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2015-04-16张连慧
张连慧
(身份证号:130204197303031814)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张连慧
(身份证号:130204197303031814)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现状;应对策略
引言
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造价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发生在工程前期,其准确性与合理性对整个工程以及该工程建设双方的影响都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中最复杂、繁琐的一部分工作,所以对造价人员的要求就尤为严格,造价人员必须要有耐心、细心,并且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1.1人员素质水平低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职业修养良莠不齐,尤其是在那些中小型的建筑企业当中,再加上企业的管理者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关注度不够,很多工程造价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这样,不同的造价人员就会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又或者是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不熟练,因此最后做出的造价方案会有较大差异,最终就会影响工程的整体造价及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及后续控制。
1.2造价管理系统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大部分精力都被投注在了建筑的施工以及验收上,相反,投注在造价方面的精力则相对要少得多。现下,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还不是很健全,很多都是用这一系统来对子项目进行管理,因此就很难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就不能保障所得造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2 相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现状的应对策略
2.1建设健全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要建设健全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①要强化建筑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个单位、行政机关部门的联系,使之建立起一个相对和谐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②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对建筑企业的造价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以及指导,同时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企业造价行为,为建筑工程造价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③做为设计单位,就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等来进行其设计工作,仔细考虑建筑的特点,认真配合造价人员的工作。④要把动态管理机制引进到对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管理当中来,强化对造价工作的管理。
2.2提高造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由于现在的造价人员的职业素质良莠不齐,对这些人来说对于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时迫在眉睫的。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方案,对那些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的造价人员进行再培训,同时要严格对其分工。另外,还要适时的引进新技术、新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的造价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对老员工的一种激励。做为管理者,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激发造价人员的工作以及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自发的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与时俱进的步伐,不断为建筑造价部门注入新的血液。
2.3不断地吸进新技术、新人才
我们的时代在进步,所以建筑企业的造价工作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加强对造价工作的重视,为企业的造价部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人才,并且是指能够在造价工作的进行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既能推动企业造价工作的不断发展,又能为企业节约部分资金,同时还能降低造价成本。
2.4提高工程造价计算的准确性
在造价人员进行造价的编制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国家政策的影响,各种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造价计算公式的影响,如果对这些因素的把握不准确,就会使得造价结果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建筑企业要对国家的政策做到充分的了解,为造价人员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准确的把握各种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制定准确的企业定额,为造价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条件。最后造价工作人员要确保所选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后造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使得结果确实准确无误。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建筑工程的造价工作就是其中很大的一个方面,建筑企业、国家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就要充分的重视建筑工程的造价工作。同时,建筑工程造价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时刻保持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造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造价工作的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1]范红艳.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23:33.
[2]张梦鼐.浅谈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2,04:173.
[3]金宝成.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07:83.
TU723.3
A
1673-0038(2015)25-0168-01
201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