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需注重三个方面

2015-04-16江苏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212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0期
关键词:平均分阴影绳子

江苏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212200) 王 琴

习题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功效不言而喻,一方面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中,不论是化抽象为形象,还是化新知为旧知,教师习题设计的核心,都是要能够纲举目张、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现以“平均分”这一概念为例谈谈小学数学习题设计需注重的三个方面。

一、注重针对性,指向知识核心

习题设计的本质,是要能够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拿来熟练运用,突破学习的难点,解决数学问题。因而,教师要将习题设计的重心放在学生容易迷惑的地方,越是认知模糊,越是需要加强习题训练,由此突破数学难点,直指知识核心。

例如,在学生学完《分数的意义》之后,对“平均分”这个关键概念仍然没有建构深刻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根绳子长5米,分成6段,每段绳长占几分之几?学生在做这道题时,认为绳子的长度除以6,就是每段绳子占总绳长的几分之几。结果整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此时我让学生思考:想一想,题目中说将绳子分为6段,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很快有学生反应过来,指出题目中的条件是“将绳子分为6段”,并没有标明平均分,因而这个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不充分,也就没法进行解答。此时,我引导学生反思:你有什么教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认为,自己忽略了“平均分”这个重要条件,由此从错误中获得深刻认知,明确了平均分在分数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二、注重综合性,沟通新旧知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读书的第一层境界是要将书读薄,将知识吸收拓展,内化成为自己的技能,书就可以扔掉了。对于习题设计来说,也应当如此。教师应将宏观和微观的教材都统合起来,沟通学生所学的新旧知识,将散落的知识由点到面,串成线、连成片,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教材读薄读透,由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第一次习题设计中,学生对“平均分”这个字眼有了敏感度,那么,是否学生就对平均分有了深刻认知呢?我紧接着又设计了一道习题:如图1,A、B两点分别是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线,阴影部分的面积占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法解答

学生认为,这里没有“平均分”的字眼,因而不能判断阴影部分面积占三角形的几分之几,此时我追问:再仔细读读题中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隐藏着潜在的“平均分”:A、B两点是两条边的中线,假设C是底边的中点,那么可以再添加一条辅助线(如图2),这样就将三角形平分成了4等份,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其中的一份,由此可以得到1/4。此时我继续引导:如果不用辅助线,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么解答呢?学生认为,根据学过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大三角形是根据每条边2∶1的比例,将阴影部分放大,因而大三角形的面积是阴影部分三角形的4倍,由此可以得到阴影部分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4。

图1

图2

图3

以上习题设计,突破了数学习题中的表征形式,为学生学习后续的知识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注重思维性,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中,常常有教师设计大量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提升技能,其实这种做法的最大误区在于,忽略了习题的思维性。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

例如,针对“平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如果只是掌握了内涵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并体验它的外延。为此,我设计了第三道习题:如图3,将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三等分,阴影部分面积占原来三角形面积的( )。法解答

学生基于上一道习题的经验,很快透过不平均的外表找到了隐藏在其中的“平均分”:三角形的两条边三等分,学生由此根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数学模型,展开演绎推理,将阴影面积和两个三角形面积建立联系,从而推算出阴影部分面积和整个大三角形面积的比为1/3。通过以上习题设计,学生不但获得了深刻的洞察力,而且大大提升了逻辑推理能力,发展了数学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习题设计不能盲目贪多,而是要精炼,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思维性,这也是每道习题设计的精髓所在。

猜你喜欢

平均分阴影绳子
绳子够长吗
你来了,草就没有了阴影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寻宝藏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平均分一半
让光“驱走”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