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Lahutte:狭路相逢勇者胜
2015-04-16商彦章编译
本刊记者 商彦章 编译
Pierre Lahutte:狭路相逢勇者胜
本刊记者 商彦章 编译
在新兴市场的本地化产品向国外出口时,必须保证它们能够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而不仅仅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才是合资企业的价值所在。
Who Dares, Wins— Interview of Mr.Pierre Lahutte, Iveco Brand President
During IAA 2014, reporters of IToY interviewed Mr.Pierre Lahutte, Iveco Brand President who believed that the priority challenge of Iveco is facing now is to have limited markets around Italy.To this end, Pierre said Iveco has been keeping brainstorm for two years, aiming to make a breakthrough so as to increase the capability and strength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作为一款历久弥新的经典车型,依维柯New Daily在IAA 2014上如愿拿到2015年度VAN奖项。期间,依维柯品牌总裁Pierre Lahutte接受了国际年度卡车(IToY)评委会的专访。
I:New Daily的市场反馈怎样?
P:总的来说,我们接到了非常积极的用户反馈。有件事可能会让人惊讶:有位英国客户在等第1辆右驾驶的New Daily运到国内已经很久了,而在产品发布之后,他马上去试驾这辆车,然后打开车门一出来就说:“好吧,我要150辆。”这位客户是专门为Daily而来的,他对上一代Daily非常熟悉——而他此时的反应也可以看到这一代车型已经完全进化成了另外一款更好的车。Daily的年龄几乎比我还要大,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它仍然能够抓住最新的用户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场。
I:依维柯如何保证每1辆Daily的一流品质?
P:对于这款车型,我们在一开始就有非常严格和复杂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负责人是Macarena Cassinello,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西班牙女性——她的原则是绝不会拿出一款没有准备好的产品。实际上,复杂的流程之上,最本质和重要的是相关员工的高度责任感。
I:您说过期望在中欧和北欧市场获得增长,这些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市场。您计划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P:我想用另外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谚语来表达——“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认为依维柯一个最大的挑战是目前主要限制在南欧、东欧等意大利周边市场,过去2年中,依维柯客车团队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集思广益,试图将市场壁垒打破。通过努力,我们在比利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要将160辆Crossway客车交付给公共交通服务公司De Lijn;近期还与德国铁路谈了一个非常大的合作,期限长达4年,要为德国的中心地区提供700辆客车。我不惧怕去到任何市场敲响任何一家客户的大门,因为我相信,依维柯有很好的技术底蕴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必须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们不想被认为只是一个意大利公司,我们是一个欧洲公司,有很多国际化的品牌比如OM、Unic、菲亚特、Magirus、Pagaso、依维柯和福特卡车。
I:回顾几个月前依维柯工业发布的2014—2018计划,其中提到依维柯将聚焦3个领域:新产品、发动机创新和业务支持。您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
P:关于新产品,可以看到Daily就是一项主要的、划时代的投资,达到了5亿欧元,产品包括整个家族的
车型。2年前发布了Stralis产品,其中对发动机和燃料效率技术的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从未间断的持续改进工作,我们对Stralis的改进每天都在进行,已经在产品上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和技术,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还会更多。
发动机和动力链的更新也是产品更新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仅用Hi-SCR技术实现了欧Ⅵ排放标准,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也一直在进行,从卡车到商务车,我们是唯一拥有全系列天然气产品的欧洲品牌。
在业务支持上主要是从经销商层面来说的,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与经销商共同发展,实现盈利。在意大利本土,我们的经销和服务网络十分强大,而在欧洲其他区域,还需要加强。
I:依维柯是如何应对最近的经济危机的?
P: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依维柯是在过去一年危机中蒙受损失最多的品牌之一。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市场时,我认为真正在危机中受损的应该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我接任初期曾拜访意大利的经销商,发现他们的业务量在过去5年中下降了80%,包括重型卡车。
重型车市场遭受了经济危机的直接打击,业务量持续下降,而且这不像是一场最终会触底反弹的危机,而是将持续萧条。一些重型卡车以及二手车经销商甚至不能找到任何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发现车队的老板现在都使用二手车进行经营,这种情况司空见惯。
目前作为欧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的意大利只有相当于波兰一半的重型车市场份额,从而使市场的地理格局发生了改变。我们受到严重影响,但必须灵活应对并且必须制定坚韧的策略。昨晚吃晚饭的时候,我和一些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同事环桌而坐,他们比较关心俄罗斯、巴西以及土耳其市场的情况如何。我对此比较冷静,我的观点是尽管现实如此,我们已经坚持着一路走来,商用车市场确实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它具有很大的弹性。
不过,弹性恢复是一回事,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努力奋斗在仍然持续走低的市场中争取业务回升。我们的问题是要克服我们的自然障碍和界限、实现目标,这些障碍纯粹是心理上的。在优秀的产品和发动机技术支撑下,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销售依维柯的产品。
I:在依维柯想通过合资公司来丰富产品组合的新兴市场上,中国合资公司表现如何?
P:首先是质量。在中国我们也在提供优质的进口产品,但也许这些产品所对应的质量等级对于现实的客户期望来说还有些早。
同时我们发现在非洲卡客车市场上,许多市场份额已经被中国出口的车辆取代。在新兴市场的本地化产品向国外出口时,必须保证它们能够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而不仅仅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才是合资企业的价值所在。我们致力于发扬产品的优点,并着眼于向我们的客户出口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当客户购买来自中国的一款产品时,要确保他们购买的是第一手和最前沿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依维柯产品。
我们目前在非洲获得的成功,都是通过一款来自印度马德里的合资车型、以及在中国合资企业上依红生产的依维柯682(编者注:杰狮的出口名称)车型组合所取得的,这2款车型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也有着不同的产品特征。作为全球品牌,布局新兴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生产成本方面需要很好地控制。
I:LNG车型是替代方案的一部分么?
P:当然是。研究一下中国市场,会发现LNG卡车正在成为趋势,使用LNG车型的车队数量正在增加。在中国合资企业那里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再对印度尼西亚、泰国东南亚市场进行跟踪,也看到人们都在谈论LNG或者CNG汽车。目前美国天然气卡车市场容量大约是1万2 000~1万5 000辆,并且还在增长之中。北美的情况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在如此庞大的国家里,配套设施却非常匮乏,只有约50座LNG加气站,其真正问题是如何保证运营距离。欧洲同样有50座加气站,但我们经营的车辆数量仅仅是美国的1/10。在这方面,市场潜力是很明显的,欧盟正计划将LNG加气站的数量翻倍。欧洲面积相对较小,建成LNG配套网络会比较迅速,而在美国这种陆地广阔的国家,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不过,LNG车型市场前景是不错的,目前也有其他卡车制造商在进行这方面的准备。
I:接下来您对欧洲市场的期望是什么?
P:我只关心在市场上如何把我们的产品份额最大化,这才是唯一的挑战。这个行业也许会经历上行和下滑,更专业的人们将会告诉我们往哪个方向走,而我所需要做的是确保挖掘我们现有新型产品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