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

2015-04-16肖建华等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

肖建华等

摘要:从规模与结构两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对城乡差异性在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实证发现:2007~2012年间,我国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从分项来看,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在城乡差异表现方面,教育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却有着一定的挤入效应;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在城乡差异表现方面,这种影响都不显著;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且挤入作用在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小。

关键词: 居民消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2-0089-06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居民消费需求萎靡、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两个重大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能否通过改善民生实现刺激居民消费,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发现我国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暗含的逻辑。

近年来,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多。李树培、魏下海(2009) 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改善民生的支出对民间需求具有挤入效应[1]。洪源(2009)、储德银和闫伟(2010)的实证结果也证明了这种结论[2,3]。李建强(2010)的动态实证检验结果将这种结论推进一步,认为这种挤入效应城镇大于农村,且投资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4];但汤跃跃、张毓雄(2012)认为转移性民生财政支出的挤入效应更大[5]。魏向杰(2012)的研究发现了这种挤入效应,但中、西、北部农村大于东部农村[6]。刘沁清(2012)在实证中具体考察了东、中、西部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性,认为东部地区教育投入、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卫生投入比较有效的结论[7,8]。

大部分研究成果都证实了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但这些文献大多数只是把财政支出划分为民生性财政支出与非民生性财政支出,没有进一步对民生财政支出细化。因此,我们以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从规模和结构探究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二、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

为分析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我们首先建立居民消费函数。

(一)基本假设

(1)在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其收入正向相关。

(2)我国居民的消费波动与其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和阶段相吻合。

(3)居民消费支出必须小于其收入,这意味着居民不会借钱消费。

(4)居民是具有理性的,并且是厌恶风险的。

(二)居民消费函数的推导

其中,c代表有效消费;k为效用贴现率;e-kt则表示贴现因子;w表示财富;y表示可支配收入;r是一个常量,表示实际利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表示大额刚性支出,它包括住房、教育、医疗以及养老等。式(2)表示,当期的财富增量等于当期收入加上以前财富的利息收入减去当期的消费支出。

该最优问题相对应的汉密尔顿函数为:

这也意味着居民的当期消费c与其预防性支出F反向变化,符合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在诸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大额刚性支出的制约下,收入水平一定的居民,必定会减少其当期消费,从而为将来储备消费能力,也即预防性支出越大,居民的当期消费就越小。

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且这种支出与居民的预防性支出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因此,如果此类财政支出增加,居民用于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将减少,也即居民可以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G与居民预防性的储蓄F的替代关系,可用式(14)表示:

F=α-βG (14)

将式(14)代入式(13),可得到居民消费与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c=αe(r-k-rθ)T/θ[θ/(r-k-rθ)](1-e(r-k-rθ)T/θ)-

(1-e-rT)e(r-k)T/θ[rθ/(r-k-rθ)](1-e(r-k-rθ)T/θ)y-

βe(r-k-rθ)T/θ[θ/(r-k-rθ)](1-e(r-k-rθ)T/θ)G

此式可简化为:c=ξ1+ξ2y+ξ3G (15)

从上式可知,ξ3=-(βe(r-k-rθ)T/θ)/([θ/(r-k-rθ)](1-e(r-k-rθ)T/θ))>0,说明居民的当期消费c与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G是同向变化的,也即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加,居民的当期消费支出增加;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减少,居民的当期消费也会减少。至于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有多大,关键在于-βe(r-k-rθ)T/θ[θ/(r-k-rθ)](1-e(r-k-rθ)T/θ)的大小。

从实际来看,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能有效地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具体影响的路径有以下几种:其一,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可直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民生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视为居民的一种直接收入来源,作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其二,通过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间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其三,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与西方主流的居民消费理论不同,我国居民的消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加,可以相应地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从而间接地提高其可支配收入,进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三、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规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所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与《中国统计摘要2013》以及国家统计网站数据库,相关指标的选择及相关数据处理过程如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UC):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平减得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RC):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平减得到;居民人均消费(C):以城乡年末人口数为权重对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然后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平减得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UY):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平减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Y):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平减得到;居民人均收入(Y):以城乡年末人口数为权重对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未剔除物价因素的居民人均收入;然后再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它进行平减得到;(7)人均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G):先将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及医疗卫生支出相加得到未剔除物价因素的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再用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除以年底人口数便可得到未剔除物价因素的人均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最后再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它进行平减得到;最后,对上述各指标取对数,便得到实证分析中所需使用的LC、LUC、LRC、LY、LUY、LRY、LG。

2.模型确定及估计。 由于面板数据包含了截面、时期、变量3个维度的信息,因此,为确保估计结果能与现实状况相吻合,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

第一步,估计混合模型

(二)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同时也受制于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结构。因此,要探究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必须对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1.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本节所涉及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UC)、农村居民人均消费(RC)、居民人均消费(C)、城镇居民人均收入(UY)、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Y)以及居民人均收入(Y)的指标选择以及数据来源与处理均与上述问题相同。其他指标的选择及相关处理过程如下:人均教育支出EDU:先用教育支出除以年底人口数得到未剔除物价因素的人均教育支出;然后再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它进行平减得到;

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WEL:先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除以年底人口数得到未剔除物价因素的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然后再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它进行平减得到;人均医疗卫生支出MED:先用医疗卫生支出除以年底人口数得到未剔除物价因素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然后再以2007年为不变价格;利用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它进行平减得到; 最后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实证所需的数据。

2.模型确定及估计。

第一步,估计混合模型:

1.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总体上不显著(P值为0.8591),但从城乡来看,教育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也不显著(P值为0.1850),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却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且人均教育支出每增加1%,可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加0.07%。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且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1%,可使居民人均消费减少0.03%;从城乡差异来分析,则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均不显著。

3.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并且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人均居民消费就增加0.06%。从城乡来看,医疗卫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以及农村居民消费都产生了挤入效应,并且这种挤入效应在城镇和农村差异较小,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均增加大约0.05%。

四、政策建议

首先,应加大财政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并向农村地区倾斜;其次,从具体结构来看,农村地区的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财政性教育支出要首先得到保障,消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同时,在总体增加财政性医疗卫生支出前提下,将新增的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医疗卫生服务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降低家庭支出,改善其预期;此外,还需要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衡配置财政性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

参考文献:

[1]李树培,魏下海.我国财政支出对于居民需求的动态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6):3-10.

[2]洪源.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诠释与中国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9):51-56.

[3]储德银,闫伟.政府支出的民生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消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0-16.

[4]李建强.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36(6):102-111.

[5]汤跃跃,张毓雄.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贡献有多大基于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家,2012,(9):37-42.

[6]魏向杰.区域差异、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J].财经论丛,2012,(2):45-50.

[7]刘沁清.财政民生投入和城乡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发现[J].上海经济研究,2012,(6):67-75.

[8]晏艳阳,宋美喆.我国财政支出波动对居民消费波动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2):11-16.

(责任编辑:漆玲琼)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17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2017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