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猪场选址与布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5-04-16董日辉
董日辉
( 山东省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莒县276500)
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要求猪场在选址和布局上,要注意以下8 个问题。
1 不要一味追求规模
一般情况下,一栋猪舍饲养的猪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除非能够很好地控制猪舍的环境,特别是空气,否则不建议超过500 头猪。
目前的趋势是猪越养越大,在育肥舍的时间可能会延长3~4 周。因此,育肥舍的数量可能需要增加,而且育肥猪在100 千克以上时的占地面积要相应增加。
1.1 以实用为原则
猪场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不是做摆设、做样子的,要遵循实用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1.2 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规定
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既要防止疾病传入、传出猪场,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猪场内传播。
1.3 不能只追求规模
并不是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同样的管理水平,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1.4 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产
2 选址要合理
2.1 远离居民区
毕竟养猪可以造成空气(臭味)和噪声的污染,要避免与当地居民造成冲突,也要避免人员繁杂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至少远离居民区2000米以上。
2.2 远离主干道
道路上的运输车辆繁杂,其中不乏运猪,特别是运输病、死猪的车辆,还有运输粪便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潜在的传播疾病的媒介。
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考虑,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 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2.3 远离其他畜牧场
疾病的传播途径复杂,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苍蝇、蚊子、鼠类、猫传播,有时传播途径不明。若猪场间距离太近,疾病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传进猪场。
2.4 远离屠宰场
屠宰场是疫病的集散地,携带各种病原体的猪集中于此,运输车辆的污染也很严重,空气、污水中的病原很容易造成疾病向外扩散。
2.5 远离化工厂及其他污染源
道理是一样的,但化工厂可以造成空气和饮水的严重污染。
2.6 水源有保障
要选择水源好的地方,饮水是猪最重要的营养,没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保障,很难养出合格的猪。
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2.7 地势地形
要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电力通讯配套齐全、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利于猪群的保温、通风和污水的排放,并能绝对防止污水倒灌进猪舍,利于清洁和猪舍内部的干燥。
2.8 避免占用农地
最好周边有渔塘、果林或耕地。一方面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化一部分猪场的排泄物,减轻环保的压力。
3 猪场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3.1 场地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大功能区,即隔离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3.2 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为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病猪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 米以上的距离。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3.3 猪场总体布局
规模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 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生产辅助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其他动物和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3.4 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在生产区内,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猪应该养在相互隔离的舍内,猪舍栋间距离应在10~15 米以上。生产工艺流程可依次为配种-妊娠-产房-保育-生长-育肥。场内道路布局合理,主干路需要硬化,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下床母猪的运动。化粪池必须建在最下风向,并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3.5 猪舍内部规划
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建设一个规模猪场是比较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放置,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很多猪场用围墙圈起来,在里面就见缝插针,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建猪舍,不同猪舍混杂在一起。其实猪场的布局对疾病防控、生产管理影响很大。因此在设计、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也可以采用两地点饲养。
两地点饲养:两地点饲养是指种猪繁育一个地点,保育和育肥在另一个相对远的地点;或者种猪繁育区和保育在一个地点,而育肥猪在另一个地点。这种饲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容易控制疾病。缺点在于管理相对费事,运输成本提高。
三阶段饲养:三阶段饲养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分三个区域饲养,分别是种猪和产房区、保育区以及育肥区。
(1)围墙。猪场要建立围墙,明确猪场的范围,防止员工随意进出猪场,也能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还可以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猪场。
(2)布局。根据猪场计划的规模确定各阶段猪舍的数量,原则上产房、保育和育肥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要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建议尽量缩小猪舍的规模,做到小群饲养,以利于降低猪的发病率。以一栋保育或育肥猪舍饲养不超过500 头为宜。
(3)各种猪舍的数量要配套。最重要的原则是产房、保育舍按生产节律分单元全进全出设计;猪栏规格与数量的计算,产房两栏对应保育一栏,保育与育肥栏一一对应;先设计好生产指标、生产流程,然后再设计猪舍、猪栏。
(4)按全进全出设计。现代养猪业疾病越来越复杂,原因之一是没有严格地做到全进全出。虽然有些猪场按全进全出设计,但由于猪舍不配套,真正饲养时则很难做到。整栋猪舍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21%~25%,而整个猪场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30%。
4 猪舍建筑的质量
有的猪场很豪华,用琉璃瓦,铝合金门窗等,但大部分猪场比较寒酸,能省则省,结果是要经常维修,建设维修成本更高。猪舍要适合养猪,要考虑的是保温、通风和降温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各种阶段的猪感到舒适。
4.1 定位栏的硬件要好,以免造成损伤和生产力下降
配种舍和怀孕舍主要是降温和通风。配种舍顶部要有保温层,墙面最好也有保温层,并在一端安装湿帘,水帘的厚度一般在12 厘米以上,另一端安装风机,湿帘的面积和风机的容量需要根据猪舍的面积计算。另外,降温的能力与猪舍的密闭性能有关,四处漏风的猪舍不容易降温。
4.2 公猪舍的栏位面积要足够,以利于公猪的运动
公猪需要运动,因此建议至少每头公猪有10 平方米的面积。保温和通风与母猪舍一样。采精栏要安装人员的逃生区,即建立隔栏,只允许人员迅速撤离,而公猪过不去,防止公猪对人的攻击。人工授精实验室应利于清洁,否则可造成精液污染,影响配种。
4.3 产房不可过于潮湿
产床最好高架,以降低猪舍的湿度,而湿度高是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另外,产床的毛刺和锐利的边角更容易损伤仔猪,特别是在吃奶的时候,仔猪前肢关节处的皮肤往往有损伤,就容易感染细菌。所以最好用圆滑的、没有毛刺的漏缝板,或者普通漏缝板安装后用钢制刷子充分打磨,去除毛刺,使之不能造成仔猪的损伤。
4.4 保育舍保温要理想
寒冷季节,保育舍保温是重点,保温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热风炉和地暖,也有室内生火炉的,其中最理想的是地暖。但若锅炉太小,不足以将地板加热,特别是夜间,烧锅炉可能不及时,造成白昼的温差增大,对仔猪应激反应比较大。
5 料槽设计
料槽设计要有利于猪的采食,避免造成饲料浪费。无论是保育还是育肥猪舍的料槽在大部分猪场都存在问题,料位不足,而且小猪容易钻入,或者容易溢出,造成饲料浪费。这些损失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也是猪场最大的损失。根据每栏的饲养数量确定料位,一个料位有3~4 头猪采食,若料位不足,容易造成栏内均匀度不理想。料槽太浅或者太窄是饲料溢出的主要原因,料槽出料口不能高出料槽的外沿,否则漏出饲料就容易溢出。另外,每个猪栏最好安装两个饮水器,一高一低,有利于不同大小的猪饮水,饮水器高度与站立的猪肩齐平即可。
6 病猪舍和病猪栏的设计
病猪是传播疾病的最重要源头,大部分情况下,病猪可以通过嘴鼻的直接接触传播疾病,也可通过污染的粪尿以及飞沫传播。因此,建议将病猪舍建在远离健康猪舍的位置,并由专人管理。每栋保育和育肥猪舍要设立病猪栏,病猪栏需要与健康猪栏完全隔开,不留空隙,以免病猪与健康猪隔栏发生直接接触。康复后的病猪不能回到健康猪栏。
7 病猪解剖台位置
有的猪场有解剖室或解剖台,有的猪场没有。其实病死猪一旦被打开,就容易将病原微生物暴露,污染环境,从而造成疾病的扩散。解剖台或解剖室不能离猪舍太近,设计应利于清洁和消毒,剖检后的尸体不能随意丢弃,最好有尸体掩埋或焚烧场所。
8 装猪台的设计
装猪台的设计要有利于生物安全。装猪台应该是生产区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然而这一区域也最容易被污染,成为疾病传入猪场的重要通道。
8.1 装猪台应该设计成单向通道,到装猪台的猪不能再返回到猪舍。
8.2 应该有利于清洗、消毒,而且污水和粪尿需要有专门的管道流入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倒流进入猪场生产区。
8.3 应该有利于禁止猪场人员与外来装猪人员的接触,要安装门,划定界限,杜绝猪场人员上到装猪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