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苏州蚕桑产业的保护与发展

2015-04-16姚新华

江苏蚕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蚕业桑园蚕桑

摘 要 本文简述了苏州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特点和区域发展要求,提出了政策性保护和生产性发展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又拓展蚕桑产业功能,探索发展“文化蚕桑、生态蚕桑、休闲蚕桑”,立足巩固传统优势,重在发展现代蚕业,推动蚕业规模经营、多元发展、高效产出,实现苏州蚕桑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15-05-13-001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栽桑养蚕作为苏州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至今已历经五千年之久,积淀了厚重的蚕文化底蕴,铸就了苏州独特的城市名片。当前,苏州市正处于大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加大蚕桑保护力度,加快蚕业转型发展,将为建设现代农业,丰富旅游产品,发展文化产业,振兴“苏州丝绸”做出新的贡献。

1 现状及问题

1Ʊ 1 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根据市委、市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确立“精品蚕业”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蚕桑园区、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综合利用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现代蚕业建设。2003年,苏州市组建了首家农民蚕业合作组织———吴江市梅堰蚕业合作社,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为社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收烘和销售等统一服务,并按惠顾额对社员实行二次分配,将茧站所获利益全部归农,打破蚕茧收购与民争利的垄断,激发农民栽桑养蚕动力,对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大作用。2007年,太仓优质蚕种生产示范区建设列入市级3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首创蚕桑生态补偿机制,种植集中连片种茧育桑园300亩,建造2 000平方米蚕室及附属用房,并于2010年正式投产,年繁优质蚕种近万张;同年,我们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理念,着力优化布局、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推广农桑系列新桑品种,推广秋丰×白玉秋种春养技术,推广蚕用环境控制器、桑树电动伐条机、静电喷雾器、智能测报灯、自动烘茧机等先进适用机械,推广省力化条桑蚕台育、简易大棚养蚕、方格簇自动营茧技术,建成了吴江万亩蚕桑示范区平望庙头和震泽齐心2个核心示范区。2012年,启动了吴江平望蚕桑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建成集中连片新品种桑园500亩,推广桑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多年来,大力引导推广桑园间作蔬菜、果桑养蚕养禽、炒制桑叶茶、培育蚕蛹虫草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建成了多个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截止2011年,全市有4个市区、8个镇或街道、约1万户蚕农从事蚕桑生产,桑园面积5Ʊ 16万亩,全年发种1Ʊ 33万张,总产茧量557吨,茧款收入2 246万元,蚕桑综合利用年总产值约500万元。

1Ʊ 2 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以及产业环境的深刻变化,苏州市蚕业稳定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

1Ʊ 2Ʊ 1 扶持政策缺失,产业支撑乏力

自1992年蚕桑事业改进费中断至今,整个行业长时期处于“失血”状态,尤其是近年来推行的农业良种补贴、农资增资补贴、土地流转补助、林业绿化及湿地生态补偿等强农政策都没有惠及蚕桑,削弱了蚕业竞争力。

1Ʊ 2Ʊ 2 桑园零星分散,保护难度加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苏州市各地陆续出现退桑还林、退桑还渔、退桑还粮等现象,加上道路建设用地毁桑,造成桑园零星分散,成片成规模桑园难觅,插花桑田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尤其秋蚕生产损失严重,打击了蚕农生产积极性,蚕期布局从原来的一年五期蚕,逐步减为近几年的一年一期蚕为主,导致亩桑效益大幅减少。

1Ʊ 2Ʊ 3 比较效益下降,传统优势尽失

栽桑养蚕曾是苏州市农村的传统骨干副业,是蚕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着“一年两熟蚕,相抵半年粮”的说法。然而,近15年蚕茧价格跌宕起伏,蚕农收益难以预期,生产资料和劳力成本却持续上涨,蚕业比较效益下降。同时,栽桑养蚕至今没有摆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普遍存在规模小、装备差和兼业生产问题,户均桑园约1Ʊ 5亩,规模效益难以提高,加上农民收入多元化,蚕桑占家庭收入比重下降。据典型调查,2011年吴江蚕桑亩净效益仅437Ʊ 55元,户净效益仅707Ʊ 37元,当年蚕桑、水稻工效分别为68Ʊ 8元/工、171Ʊ 6元/工,二者工效比为1∶2Ʊ 49。

1Ʊ 2Ʊ 4 “东桑西移”加快,竞争环境严峻

2006年开始,国家商务部启动“东桑西移”工程,中西部蚕区生产规模快速扩张,全国反复出现“总量过剩、茧丝滞销、价格起伏”的行业宏观问题,加剧了区域间的产业竞争,传统东部主蚕区的巩固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此外,经济发达地区传统农业普遍存在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资源约束加剧的共性问题。

2 必要性和紧迫性

2Ʊ 1 振兴苏州丝绸产业的需要。

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振兴苏州丝绸产业”的战略决策,加强蚕桑产业的保护和发展,在传统优势区域内规划和保留一定数量及相对稳定的桑园面积,不仅能保护作为“丝绸之府”的基础产业及其原产地特色,保存苏州丝绸产业农、工、贸、文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下一步争取“苏州丝绸”国家地理标志;同时,也有利于依托传统蚕业资源,寻求发展新型生物农业,在蚕丝蛋白人造皮肤等医疗、保健、食品及其他重要的生物应用领域的大显身手,实现传统蚕业的转型发展。

2Ʊ 2 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需要

长期以来,沿太湖蚕区种桑养蚕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苏州丝绸产业的繁荣,孕育了全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宋锦和“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留下了织造府、先蚕祠等文物古迹,成就了费孝通先生著名的《江村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成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着“近吴风俗半蚕桑”的说法。因此,加强蚕桑产业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传承“苏州丝绸”这一城市品牌和传统优势,为发展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打下基础,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2Ʊ 3 彰显蚕桑生态功能的需要

一方面,苏州市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绿化发展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历来被计入森林覆盖面积的桑树,却随着生产滑坡而遭遇稳定和发展问题,如果其生态功能再无法获得重视并得到相应补偿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苏州市蚕桑资源必定流失殆尽。因此,保护和发展蚕桑产业,既稳定桑园面积,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又节约林地种管资金,减轻财政负担;还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 对策与建议

当前,苏州市蚕业正处于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采取政策性保护和生产性发展相结合的办法,既要加大政策保护力度,还要拓展蚕桑产业功能,探索发展“文化蚕桑、生态蚕桑、休闲蚕桑”,立足巩固传统优势,重在发展现代蚕业,推动蚕业规模经营、多元发展、高效产出,实现我市蚕桑产业的创新发展。

3Ʊ 1 科学制定保护发展规划

目前,苏州市已将蚕桑产业列入“四个百万亩”农业布局规划。下一步,要制定蚕业保护和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将现有5万亩桑园保护落实到镇、村、田。

3Ʊ 2 出台苏州蚕桑产业保护和发展意见

要充分认识保护和发展蚕桑产业的战略意义,抓紧起草下发蚕桑业保护和发展意见,及时研究解决保护和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保护发展蚕桑产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努力营造保护和发展苏州蚕桑产业,推动振兴苏州丝绸产业的良好环境。

3Ʊ 3 建立健全蚕桑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生态补偿财政能负担、蚕桑经营可获利的方针,通过对蚕桑生态服务价值的科学评估,将其生态功能转换成经济效益补偿给生产经营者,调节蚕桑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比较效益,重塑农民生产积极性。

3Ʊ 4 制定和实施桑园土地使用权流转补贴政策

要参照粮田流转补贴标准,出台并落实桑园土地使用权流转补贴政策,促进桑园的合理、有序流转,尤其要加快抛荒桑园的流转,建成一批连片集中、适度规模的现代蚕桑园区,培育一批专业养蚕大户,解决蚕桑生产安全、规模高效难题。

3Ʊ 5 积极争取农业扶持政策

一是争取蚕桑良种补贴和农资补贴,加快优良品种推广,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优质、高产;二是争取蚕桑机械化发展补贴,以建设蚕桑机械化示范区为重点,研究推广适用机械,为解决省力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等难题提供装备保障和技术支持;三是争取财政支农蚕桑专项,重点扶持现代蚕桑园区,蚕桑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生态休闲基地和蚕桑产品深加工等建设项目,提升蚕业现代化水平。

3Ʊ 6 争取纳入振兴苏州丝绸产业科技专项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争取将蚕桑项目纳入振兴苏州丝绸产业科技专项,加大科技对蚕业的支撑力度,着重开展现代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蚕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我市蚕桑生产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提升蚕桑新品种开发和地产蚕桑产品档次,坚持“精品蚕业”的发展之路。

3Ʊ 7 着力打造沿太湖蚕桑特色休闲观光带

依托历史发展形成的地方特色,重点建设吴江梅堰蚕文化展示基地、震泽蚕丝被原料茧基地、庙港开弦弓科普教育基地、七都桑园间作特色蔬菜基地,吴中东山桑基鱼塘基地,沿太湖生态果桑采摘基地,高新区天平山家蚕良繁科普基地等,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3Ʊ 8 发展沿太湖生态果桑加工基地

通过扶持果品深加工企业,大面积种植既是生态林、又是经济林的果桑树,发展果桑加工业,延伸果桑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新思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

3Ʊ 9 加强市县(区)镇三级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既要稳定现有蚕桑专业人才队伍,支持、资助现有人才的培训教育,每年对突出贡献人才和重大产业化科研成果予以宣传表彰;又要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采取分层次、多形式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以加快培养集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蚕桑专业人才队伍。

3Ʊ 10 积极培育苏州蚕桑文化的社会基础

鼓励支持全市中小学校、各类科普中心和蚕桑基地等,积极开展苏州蚕桑历史文化和科普知识教育,为苏州蚕桑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猜你喜欢

蚕业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