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2015-04-16吴启明
吴启明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探索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吴启明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 贵州贵阳 55000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行各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统计工作更是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监测地理国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主动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和战略任务,是我国国情研究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测绘;信息质量;国情监测;对策
引言
测绘地理信息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要求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内容上的体现,即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入手,逐步展开研究讨论。
1 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 测绘地理信息准确度
1.1.1 空间精度
空间精度(又称位置精度)是指数据库中空间特征的精度。对空间特征的度量依赖于空间维度。空间精度度量衡标准的定义对于点状实体很完善,但对于线状或者面状实体,尚需发展更广泛使用的度量衡标准。
1.1.2 时间精度
时间准确度的评估依赖于利用标准的时间坐标系统客观度量时间的能力。但是,这些标准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时间精度测量的另一个困难是地理空间数据库中时间因素并不明确。这种忽略后得出的结论很值得注意,尤其是随时间变化频率高的要素更应该注意。
1.1.3 专题性精度
专题性精度(又称“属性精度”)的度量方法随测量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定量属性,其度量方法与点属性中的空间精度类似。
1.2 测绘地理信息精确度
精确度也成为细度或者分辨率,是指在数量上能够辨别的详细程度。分辨率影响到一个数据库对某一具体应用的适用程度。数据库的分辨率必须满足应用对数据细节的要求。
1.2.1 空间分辨率
遥感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空间分辨率概念可定义为地面上能够辨别的最小物体尺寸。对于矢量型数据,最小分辨率特征经常以地图比例确定的最小单元的大小来定义。
1.2.2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指的是事件能被辨识的最小持续时间,它受间隔记录间持续时间和事件变化速率的交互影响。
1.2.3 专题分辨率
对于专题属性,分辨率的含义与测量尺度有关。对于定量数据,其分辨率由测量设备的精度决定。对于分类数据,分辨率根据其分类清晰度的优良性而定。
1.3 测绘地理信息逻辑一致性
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没有存在明显的矛盾。对于地理空间数据,这一术语最初用于说明某些特定拓扑规则,这些规则随空间维数的不同而变化,某一数据层的面状实体之间必须没有缝隙等。通常GIS应用处理之前,必须消除拓扑逻辑上的不一致性。逻辑一致性也包括一些专题属性上的逻辑一致,比如土地利用调查中,村民小组的权属代码要能正确反应所属行政村等。
1.4 测绘地理信息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记录对象与所有这些对象“抽象世界”之间的关系。用于创建数据库的选择标准、定义和其他规则等是数据完整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数据完整性是所指定数据库及其对客观对象的遗漏误差,可用来评估独立应用的数据质量。
2 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常见问题研究
2.1 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
主要审核上报数据是否与真实情况明显不符,是否存在漏报、瞒报现象,是否存在对统计指标理解不准确和数据汇总、计算有误等问题。
2.2 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国情监测地理信息统计数据的完整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填报单位的完整性不足。按《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填报单位应包括省、地、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有关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单位,全国持有《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而在实际报表中存在着部分项目缺失的情况。②报表的完整性。各填报单位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统计网络有报系统”上报数据时,应保证所有报表均为“已上报”状态,包括没有任何数据的空白报表,而实际报表填写时存在着部分表格数据不全的情况。③表中数据的完整性。此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表格内填写内容不够完整,缺乏部分必要表述或填报数据缺位、精确性不足等。
2.3 数据的延续性问题
数据的延续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在大小关系上的不合理,包括当前季度(第一季度报表除外)报表中的数据要大于等于上一季度报表中对应的数据;年度报表中的数据要大于等于本年四季度报表中对应的数据;当前年度数据与上年对应数据之间具有逻辑关系。
2.4 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省级数据与各下属单位的汇总数据不一致。如下属单位修改数据后,省级数据没有进行重新汇总。②财务数据与服务总值数据不一致。主要原因是财务数据修改后,服务总值没有重新计算。③相同统计指标的口径不一致。主要原因是统计人员更换的频率过快,不同的人对指标口径的理解不同。④提供给不同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如“执法情况”提供给国家局法规和行业管理司的数据与报表数据不一致;国家局人事司掌握的“国家局管理的专家人数”与报表数据不一致“数字城市建设情况”提供给国家局国土测绘司的数据与报表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3 提高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3.1 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定位和试点探索
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地理国情监测,并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创新方法。①统一思想,提高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对国情研究客观规律的认识,科学主动做好工作定位,适时出台指导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指导意见,按照试点一区域一全国的次序进行推广。②规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和领域、因地制宜地开展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的试验、探索、示范作用,提高政府和公众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参与的协同度,以及时转化成政策制度。
3.2 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职责职能法制化
职责职能的法定化是地理国情监测权威性的重要保障。①适时将地理国情监测列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行政职责,写入《基础测绘条例》以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确立其“公益性”地位,对其工作职责职能、工作内容及工作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②建立地理国情监测的计划管理模式,明确各级政府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的事权划分、规划编制及实施,年度预算和预算编制、执行、评估等有关事项,保证其常态化和业务化发展。
3.3 科学设置核心业务工作内容
内容的合理程度决定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实效,需充分体现国情核心内容和时代特征。①建立科学的监测选取标准,注重监测内容的衔接性,充分考虑监测内容的获取方式、难易程度以及己有基础的可比性等;②合理确定地理国情监测指标,注重监测对象的层次性,坚持需求牵引、力求少而精避免大而全,同时把握投资产出关系以及人、财、物的支撑能力。
3.4 建立核心业务工作规范
规范化是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①全面总结己有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的工作内容、业务流程、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优化现有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组织体系,形成常态化、业务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生产力;②建立先重要后次要、先易后难、先宏观后微观、先直接信息后间接信息的工作原则,形成普查、综合性监测、专题性监测相结合,国家、省、市层次分明、上下联动的地理国情监测核心业务体系。
3.5 健全发现机制
发现机制的建立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①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力度,拓宽渠道、及时发现地理国情监测需求,建立动态监测和定期巡查机制,提高预防和及时发现与地理国情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②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多层次沟通协作机制,形成日常信息通报沟通和高层联席会议交流两个对话平台,并向实质性的联合调研、联合监测转变。
3.6 建立建议机制
建议机制的建立是体现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权威性和成效性的重要保障。①建立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建议,提出国家宏观政策执行情况及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政策建议;②落实与地理国情有关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目标考核,提出促进科学可持续发展整改建议。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国情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与基础。以地理国情信息为基础,实现各类经济社会信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演变和内在规律,准确判断发展趋势,对于综合反映国家生态和环境发展现状,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测绘宣传中心.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2]宁津生,王正涛.2011~2012年测绘学科发展研究综合报告(上)[J].测绘科学,2012(03).
[3]桂德竹,林宗坚.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基础工程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2 (1):24~28.
P208
A
1673-0038(2015)01-0159-02
2014-11-25
吴启明(1985-),男,福建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工作方向为国土测绘、测绘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