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015-04-16陈绍鸣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严格控制孔壁护筒

陈绍鸣

(云南 昆明 650000)

浅谈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陈绍鸣

(云南昆明650000)

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而定义的灌注桩的一种基础形式,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广泛,做好施工技术工作是确保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作者参与的工程实例,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作了的分析与总结。

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前言

钻孔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利用机械钻进成孔,在孔内安装钢筋笼,采用导管浇灌混凝土而成的地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具有适应性强、设备投入不大、承载力高、稳定性能好、沉降小等特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具有震动小、噪音低,可以同时多部设备施工利于控制工期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钻孔、浇灌混凝土等大部分工序施工是在地下进行,其施工过程和工序验收都不能直接观察,它又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在施工中,只有结合工程地质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严格的工序控制来确保施工质量。

1 施工技术要点

1.1准备工作

①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并做好开工前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相关工作。②桩位高程测量。在此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当在现场严格按桩基平面图以及坐标点和经纬仪,对点与桩位测放进行控制,一般允许的偏差不超过10mm;地面高程测定过程中,应当确定成桩深度以及桩顶标高。③埋设护筒。埋设护筒埋设前,需采用3~5mm厚的钢板作为护筒制作材料。实践中,为有效避免因刚度不足而出现的变形问题,建议在护筒上、中、下端位置焊加劲肋,以确保其刚度。埋设钻孔桩护筒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轴线、桩位中心对称,另一方面还好确保底部、周围接触密实性,埋设深度1~1.5m之间,顶面一般要比地面高出30cm,而且还要将位置偏差、倾斜度严格控制在5cm范围之内。

1.2钻孔施工

护筒埋设完成后,应当在预设孔位处垂直安放钻孔设备,并且利用经纬仪以及线锥等,进行钻孔设备进行双向控制,其中允许偏差不超过5cm;用枕木将钻机底座牢固垫好,一旦发生位移或者倾斜,则应当及时将其扶正;在钻进过程中,应当由慢到快,力度由小到大,并且要确保钢轨稳固、平直。下钻过程中,应当对泥浆泵启动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大约在钻头距离孔底50mm到80mm时方能启动,最好让冲洗液先进行循环约2min再将钻机启动则更好,并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钻进速度。

钻到设计标高后开始清孔,清孔应当在钻机钻至预设点时停下来,此时钻头、孔底间距应当控制在5~8cm范围之内,连续空转;采用换浆清孔法,对泥浆含沙量、返浆比重等进行严格控制,其中孔底沉渣厚度不超过10cm。

1.3钢筋笼制作与施工安装

钢筋笼制作实践中,需严格按照要求、设计图纸以及技术方案等进行操作,尤其是焊接质量、耐弯度以及调直度和除锈效果等,应当特别重视。同时,还要尽可能选用整根的钢筋作为主筋,如果需要焊接,则应当对末端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无法弯曲的钢筋,一定要将其直径、间距误差严格控制在20mm范围之内。

钢筋笼施工安装过程中,需采用探孔设备对拟钻孔洞认真探测,并且按照拟钻孔洞直径、要求,合理确定探孔器直径,尤其要对孔壁是否有障碍物、杂物等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其没有杂物和坍塌物,这样可以确保施工安装质量。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障碍物,则建议采用正反旋转方式、或者轻轻下落方式使其自然垂下,必要时需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和解决问题以后,方可进行施工操作。

1.4混凝土灌注施工

混凝土灌注前要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初灌施工质量,建议在初灌前用球胆进行预先止水。首批混凝土用量一定要充足,初灌量不足的情况下,一律禁止将混凝土灌入孔中,以免影响后续施工质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一般以初盘灌混凝凝结时间为参考,灌注过程中不能随意拔管。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在灌注时严格控制好时间间隔和灌注速度。

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当对孔径进行认真的测量,并且严格按照钻孔径、导管埋深,对首次混凝土灌注量进行计算。实践中,首次倾入的混凝土量控制非常重要,可将管口的泥浆有效地排除干净,并对管口封堵,导管下端位置埋设与孔底之间的距离应当保持在20~40cm之间;混凝土第一灌注时,应当先将水泥砂浆灌入1~2盘,再连续进行后续的混凝土灌注施工,以此来实现孔底沉渣固结、附着土体,可以促使桩端阻力提高,对于避免桩基沉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提升高度直接影响混凝土浇灌质量,需要合理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良好。基于混凝土流动扩散理论,导管埋置过深将导致管内混凝土难以流出管道;导管埋置过浅,将导致导管外的泥渣和泥浆混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夹泥,导致断桩。通常来说,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最好在2~3m处。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定时测量导管内外的混凝土深度,并实时提升导管高度,对导管拆卸长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导管过高提升,避免断桩现象发生。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桩上部混凝土开始初凝,即可拆除钢筋笼的固定装置,以确保钢筋笼与混凝土一起收缩,有效避免粘结力造成损失。当桩头混凝土强度约为设计值的1/4时,应马上拆除护筒,并将桩头多余的混凝土凿除。

2 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2.1钻孔施工质量控制

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成孔的坐标、底标高、直径、孔壁情况、护筒埋设,清孔等施工质量都要严格控制,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验收,确保每道工序合格,为下一步钢筋制安、混凝土浇注准备条件。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为此必须做好平面控制网和高程的测控工作。在施工中要随时监测桩孔是否有偏斜,护筒安装是否牢固,对附近孔洞是否有影响,孔壁是否有缩颈等情况。

2.2制作安装钢筋笼的质量控制

钢筋笼的制作安装要满足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钢筋笼制作完成,在现场吊装入孔视长度和场地条件确定吊装方案,要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吊装、安装过程中变形,在钢筋笼上布置环形加强箍筋,直径为φ10~φ12,间距1.5~2m。钢筋笼上设置保护层混凝土环,间距5~10m,混凝土环穿在加强箍筋上。钢筋笼安装应保持垂直状态缓缓入孔,避免碰撞孔壁,下放过程中遇阻碍不得强行下放,应查明原因予以处理后再继续下放。钢筋笼入孔后,检查安装深度、平面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符合要求后,对钢筋笼予以加强固定,作好检查验收工作。

2.3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

浇注的混凝土配合比、骨料、添加剂、强度等材料和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水灰比、坍落度及初凝时间等指标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施工中随时监测混凝土面标高和导管的埋入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严禁把导管拔出混凝土面,严禁不用导管从孔口直接倒入浇注混凝土。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提升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确保混凝土的浇注要连续不中断,缓缓上升,幅度不能过大。要防止混凝土离析,强度不够,凝固后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要认真做好混凝土进场验收、浇注记录、取样送检、分项验收等工作。成桩后承台施工前对桩身进行一次无损检测,以便对浇注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对有质量疑问的混凝土及时进行处理。

3 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1缩颈

缩颈是钻孔灌注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①遇有软弱土层产生的膨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应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加快成孔速度;②在钻进过程中钻头遇坚硬物体摩擦加大而变小。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头直径,看其是否严重磨损,有则及时更换,也可选用带保径装置钻头。一般情况下,钻头设有0.5m高的护圈后产生缩径的可能性就很小了;③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3.2钢筋笼上浮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常发生钢筋笼上浮的现象,为避免上浮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导管埋设不宜过深。导管埋入的越深,孔壁四周的混凝土上升的距离越长,钢筋上浮得越厉害。这就需要在施工中,不断检测埋管的深度,控制拔管的速度;②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在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下部时,应放慢浇灌速度。待混凝土进入钢筋笼2m后,再加快灌注速度;③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过小。混凝土坍落度小,流动性差,混凝土流动时靠近孔壁上升,对钢筋笼的摩擦力越大,经过现场多次试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22cm时较为合适;④钢筋笼安装入孔确认符合要求后,将钢筋笼用吊筋进行固定;⑤吊放钢筋笼时用2根50mm钢管将钢筋笼吊环卡牢。

3.3导管堵塞

在漏斗中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内壁混凝土质量差等都可能会出现导管堵塞质量问题。出现这种质量问题,应该采用提升导管后猛然下插导管的动作来解决,但是抖动后的导管下口不得低于原来的位置,之后人工凿除桩头混凝土。

3.4断桩

断桩是浇注混凝土施工中中间被泥土等物填充阻断,或者混凝土输送不连续,导致已浇注混凝土初凝与后浇注混凝土不能形成一体。造成断桩常见的原因有:①浇注混凝土提升导管失误,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造成夹渣,出现桩身混凝土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施工中要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缓慢,严禁大幅提升,必须进行精确计算控制拔导管后混凝土的埋深,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混凝土输送中断、导管漏水等原因导致已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后浇注混凝土与浇注的混凝土隔断引起。浇注混凝土要制定科学、细致、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杜绝中途断料,做好停水停电的应急备用预案,确保混凝土连续浇注;③施工中孔壁掉渣土过多,形成混凝土隔层,或者是孔底沉渣过多在混凝土与基岩之间形成隔层。为避免断桩,混凝土浇注前,必须认真清孔,可采用冲洗液清孔,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制定防孔壁掉渣土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严防渣土掉入。

4 结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只有结合工程的地质和水文情况,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注意防范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才能较好控制成桩施工质量。

[1]鞠绍友.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J].科技信息,2010(28).

[2]王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2(09):320~321.

[3]刘雪峰,李明.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08):11.

[4]张瑞毅.钻孔灌注桩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08):389.

TU753.3

A

1673-0038(2015)22-0058-02

2015-5-16

猜你喜欢

严格控制孔壁护筒
厚淤泥地层灌注桩深长护筒受力特性理论分析
基于矿用钻孔成像仪的孔壁模拟实验装置研制
既有桥墩护筒保护技术探究
全护筒跟管灌注桩护筒受力分析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砂土地区钻孔桩孔壁稳定性与评价方法研究
严控资产负债率防范系统性风险
溶(土)洞地区冲孔桩孔壁声波探测施工技术研究
清水混凝土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清水混凝土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