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2015-04-16田源张寒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城乡农村

田源 张寒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田源 张寒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我国也正在加快脚步来实现城乡一体化。而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城乡一体化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几种较为经典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建设策略

引言

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不仅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减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城乡共同发展,逐渐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构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因此,强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和策略的深入研究,确保我国城乡一体化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对于实现我国城乡大融合,构建“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四种较为典型的建设模式,那就是:上海“城乡统筹规划”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北京“工民协作、城乡结合”的发展模式;珠三角的“以城带乡”发展模式以及苏南地区的“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1.1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以上海城乡作为整体,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城乡劳动率为中心,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合理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并重新组合城乡生产要素,促进城乡资源的综合开发,强化城乡每项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确保上海城乡一体化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城乡人民的年均收入依然存在较大差异;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化要求不相符合,农民就业能力不足,收入水平很难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致使土地升值,而其利益再分配过程中农民利益处在受损地位;公共资源更多的向城市集中,致使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较大。

1.2 珠三角“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珠三角是属于西江、东江、南海和北江共同打造的平原地带,包括14个市县。而珠三角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到现在,大致上经过了三个过程:①商品农业过程。主要是提升农业生产率,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条件;②农村工业化过程。该过程主要是利用农村工业化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过程。主要是依据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构筑城乡现代化框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已经发展成了现代化氛围浓厚的城市群体,形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乡一体”的新发展格局。但是目前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城乡统筹规划水平不高,发展成本大幅度的增加;城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1.3 北京“城乡结合、工农协作”的发展模式

“工农协作、城乡结合”是北京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模式。“城乡结合”是属于城乡纵向经济联合,比如工艺性协同、定点支农、来料加工、产品下放等。城市工业利用多种方式逐渐向郊区扩散,使城乡经济表现出“城乡协调、优劣互补”的状况;而“工农协作”指的是城乡工业逐渐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横向城乡经济联合,利用合股经营、合资经营等形式开展工农联营企业,逐步形成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其具体做法就是由城市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由农村提供劳动力和厂房,联合双方实行按股份红、利益分成、共担风险;但是这种城乡一体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乡村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对城市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向农村延伸速度缓慢等。

1.4 苏南地区“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苏南地区主要包括无锡、苏州、常州等。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快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目前已经成为了苏南的经济支柱。而乡镇企业的不断壮大,使苏南地区可以采用“以工建农、以工补农”的措施,来更好的协调农工关系,稳定农业发展,此外,还在全地区建立了高效、优质的农业基地,推动了农业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确保了三大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致使一大批城镇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了城乡之间联结的枢纽,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产的质量和条件,大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而该种发展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乡统筹规划较为滞后,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

2 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2.1 加快编制并逐渐完善城乡规划

一直以来,规划都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的基础和重点。而实现城乡规划就需要从城乡间的联系来综合考虑生产要素布局、城乡布局、人口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形成并逐渐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安排。另外,加快编制并完善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多个专项规划,着力构建城乡共同发展,并进一步地编制并完善村区域、中心镇的布局规划,争取形成村、镇、城三位于一体的发展载体。

2.2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想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就要做好以下三个部分:①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推进城乡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交通设备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尤为重要的设施之一,加快道路改造,切实做好村级道路工程建设;②要以生态家园建设作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逐渐推行城乡供气、供水、供电、防洪减灾、排污、垃圾清理、通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依据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分步分级、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③要积极探索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标准、管理模式,价格和服务标准,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得到更多实惠。

2.3 加快城乡产业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产业聚群和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形成产业链支撑,这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强大动力。①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也就是说依据区域产业布局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打破区划限制,遵照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一步地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得到充足利用的产业布局。②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跨越,主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乡村居民收入。以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推进二、三产业的升级,实现农村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③发展乡村服务业,努力提高三大产业的比重。

2.4 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目前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差距就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因此,要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就必须改善乡村社会事业落后于城市的现状,加大资金投入,租金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创建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体制的平衡发展,实现城乡优良资源共享以及公平教育;②以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强化公共卫生、完善医疗体制为重点,全面实行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③大力提高城乡文化品味,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基础,开展文明家庭体积文化村镇创建活动,强化农村思想水平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模式,逐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④强化农村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通过采取各种建设策略,以构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并经过兼有公共政策和技术双重属性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其进行全面表达,最终为构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全面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1]鲁长亮,唐兰.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

[2]王亚.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模式的探讨[J].经济纵横,2011(4).

[3]赵群毅.城乡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J].城乡规划学刊,2011(06).

F299.2

A

1673-0038(2015)01-0025-02

2014-12-10

田源(1987-),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张寒(1989-),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城乡涌动创业潮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