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6林宜洋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业化林业经济

林宜洋

(清流县庄前国有林场 福建 三明 365300)

试论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宜洋

(清流县庄前国有林场福建三明365300)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时,是林业向着新台阶迈进的重要时期,经过长期努力工作,推进了全国造林绿化工作,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林业资源的经济管理,强化了林业基础建设,尤其是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这使得我国林业实现了稳步发展。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林业资源已经消灭了赤字问题,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与蓄积双增长的形势。然而,新形势下,不仅有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其中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林业资源;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而其中又以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最为显著。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持续深入,其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然而林业经济管理却面临着全新的问题与挑战,这无疑会给林业管理工作增加新的难度。所以,当前做好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本文,针对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集中阐述,力求为相关人员日后开展此方面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 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1.1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模式相对单一、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以及基础设施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一形势无法和当前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充分适应。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受到林业管理体制、保护管理模式的影响,致使很多经济管理工作仍旧不能摆脱传统计划积极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分类指导不合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限制作用,致使经济管理体制无法落实到位、经济管理形式不够灵活。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工作人员对于林业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充分,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之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以至于林业资源受损严重,森林资源破坏问题屡禁不止,从而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水平相对低下,原始工作方法的使用极为普遍,简单的手动操作仍然占据着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

1.2森林资源开发过度

我国在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针对森林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保证在一定限度内,其目的不仅是出于对森林自然效力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避免砍伐过度的情况发生。我国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包括木材在内的资源提出了更多的需要。但城市化的扩张严重限制了森林的范围,降低了森林的覆盖率,这使森林资源保护形势逐渐严峻起来。

1.3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国内林业产业化的水平相对较低,林业一般采取分散经营的方式,而且缺少相应行业协会,这不仅对市场接轨产生了阻碍作用,无助于销售,同时也不利于产业化的纵向发展。而林业产业化遭遇的又一问题便是发展失衡,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林业产业化相对完备的区域,产业链与规模基本形成,而一些林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则因缺少引导与管理,根本无法完成和市场的接轨。

1.4林业执法不到位

林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便是针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并对其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督。目前,国内基本已经建立包括森林公安在内的林业监察体系,并设立了编辑于全国的林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依法对林业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实施管理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制度与机构的存在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仍要意识到这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一些林业部门领导对林业工作的不注重,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致使他们对林业法规观念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林业的深入发展。

2 林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进一步强化林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若想建立起现代林业管理制度:①应确定林业产权制度,建立产权明确的林业管理制度,激发出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促使劳动者关心社会集体物资利益,充分体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同时,强化林业分类制度改革的操作性,充分落实林业分类经营制度制度,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业效益补偿制度。②建立起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应将管理机制用于管理制度当中,确保管理结构可以有效运转。林业管理机制作为管理体制的关键部分,其中包含了权力机制与利益机制。利益机制是管理机制的主体,需监理科学而高效的利益机制,促使林业建设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以实现利益机制为目的完成权力机制的制度,促使每一林业经营主体进行积极主动的林业建设。对于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需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关键,组建高效的林业管理系统,注重林业管理系统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林业市场体系等配套体系,这样才可以构建起相互协调的完整体系。林业政府部门是林业的主体机构,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管理体系,做好自身建设,并配合其它体系建设。此外,还应强化其它体系的管理与监督,并提供相关信息和政府服务,进而便于其它体系建设,最终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2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重视长远利益的发展模式,指的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子孙的需求造成损害,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既要实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海洋、淡水、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包括森林资源在内的林业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财富,虽然森林资源为可再生资源,但若是开采过度,则会超出森林的可再生速度,势必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灭顶之灾。我国当今的黄土高原曾经也是葱郁的森林,但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最后变为了荒凉之地。虽然我国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因人口数量较多、开采过度、管理不当以及粗放型经营等原因,正面临严峻的形势。要想使林业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唯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样林业经济产业化才可顺利开展。

2.3优化林业产业链

我国林业产业化纵深发展不够,其主要原因为产业链不够完善,结构不够优化。在一些开发较早的区域,虽然已经存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传统林业管理模式下的行政色彩依然比较浓厚,根本无法做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所以,林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传统行政式的管理转变,将其切实转变为宏观调控。利用产业政策的制定,主导林业产业化的基本发展方向,最终使市场可以在其中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产业链更加深入。

2.4扩大林业执法力度

(1)强化对木材采伐的管理。扩大对盗伐林木、非法经营加工木材、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遏制限额采伐以及无证采伐现象的发生。

(2)强化对木材流通领域的监管。严格木材采伐指标的使用管理,依法强化木材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遏制超证运输和无证运输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3)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按照《森林法》规定开展工作,坚决制止毁林开垦的行为。

3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关系需要理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找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经济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高度重视了你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同时也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所以在解决我国林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谋求各方面关系协调发展,应用科学的政策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经济管理道路。

[1]陈新云,陈建成,甄芳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林业经济问题,2004(03):01~02.

[2]孙爱斌,张洪明,刘明鑫.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6(01):11~12.

[3]刘燕,田明华,李明志.森林认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02~03.

[4]陈建成,田明华,李宏勋.林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04):01~02.

[5]李茂东,黄文才.试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05~06.

[6]王国庆,张永勤.高台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浅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4):11~12.

[7]郭利华,严加强,赵义民,翟中堂.信阳市浉河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

[8]周树春,张文广,李吉发.关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01~02.

F326.2

A

1673-0038(2015)04-0110-02

2015-1-8

林宜洋(1968-),男,经济师,本科。

猜你喜欢

产业化林业经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land produces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系统产业化之路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