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后浇带施工方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015-04-16汪光喜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后浇带钢筋设置

汪光喜

(鑫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 漳州市 363000)

浅析后浇带施工方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汪光喜

(鑫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漳州市363000)

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后浇带施工方法能有效解决主体结构不均匀、温度应力大等施工通病,早已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工程建设中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对其施工技术的功能性及作用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参考性意见,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有效减少因后浇带施工技术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的问题,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后浇带施工;高层建筑;应用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种暂时性施工缝,是为了能有效克服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可能引发对施工中的不利因素而设置的。通过大量的建筑工程实践证明,设置后浇带对解决沉降差异、混凝土温度应力等问题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对超长结构施工质量的保障,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结构的好坏,关系着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如果超长后浇带在施工环节中把控不够,会造成后浇带没有发挥自身的功效,对施工的整体性能留下重大隐患。

1 后浇带的类型

后浇带在施工中经常使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伸缩后浇带:为阻止建筑的构造由于温度的改变和混凝土受冷收缩而带来的皲裂,留置后浇施工缝、沉降后浇带,能有效解决建筑的构造在与之接轨的缝隙中因高度不同而可能发生皲裂。

(2)温度后浇带:主要作用是预防由于温度的改变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而设定的后浇施工缝。

(3)收缩后浇带:主要作用是预防由于混凝土遇温度变化开裂而设定的后浇施工缝。[1]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后浇带的作用是最大程度地约束钢筋混凝土在施工时候由于温度的变化,出现收缩时拉出缝隙而展开的后浇隔离操作。一般情况下,后浇带会保留在大面积建筑紧密连接的高层构造中一段期间,然后通过浇筑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对其浇筑,形成一个相对不间断性的整体构造形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将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直接影响。由于后浇带处会相应的存在断面过大、钢筋集中分布、模板支配困难等特征,所以对于其施工进行有效的把控十分重要。[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1)能有效解决沉降差异,在建筑主体部分、裙房构造以及基础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想要凸显出整体的效果,就要利用后浇带把两个侧面进行分离,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60~80%),再对连接部分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将高低层连成整体后的详细计算要恰当的考虑到后期的沉降差,以及其会引起额外的内力状况,所以就需要选择相对较好的地基土,可以采用调时、调压、调标高差等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

(2)有效减少温度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在刚开始进行浇筑时,会出现收缩的情况,部分已建造完成的结构十分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一般情况下,1~2个月之后将会出现硬结收缩现象,而温度会对结构产生长期性的作用,一旦结构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整个的建筑的内部就会呈现温度的应变力,导致裂缝的产生,而设置后浇带就会有效的降低收缩的形态,以最大程度的稳定构造抵制温度变化的能力。[3]

3 建筑工程超长后浇带的设置要点

后浇带在施工设置及设计中,其是否拥有良好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依照有关实践经验,对于超长结构后浇带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出发点:

(1)控制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有效间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依照相关技术参数和施工顺序来对后浇带进行位置预留和设置。通常情况下,对于矩形构筑物后浇带的间隔一般控制在30~40m区间是最为合理的,宽度为700~1000mm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2)超长结构后浇带浇筑设置。

超长结构后浇带在没有进行浇筑之前切忌对模板进行拆除,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建筑梁板逐项变形的情况,需要待混凝土强度、龄期达到了相关规范的标准,才能将模板以及支柱拆除,对于结构中受力小的部分也要科学的设置。

(3)后浇带在施工期间,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使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掺微膨胀剂)对建筑物缝隙进行填补,达到释放预应力的效果,遵循超长结构后浇带设计原则。

(4)模块支撑体系,由于后浇带部位混凝土的施工比两侧混凝土施工的时间要推迟几个月甚至一年,翻过后浇带的悬梁就会被隔开出现悬臂现象。在此部位钢筋应依据连续梁的承受能力合理分配钢筋,少量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在安装后浇带以后出现单侧自由的情况而改变的受压特点,所以必须防止这些部位因幅度偏大而出现缝隙,同时防止影响上层构造而对后浇带下两侧范围内部结构及其支撑部分,应采取单独的系统进行操作,为了平衡其受力,防止后期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可以在后浇带的两边存留受阻力的两排支撑,相隔的距离不能多于1m;其梁板的支持系统要保持相互独立以确保其他部分的模型和支撑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拆掉、周转,对于需要保存的支撑应要在水平方向互相靠拢防止重心不稳;对于梁底或大面积的混凝土内部后浇带要在其两侧设定特定的模板来避免后浇带渗水[4]。

(5)温度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后浇带混凝土在浇筑前其两边的构造出现严重的损坏。钢筋隔开的地方,要尽可能将浇带的两边互相错开,后期的接头也可以互相交错。为更好的施工,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指定的配筋贯通后浇带,混凝土在施工后1d左右用气割将与后浇带成直角的主筋割断,中间的间隙通常在5mm之间,待达到后浇带隔开的时间后,利用平板的钢筋用电焊技术将分开的钢筋重新接起来。沉降后浇带主要是顾全到高层部分构造和裙房互相存在沉降差别而设定。在这个区域里,两侧的构造沉降差凸显出钢筋所产生的应变能力,相互比较来说差别不大,还不至于对结构的沉降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通常不要考虑隔开。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基地或地下水的底板以及地下的地梁的后浇带,其下面的混凝土不要灌注太多(宜减薄3cm左右),下面部分的钢筋一定要叠加增加厚度将其抬起,离开的层面要少于5cm,可以让两侧的结构能不受限制的沉降,并且沉降后钢筋还是有充足的空间去保护混凝土的外层厚度。

4 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4.1强化后浇带底板施工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应在垫层上涂抹防水层,需要注意的是防水层的垫层应该比后浇带两侧各宽300mm,这样才能增强施工后的抗渗性能,防止有地下水渗入的现象。为了更有效的防止底板周围施工水以及雨水流入后浇带,需要在后浇带两侧大约500mm的位置加设挡水板,并对挡水板两侧涂抹防水砂浆。

4.2加强对后浇带浇筑的保护

在后浇带进行浇筑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在后浇带两侧设置挡水坎,对后浇带混凝土垫层标高进行有效的降低处理等,这些措施都能减少水进入以及对沉渣进行过滤处理。对于浇筑期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5]

4.3控制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浇筑的厚薄要严格的根据施工要求的有关标准来执行,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由于浇筑的过程中的出现的浇筑厚度偏大以及钢丝网的模块的两侧压力变大而造成外凸的现象,防止浇筑施工中出现的尺寸不对、墙板漏水、模块移位等情况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振捣中,振捣棒的规格分两种,小的振捣棒36cm,中等的振捣棒47cm,为达到混凝土密实度要求,应尽可能的利用钢钎振捣棒,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而浇筑混凝土前,先清除干净混凝土表面已硬化的水泥浆,松散薄弱的混凝土层,铁丝网等杂物,表面应凿毛形成斜口,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最后刷水泥素浆,除去干净表面的浮锈。此外,施工中一定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后浇带会有不同的时间去适应,通常是以浇筑后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来判断是否能够适应,一般情况下是在施工完成以后的40~65d最适合。在完成施工的后期对后浇带的内钢筋开始浇筑时,要对施工缝隙给予充足的水湿润,一般不能少于24h。

5 结束语

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工艺,其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收缩应力。通过后浇带技术能有效提高建筑物施工整体质量,掌握并熟练的使用高层建筑后浇带技术是实现建设工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后浇带是刚性转换连接的暂时变形缝,可以确保其保存的结构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应转变,同时会实现对混凝土的分开施工,以此来加快施工的步伐。不设置恒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构造的设计,大幅度的减少渗水的可能,但是不同种类的后浇带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有它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中要结合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后浇带的种类,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能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

[1]章梁东.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才智,2012(11):51.

[2]朱明.关于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326,376.

[3]蔡日聪.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29 (7):66~67.

[4]陈永健.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某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5]吴峥嵘.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4(5):340.

TU755

A

1673-0038(2015)22-0103-02

2015-5-15

汪光喜(1982-),男,工程师,本科,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后浇带钢筋设置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截钢筋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