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

2015-04-16

电脑与电信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信息化

王 珺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1 引言

智慧校园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对数字校园更进一步的提升,它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校园的物理环境加以感知,从而对师生群体的工作、学习以及个体特征做出智能的识别,将学校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相互衔接起来,为师生创造一个便利舒适、智能开放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师生与学校环境、学校资源之间的交互,实现人性化的创新服务。

2 信息化进入智慧校园时代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智慧校园的特征包含了无缝互联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内的网络高速泛在、知识的分享和创新等多个方面。当前的高校智慧校园与互联网新技术相互紧密地联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虚拟化等技术的运用,达到转变校园知识传递、交互协作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才能够覆盖整个学校的科研、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确保服务的全面性、灵活性以及易用性,从而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新型模式[1]。

3 大数据对于“智慧校园”存在的意义

3.1 “智慧校园”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

作为智慧校园,需要分析大量非结构化形态数据,从而形成智慧教学与管理,这就对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分析能力、数据获取、复杂数据类型的实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OLAP数据分析已经无法满足智慧应用的根本需求,而基于大数据的超常规报表的路径分析、图分析、时间序列分析、What-if分析等深度分析,才能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智慧应用需求[2]。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模式、数据整合共享、知识服务能力、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逐渐成为“智慧校园”所关注的焦点。

3.2 “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价值

“智慧校园”让联网的实体不断地扩大,使得原本传统模式下的数据架构已经远远达不到数据处理的要求,对于各种形态的数据,大数据能够更加快速、更加实时、更加有效地分析其价值。在大数据的设计中,其设计理念让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也在逐渐增强,通过数据的利用以及解析学中所获取的信息,就能够进行自动的分析,做更深层次的挖掘,这样就可以形成对以往、目前以及未来教育更具研究价值的分析结果,并将智慧校园所拥有的“智慧”特色体现出来[4]。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其思想方面出现的变化,并且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可能性都可以做出一一判断,以便学生通过判断来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也能让学校对于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再优化。另外,能够对高校内的各个实体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所以,在“智慧校园”中利用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庞大的数据信息的获取,更是对这一部分拥有现实意义数据的专业化处理。通过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作为其原始信息,再经过加工、分析和整理,从而提炼出有效的知识与信息,这样才能够为高校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

开展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理解其设计理念,然后才能够从其结构分析入手,对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加以分析。

4.1 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

智慧校园是一个区别于传统“数字校园”的概念,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体。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在于通过应用第一代信息技术,让管理员、师生都能够通过更加精细的方式以及动态的方法开展教学管理。智慧校园通过嵌入传感器,将其装载到校园的建筑物、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设备等各个物件之中,就可以实现校园生活与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整合,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相互连接,将管理系统、学习系统以及办公系统等软件系统融入到“校园云”之内,并可以实现实时地抓取大规模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让决策依据更为有效,最终达到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4.2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结构分析

相对数字校园,高校智慧校园所强调的是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等支撑下,确保高校物理和虚拟两种校园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确保高校的师生活动能够处于以及物理与数字相互融合的环境之内,具体的表示如下图1。

图1 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相互的融合

为了将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进行融合,需要将大数据作为其核心,而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其神经网络,以智能感知作为其神经末梢,基于智慧应用,将目标定格在自适应与个性化用户的交互之上,从而建立出智慧校园的信息化支撑平台,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校各项业务的智慧型应用[3]。其具体的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第一,智能感知层:通过各种感应技术,做好数据的实时采集,这样就可以全面地感知师生的活动状态以及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为智慧校园提供物质方面的基础支持。

第二,网络通信层:通过有线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做好数据的及时传输,实现随时随地的介入、高速互联以及应用的随需随意,为建立智慧校园奠定网络方面的基础条件。

第三,大数据层: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层是其核心,其中包含了信息收集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的存储与计算物理平台、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平台。大数据层是智慧校园各个部分的连接以及各种信息汇聚的枢纽,提供数据方面的保障。

图2 高校智慧校园体系结构图

第四,应用层:主要包含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智慧型的校园信息化业务的应用,这是发挥智慧校园作用的关键所在,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

第五,自适应交互平台:能够支持各种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与环境、终端相互适应的多种交互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提升智慧校园用户的自我体验。

第六,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含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为智慧校园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基础。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给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与深度分析,必定会让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而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也必定能极大地方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但是,目前对于大数据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期的探索与研究阶段,还需要思考并解决很多基础性的问题。相信大数据凭借其潜在的价值以及技术特性,必定能够将其“智慧”展现在高校之内,让其成为高校“智慧校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姜楠.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5:256.

[2]杨威,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39-42.

[3]石飞飞.智慧校园数据挖掘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4.

[4]孙鑫.高职院校智慧校园设计与实施[D].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爆笑校园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