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对老年性痴呆阶段性病程的认识

2015-04-16李一鸣,王平

吉林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阶段性黄帝内经病程

《黄帝内经》对老年性痴呆阶段性病程的认识

李一鸣,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5)

摘要: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老年前期,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功能有不可逆转的损害,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参考西医学对老年痴呆病程的分类,以《黄帝内经》为依据从其初期认知能力障碍,中期病症加重、情志变化以及晚期痴呆症状凸显、认知能力丧失3个阶段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以《黄帝内经》为依据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黄帝内经》;病程;阶段性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10.002

中图分类号:R221.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10-0978-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81130064)。

作者简介:李一鸣(1987-),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丹2015-04-18)

*通信作者:王平,电话-(027)68890008,电子信箱-pwang54@Aliyun.com

Phase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cognized inCanonofInternalMedicine

LI Yiming,WANG pi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China)

Abstract:Alzheimer’s disease is one of the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which is seriously threatening health of the people in the elderly.It will cause irreversibly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mpediment,and at present,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not clear.West medicine as the reference for this article,based on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turning to three stages:the initial phase of cognitive decline,the medium phase of emotion changes,the advanced stage the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greatly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Summing up the studi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Keywords:Alzheimer’s disease;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course of disease;stage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剧,老年疾病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老年性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疾病,是一种大脑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起病徐缓,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病人主要表现为记忆、智力、语言、操作等多方面认知功能衰退以及性格的改变。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疾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逐年增高[1]。

1《黄帝内经》对老年性痴呆阶段性探讨

老年性痴呆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发病人群多为高龄人,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年增高[2]。《黄帝内经》中就以“女子七七”“男子八八”内容详尽的描述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而衰老是推动老年性痴呆各种生理病理变化的根本。

1.1初期认知能力障碍阶段。老年性痴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但并非对病患的所有记忆能力都有相同影响,相对于新近发生的事情或记忆,病人的长期记忆、语义记忆受到的影响比较少。《内经》将本症称为“善忘、喜忘”,并进行相应的论述。

《灵枢·本神》中提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认为“神”为人体生理机能充盈的一种状态,当脏腑所藏精气盛时,神有所养,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素问·五藏生成》曰“诸髓者,皆属于脑。”可以看出语言能力、记忆功能的正常与否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当人体开始衰老,脏腑的物质基础亏虚,神失所养,即会出现气血生化无源,“精汁”不清,化髓的生理功能出现障碍,脑髓亏虚继而出现健忘这种表现。

《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段是《内经》对人精神活动的认识,五脏生理正常,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人体在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任物)时,对信息进行处理(意)转变为短期记忆(志),然后通过不断巩固成为长期记忆随时能够利用(思)。可见记忆过程需要脏腑功能正常以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当人体开始衰老,“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先天之精开始亏虚,“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生理功能下降,表现为志之不存。而患者的其他脏腑受“后天之精”的供养,其生理功能尚未出现障碍,故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出现近期记忆力下降,而远期记忆尚存的现象。

1.2中期病症加重、情志变化阶段。此时期行为和神经精神病学的变化尤为显著,常见的表现是游荡、易怒和情感不稳,这些变化导致病患突然哭泣、突发的非故意攻击行为、或是拒绝接受照顾。相关研究表明愤怒情志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频繁发怒或郁怒等慢性愤怒应激或是诱发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3]。

《素问·玉机真藏》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春脉者,肝也”,春脉太过即是肝气太过,肝气太过即为肝气实,《素问·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临床上常常可以观察到老年性痴呆患者伴有易怒行为,有研究对608例门诊及住院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调查显示,以易怒为表现的激惹症状的发生率为93%。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行为观察发现,17%患者出现激惹和攻击行为[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太过,气血不和,脑不得所养,情志不畅,令人善忘。正如《素问·调经》有言“气并于上,乱而喜忘。”《素问·金匮真言》提出“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肝肾同在腹中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二者互为阴阳,相互制约。人体在衰老时,先天之精出现不足,故肝肾二者若属阴亏状态,无力制约阳,表现为肝气实,在临床上即可观察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易怒表现。

1.3晚期痴呆症状凸显、认知能力丧失阶段。在老年性痴呆的最终时期,病患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语言能力退化至简单的词语甚至仅有单字,最后完全失去谈话能力。除了失去口语能力之外,病患通常能理解及回应情感刺激,虽然攻击行为仍然存在,但极度冷漠和疲倦成为更常见的症状。这种主动性丧失的症状被称为淡漠综合征,但是将其确认为一种临床病症仍缺乏有力的依据[5]。

情志活动是人接触到外界客观事物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怒、喜、思、忧、恐”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然而五志的生理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如果五脏之精亏乏就会出现相应的情志疾病。《灵枢·大惑论》中言“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晚期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常常可观察到双目失神,目无所定。若五脏六腑精少,则双目神离。《灵枢·天年》曰:“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衰,魄离,……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人体正常的衰老应是按肝心脾肺肾的顺序依次衰老,最终神气皆去。老年性痴呆患者终期表现为淡漠,有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大脑结构,用以区别老年性痴呆患者淡漠症以及抑郁症[6]。抑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而淡漠症病理表现与《内经》所论述的“神气皆去”基本相同。《灵枢·本神》论曰“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老年性痴呆晚期的患者此时五脏皆气衰,气血运行失常。“肝不藏魂,怒自失;……肾不藏精,志不存。”五脏之精皆亏才出现了“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的状态。

2《黄帝内经》的理论启示

目前,对老年性痴呆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是辨证论治。有研究[7]将139例患者用中医诊断学方法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统计分析,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精不足相关。尹龙等[8]则认为老年性痴呆的病位在脑髓,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脑府气血逆乱,脑髓失养,致毒邪内生,脑髓受损,神机失用。

也有研究[9]从“肾虚髓亏为本”以及“痰瘀阻滞为标”两个方面展开,认为肾虚为本,涉及其他四脏,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

根据以上《黄帝内经》的理论依据,临床用药上多围绕补益肝肾、化痰祛瘀展开。归纳分析332篇中医治则治法相关文献,其中补肾益髓、祛痰化瘀出现频数最高[10]。本课题组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总结了王平教授临床用药经验,建立了补肾化痰益智法,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该法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的症状[11]。

这些理论充分反映了整体认识生命活动的特点,治疗以固摄先天肾精为主,培补先后天脾气为辅;调节五脏,填补五脏亏虚之精气,使人体各脏腑功能状态趋于和谐平衡,达到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目的。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性痴呆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深入的探讨治则治法,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出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生弟,王刚.阿尔茨海默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痴呆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2):147-150.

[2]WILSON R S,BARNES L L,AGGARWAL N T,et al.Cognitive activity and the cognitive morbidity of Alzheimer disease[J].Neurology.,2010,75(11):990-996.

[3]闫国立,詹向红,李伟,等.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

[4]王传升,张萍,张中兴,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5):440-441.

[5]R M,SE.S.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path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Drugs & Aging,2007,24(7):547-554.

[6]SE S.Neuroimaging correlates of apathy and dep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9(3):259-265.

[7]杨柏灿,林水淼,刘仁人,等.Alzheimer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Alzheimer痴呆的中医证型研究之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1):51-52.

[8]尹龙,田金洲,时晶.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机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1,31(6):495-497.

[9]陈民.老年痴呆肾虚痰瘀病机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07-1808.

[10]何慧,张玉莲,崔远武,等.阿尔茨海默病中医治则治法规律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2).

[11]胡慧,王平,孔明望,等.补肾化痰法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79-82.

猜你喜欢

阶段性黄帝内经病程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