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美术设计与现代技术发展分析

2015-04-16高海燕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5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围护结构能耗

高海燕

(身份证号:130123197805245728)

建筑美术设计与现代技术发展分析

高海燕

(身份证号:130123197805245728)

受现代建筑技术的冲击,古代建筑技术越来越不适应这个社会。本文对现代技术发展与建筑美术设计进行了探讨。

现代技术;建筑美术设计;绿色建筑

1 建筑美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技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建筑美术设计的目的不在于采用哪一种技术,而在于以最小的环境的支持力和最小的成本代价来满足舒适要求。适宜技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智慧结合起来,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适宜技术也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

2 建筑美术设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当前,绿色建筑思想正在一步步渗入到固有的现代建筑思想中,并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绿色建筑的探索现在处于基础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绿色建筑美术设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2.1材料使用

使用可循环、可更新的材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材料不仅要求能够回收再利用同时还要保证在使用中对能源的低消耗性。对材料的低能耗性的探索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2.2节水设计

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也是地球资源浪费最严重的部分。实验证明一套节水与集水系统可以减少一栋建筑大约7%的水资源浪费。绿色建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是近10年兴起的一种雨水利用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绿色建筑小区中。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污染轻,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要比回用生活废水更便宜,水质更可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率低。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与统一。

2.3采光设计

段时间以来,太阳光作为光源,由于不易控制和难于达到预定的采光效果,多少已经被置于次要地位。现代的绿色建筑在技术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从建筑的布局和外皮设计都强调对阳光的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是太阳房。就是利用太阳能来采暖制冷和供给热水,以达到少用或不用矿物燃料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太阳房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系统。主动式系统一般由太阳能集热器、蓄热部分和辅助热源等几个部分组成。平板集热器通常装在屋顶上,面积很大,并且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热而做成一定的倾斜角,形状十分显眼,成为建筑师处理立面的一个难题。主动式太阳房的造价也比较高。于是建筑师的注意力和兴趣转向了被动式太阳房。

2.4外墙设计

绿色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就是要提高其热工性能。例如针对玻璃幕墙能耗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利用双层或三层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配有可调节的百页。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增加了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节能。在夏季,利用烟囱效应对通风道进行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地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避免由于室内水蒸气向外渗透,在墙体内产生结露而降低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还要注意采取措施消除一些保温隔热层覆盖不到的部分产生“冷桥”而在室内结露。另外,可以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墙体材料作外墙,使建筑室内气温受室外温度波动影响小,减小对保温层的影响。

2.5环境设计

绿化对绿色建筑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是改善居住区微环境、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绿化可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消耗大量潜热,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和建筑周围的热空气对建筑的热作用。由于种植植被能遮挡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避免太阳直接辐射进入室内,使传入室内的热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建筑室内气温,节约建筑空调制冷能耗。研究表明,如果在住宅区增加25%的绿化覆盖率,可使空调能耗降低20%以上。绿化可降低噪声。绿化对噪声有较强大吸收衰减作用,树叶与树枝间的空隙形成类多孔吸收材料可吸收部分声能,同时还可通过与声波发生共振吸收部分声能,特别是高频噪声。

2.6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

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能量消耗的关系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小型的和周边相对较长(与面积相比)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更为重要。这一阶段在这方面取得不少经验。同时也重视窗的保温与隔热问题,在窗面积比例,构造(单层与双层窗)以及门窗的冷风渗透等方面都有所进展。但是单纯改进外围护结构的性能或者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并不一定总是合理和节约的。因为各种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差别很大。

3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强调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今绿色建筑表现的这些特征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对环境的更深入认识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基础特征,而非仅仅属于绿色建筑具有。因此如何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有机融合,不仅是建筑美术设计师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课题。

[1]孙澄,梅洪元.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理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TU201

A

1673-0038(2015)25-0001-01

2015-6-7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围护结构能耗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浅谈深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比优化研究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