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安福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建议

2015-04-16王伟邦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安福县养牛业养牛

王伟邦

(安福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 343200)

关于安福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建议

王伟邦

(安福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 343200)

1 安福县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1 草地资源丰富

安福县地处赣中西部,水热光资源丰富,宜牧草地面积7.66万hm2,并且草地集中连片面积较大,数量多,丘陵草地和疏林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0%。可为因地制宜发展养牛业提供天然草场和建场、草地改良用地。

1.2 养牛业基础好

安福县养牛历史悠久,群众养牛经验丰富。本地黄牛属江西省三大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吉安黄牛,全县牛群结构合理,能繁母牛数量多,有利于安福黄牛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该县实施黄牛人工授精(冷配)杂交改良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杂交牛体格大,适应性好,生长速度快,产肉多,经济效益好,优势很明显,养牛农户对牛改积极主动,现全县年牛改冷配母牛3万头左右,是江西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之一。2014年全县牛饲养量为24.5万头,牛出栏8.5万头,存栏1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1.6万头,占牛饲养量的47%。

1.3 规模化养牛和产业化经营正在发展

据2014年底统计,全县有60余个规模养牛场,1家肉牛加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肉牛示范专业合作社。安福产的“山牯佬”牌牛肉产品畅销省内外,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1.4 肉牛及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该县活牛及其产品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很受青睐,价格行情好,销量不断增加,平均年销量在5万头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和质量越加讲究,对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牛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该县发展养牛业具有土地、劳力、饲料饲草等资源优势。

1.5 国家重视发展草地畜牧业

“我又没有过女朋友,第一次就见这么恐龙级的,我也得有这心理承受能力呀。何东,没登记吧还瞒着,还真给瞒过去了,我只能哑巴吃黄连硬着头皮去见了。”

国家和省市对草地畜牧业高度重视,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标准化养牛项目等一批国家项目正在实施,对调优畜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将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安福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发展肉牛生产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制定了全县2014~2020年肉牛发展规划,并将扶持肉牛生产纳入乡镇科学发展目标考评内容,并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重点任务。该县实施全省2014年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对扩大母牛饲养规模、发展肉牛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安福县养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散养占主导

目前,全县养牛散户占85%以上,规模化养牛不到养牛总数的15%,农户养牛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传统饲养模式上,主要采取放牧饲养,部分地方养牛以耕田为主,兼顾母牛繁殖小牛为价值取向。全县养牛的出栏速度较慢,平均出栏率只有35%左右,而且个体产肉性能较低。养牛产值只占畜牧业产值的25%。

2.2 冷配条件跟不上

全县19个乡镇,只有9个乡镇设置了牛改人工授精配种点,黄牛改良面不到30%,杂交牛占比不到30%;全县现有在岗配种员15人,而且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培养的,年龄偏大。另外,牛改设施设备老化,急需更新完善。

2.3 资源利用率较低

全县草地7.66万hm2,利用率还不到35%,农户养牛主要在村庄附近的草场放牧,由于使用过度,这些草场趋于退化。全县年产各类秸秆、作物藤蔓20余万吨,用作牛饲料的不到30%。近几年每年利用秋冬闲田人工种草面积不到1 000hm2。

肉牛加工企业和大多数养牛场(户)生产规模偏小,均存在资金缺乏、生产设施差、技术落后等问题。

3 安福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建议对策

3.1 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和扶持措施

为了将全县养牛业培植成优势主导产业,各级政府要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制定黄牛改良、草场建设、规模养殖、加工销售等发展肉牛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用地(草地流转)、用材、税收、招商引资和项目申报等方面组合扶持肉牛生产,县里要设立肉牛生产发展基金,整合财政、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老建扶贫等资金,重点引导和扶持发展养牛业,对发展养牛业业绩突出的乡镇、规模场(户)、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3.2 加大牛改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牛改服务面

牛改是养牛业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有效方法。针对牛改冷配点少、技术人员少、年龄偏大等问题,加快培训一批年轻技术人员,培育配种服务社会化组织,添置牛改仪器和设备,在其他10个乡镇新增冷配服务点,使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冷配服务点,肉牛生产重点乡镇要增设配种点,路程远的地方,实行上门服务,不断提高全县牛改覆盖面和技术水平。大力推广牛改品种杂交优化组合,继续抓好以西门塔尔冻精为父本和本地黄牛为母本的杂交改良,做好西杂一代母牛选留,继续引进夏洛来、利木赞、南德温等良种公牛的冷精实施三元杂交,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增强全县肉牛生产能力。

3.3 发展规模养牛,推广标准化养牛技术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完全依靠农村散养发展养牛的空间有限。为了适应养牛业市场竞争,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养牛技术层面和数量规模层面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提高全县肉牛生产水平。因此,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牛是必然趋势。要从资金、技术、用地(草地)、立项、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规模养牛的发展,培养一批养牛能手或企业主,认真组织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并从中培植壮大一批自繁自养肉牛规模户。着重在养牛优势区域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或存栏能繁母牛50头以上养牛场(户)开展养牛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肉牛良种化(杂优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创建达标。制定“三品一标”肉牛产品品牌建设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肉牛养殖企业、肉牛专业合作组织肉牛加工企业开展肉牛“三品一标”质量认证,落实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控制责任,增强肉牛及产品品牌效应和公信力。

3.4 搞好技术服务,加强动物防疫和肉牛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和建设,增强服务和执法监管功能,重点解决有关养牛方面的综合规划、政策落实、项目管理、品种改良、草畜配套、防疫、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问题。采取各种形式向养殖户传授牛改、肉牛饲养育肥、人工种草、饲草加工与调制、疫病综合防治、无公害养殖等肉牛养殖配套技术,建立技术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加强动物检疫,严格外调牛及产品检疫的管理,加强口蹄疫、布氏杆菌、结核病、炭疽等重点牛病的防控,加大肉牛及产品“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兽用抗菌药、有毒有害物质监测力度和频率,加大官方兽医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杜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5 推进产业化经营,拓展肉牛及其产品外销市场

要大力发展壮大肉牛民间流通组织和肉牛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较为稳固的产业链。在该县竹江、寮塘、洲湖、严田、山庄等乡镇建立有拴牛栏、成交栏、交易区、存养棚、装车台等配套设施齐全,集工商、税务、检疫等服务于一体的规范化活牛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县肉牛市场秩序。在沿海发达地区设立肉牛及产品销售点,进一步壮大安福县天锦食品有限公司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开发一些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牛肉系列产品,发展“订单”生产和电子商务,推进产业化经营。搞好肉牛及其产品“三品一标”申报注册和管理,搞好产品参展和推介工作,精心打造安福肉牛及其产品品牌,不断提高肉牛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安福肉牛及产品销量,带动安福肉牛生产的发展。

文章编号:1004-2342(2015)02-0008-02

S8-1

A

2015-02-12)

猜你喜欢

安福县养牛业养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协同与权衡研究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镇沅县养牛业现状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养牛业发展趋势及科学化对策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论解放前延边地区养牛业发展
安福县召开“1+1”素质教育现场会
浅谈安福县农村防雷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