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探析
2015-04-16郑帮金
郑帮金
(安徽省六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探析
郑帮金
(安徽省六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道路建设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工程。虽然城市道路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内部交通运输能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道路设计缺乏人性化、道路规划侵占民用空间等。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城市道路发展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道路的基本内涵出发,逐一分析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人性化元素,并提出了一些规范城市道路建设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人性化;原则;探析
城市道路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提升人们生活的舒适度,推进城市整体建设进度。但是城市的核心仍然是生活于其中的普通民众,城市道路建设必须要从普通民众出发,提升相关的人性化设计与施工,才与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目的相符合。
1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内涵分析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即道路建筑的人性化外部空间。在传统的建筑空间理论上,格式塔理论被引入到了城市与建筑设计,提出了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所谓建筑外部空间,即指在自然环境中界定出的自然环境,是在自然环境中圈定的部分空间。城市道路的外部空间即道路之外、人为创造的带有目的意义的外部环境。
道路建筑是城市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层面决定了城市整体景观环境效果。城市道路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因此设计应该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构建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使其能够符合民众的心理。
2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设计要素分析
2.1城市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建筑外部空间比例与道路整体空间尺度有密切的关联,是外部空间是否满足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素。外部空间比例包括了人体与空间的比例以及实体与空间的比例。人体与空间的比例根据人体不同的心理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具体来说,两人相距1.2m能够产生亲切感,相距12m能够看清彼此的面部表情,相距25m能够认出彼此身份,若相距130m则只能辨认彼此姿态了。简单来说,人与人之间相距越远,亲切感越弱;相距越近,亲切感越强。所以,空间距离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影响。据此,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芦原义信提出了20~25m的模数,其认为20~25m距离范围是人辨别节奏、质感和色彩等空间元素的最佳距离,每个20~25m就设置一些道路景观,可以使外部空间饱满,更加人性化。
2.2质感与色彩
质感对于外部空间来说,既指空间的各表面所呈现出的材料质感,也指空间内所含物质的排列疏密感和虚实感。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来说,空间内物质如果太过连续重复,就会产生僵硬感,让人对空间产生单调压抑的感觉。色彩与质感虽然是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但其在外部空间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视觉效应引起人体心理变化,对外部空间的色彩分布作出符合心理的反应。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在材料和色彩上,应该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使外部空间具有软硬、明暗、疏密和轻重的变化,能够减少人体对于固定景物所产生的厌倦感。
2.3城市道路绿化
所有生命都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所以人体从心理上来说,是愿意亲近自然想要亲近自然的,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也是人性化空间的重要方面。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弱化城市热岛效应和营造道路整体空间。此外,植物还能对道路外部空间进行分割,将其划分为较小的部分空间,给人们创造一些可以休息交谈的场所。在做道路绿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水景的布置,水是生命的起源,能够让人从心底产生放松愉悦的感觉。水景布置具有特别的环境效应,能够活跃外部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连贯性。还可利用水影和水声等通过科技加工产生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
2.4其他附属设施
城市道路建设还有许多附属设施,比如电话亭、公交站牌、路灯、花坛、座椅和广告牌等。这些附属设施都具有切实的功用,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生活便利。不仅如此,这些设施还填充了道路外部空间,强化了道路空间质感,丰富了道路空间色彩。最大程度上改变了道路空间单调的缺陷,使道路空间能够为人们放松情绪愉悦心情提供环境。
3 城市道路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原则
3.1优化道路设计方案、整合周边环境
城市道路的建设周边一般具有高密度的人口、高密度的建筑和低绿地率等问题,在人均户外活动面积已经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再进行道路建设,更加压缩了人均户外可活动面积,会在周边民众心理直接引发抵触情绪。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之初,就应该进行全面调研,整合周边的外部环境情况,根据民众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道路施工方案。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注重道路空间的开放灵活、周边景观不要重复、便民设施真正便民、道路绿化切实到位等。此外,还应该注意在道路施工时,尽量减少对民众通行的影响,最大程度上保障民众利益不受侵犯。总的来说,城市道路设计要从民众实际出发,以服务人民作为核心设计理念,强化各个环节的人性化设计。
3.2保护历史尊重历史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难免会遇到道路设计方案与某些历史遗迹景观相冲突的地方。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设计者应当充分尊重历史、保护历史,适当调整道路设计方案,以保护这些历史遗迹景观,保护存留在民众心中的悠久记忆。历史遗迹景观并不会对道路环境的和谐产生冲击,相反由于其包含的历史意义及在民众心中的特殊地位,反而能够使其成为道路外部空间中吸引眼球的存在。历史遗迹景观是民众的需求,保护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城市道路人性化空间的体现。除去历史遗迹景观,对于一些民众希望得以留存的事物,道路设计者都应该充分考虑民众的意愿,合理的在设计中规避毁损这些事物,使道路建设不会侵犯民众心理,能够顺应民心。
3.3科学合理人性化地布置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的设计布置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以和谐统一的思想作为指导,对道路、灯光和绿化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更够有机的统一起来。不仅如此,更应该综合考量当地整体建筑风格、自然风貌、社会文化以及建筑用材和建筑技术等,使道路景观设计兼具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景观布置要从人的基本特点出发,采取合理的空间比例,张显道路景观的质地感和层次感;还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采取符合人体视觉效应的色彩,放大人体对于道路景观的适应度。
3.4保护节约自然资源
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自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相违背。城市道路建设应该在满足基本建设要求的情况下,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对能源、水和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节水节能的基本观念。此外还需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减少道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各层人员都应该形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并且通过相关的规定,加强对各类资源的保护,以维持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5维持道路与外部空间的和谐发展
城市道路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能够将城市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联系起来。道路建设需要在景观设计和配套设施等方面从人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们普遍的生活习惯、行为、性格和爱好,制定符合人群特点,且能够与人和谐发展的设计方案。比如可以设计报刊零售店、公交卡充值点和香氛植物等。不仅如此,道路外部空间维护也应该与人们的生活和谐进行,比如电话亭的更换、某些路段的修补以及道路清洁等事情,都应该在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免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所必须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水平。城市道路建设需要考量多个方面的因素,从全局出发,构建人性化空间,使之符合人们的根本需求。
[1]韦宝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付诗云.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02).
[3]赵仁慧.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TU984.11+3
A
1673-0038(2015)10-0035-02
2015-2-20
郑帮金(1963-),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