产品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安溪县、永春县、南安市、德化县分别被授予“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芦柑之乡”“中国龙眼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

2.3 龙头带动,规模经营

组织实施“131”强龙工程,全市扶强扶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个,2013年实现销售总收入431.87亿元,并带动农户111.4万户,增收37.61亿元。同时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林牧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200个 (其中部级示范社17个,省级示范社49个,市级示范社165个),注册资金达68.7亿元,带动农户52万户,连接基地4.47万hm2,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4 注重质量,拓展品牌

建立市、县 (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同时设立奖励政策,鼓励引导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市拥有涉农注册商标约1.7万件,中国驰名商标10件,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68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41个。极大地提升了泉州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质量。

2.5 科技引领,泉台合作

创建泉州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永春县福建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实施129个国家、省、市级星火计划、农业科技项目,资助项目经费2723万元,选育出一批农作物新品种,50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创建国家级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科技支撑引领功能和泉台“五缘”优势,增强特色农业发展后劲。

3 泉州市特色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3.1 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及主要问题

根据调研分析,泉州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人多地少水缺”。目前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耕地面积及海水养殖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流转问题尚未全面解决,制约着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空间。二是农业总体投入偏少,投融资比较困难,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保险种类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三是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技术含量不高,缺少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不足,现代种业发展缓慢;农民总体素质偏低,以妇女及老年人居多。四是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偏少,总体生产规模不大,产业链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五是特色农林水产品精深加工总体水平较低,行业标准短缺,名特优农产品尚未普遍形成品牌化,优质优价市场发育滞后,市场营销及总体效率不高。

3.2 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总体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2014年、201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福建省、泉州市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意见,立足泉州市情农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生态特色优势农业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以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重点,生物技术为支撑,发展壮大现代科技型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特色农业。

3.2.1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和生态休闲农业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扶持发展设施蔬果 (中草药)、设施畜禽、设施食用菌、设施花卉、设施林业、设施渔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 [2012]42号),结合泉州市的实际,重点扶持发展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等高附加值中草药;林下养殖畜禽、棘胸蛙、蜜蜂、地鳖虫等。重点培育国家、省、市级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示范企业80~100个。扶持发展老区特色农林业,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扶持安溪县、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加快发展特色农林业,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乌龙茶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安溪茶文化产业和永春香文化产业。

3.2.2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投入 组织编制《2015~2020年泉州市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增加农业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4]1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 [2013]9号)和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泉委发 [2013]9号),用足用好扶持激励政策。重点引导全面落实土地流转政策,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撑、社会投入的多元化长效农业投入体制机制,逐年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加强农业低息贴息贷款,扩大农业保险种类,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强劲的财力支撑。

3.2.3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重点建设泉州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永春县福建农业科技园区和安溪县福建农民创业园,充分发挥其支撑引领和辐射示范带动功能。二是创建农业、林业、海洋渔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扶持建设茶叶、柑橘、花生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以及泉台果蔬、海洋渔业(石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抓紧构建茶业、林下经济、花卉、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扶持建设科技特派员“十百千万”创新创业示范体系。五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实施国家、省、市级星火计划和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示范带动。六是强化农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扶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国家级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势,培育泉州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种业。

3.2.4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聘请省内外和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专家教授,组建泉州市农业特色产业专家顾问团,发挥科学决策智囊作用。引进和培育泉州市紧缺的海洋、生物、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创业高端领军人才。培养选拔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本土化的标杆式省、市级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企业家队伍。加强农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措施:扶持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发展;推进泉州市农业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农函大和远程培训作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3.2.5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 培育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全市200个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强,年产值超10亿元的创新型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50家。引导发展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巩固完善全市32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重点扶持引导发展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各级示范社200个。

3.2.6强化食品安全和品牌化,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工产业 以现代生物技术催生生物经济,推进传统特色农业向现代高新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石狮华宝、泉港金燕、泉州泉美、安溪生物,以及永春的金草、祥业等生物技术公司,发展特色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生物医药、“茶叶尼龙”等高新科技产品。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标准化。组织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名牌产品认定。

3.2.7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发展泉台农业特色产业 发挥泉台“五缘”优势,加强国内外农科教和产学研科技合作。重点建设国家级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扶持开发建设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永春县闽台农业合作科技推广示范县、海峡两岸 (安溪)茶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峡西岸 (德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区;完善建设海峡两岸 (泉州)农产品物流中心。

3.2.8实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国际化 加快构建泉州市特色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泉州市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数据库、名特优新农产品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及远程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

致谢:泉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王文泰会长主持项目调研,林文銮教授参加部分调研;泉州市政府办公室、泉州市农办、泉州市农业局、泉州市林业局、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提供相关资料,特此致谢!

[1]郑意凡.2014年泉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586元[EB/OL].(2015-01-27)http://www.haixinews.com.cn/html/2015/quanzhounews_0127/111817.html.

猜你喜欢

泉州市农产品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 泉州市医改确定四个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