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博览》2014年总目录
2015-04-15
第1期
解放军新一代148名上将若干结构剖析刘 岩
华国锋主持政治局会议解决上海问题李海文
1976年9月悼念毛泽东纪实莽东鸿
“我看旧瓶子不能丢”
——叶剑英谈旧诗以及相关故事袁小伦
东北抗联中的女战士史义军
“文革”中后期图书恢复出版纪事莫伟鸣 何 琼
难忘“九一三”康庭梓
张闻天与高岗姬文波
邓之诚笔下燕大学生赵宗复的故事散 木
郭小川在人民日报社朱悦华
瞿秋白为何一再挨批受贬曹春荣
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和培养郑维之
〔博览之窗〕土地改革时毛泽东家庭没被划定任何阶级成分·毛泽东提议编选《不怕鬼的故事》·胡锦涛与安徽绩溪龙川胡氏家族·习仲勋的宽厚与严厉·共产国际缘何要毛泽民替毛泽东代填履历表·任仲夷:只管唱什么不管怎么唱
第2期
“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上篇)窦应泰
“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下篇)窦应泰
林彪倾听部属谈兵黄 瑶
1958年的电影“大跃进”朱安平
中共初创时期在香港的活动潘 琦
陈独秀的火气、骨气和运气尹家民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给养供应保障罗元生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韩洪泉
延安时期丁玲的女性意识与革命立场张文灿
解放初期保卫上海领空的战斗李维民
红四方面军一份密电码的奇特功绩李 伶
铁道部从成立到撤销的历程融 冰
〔博览之窗〕毛泽东与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略机遇期·爱说“不行”的邓小平·中苏对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反应·邓颖超点将谷牧筹建中国孔子基金会·有关党员雇工政策界限的争论·周恩来夫妇送给干女儿的新婚礼物
第3期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记吴殿卿
开国英雄中的志愿军英烈陈 辉
善于利用报刊开展工作的陈云张伊丽
再话礼贤下士的陈毅散 木
李先念和十堰王 钢
张国焘与他要“开除”的中共四大领袖尹家民
军内反思:1958年那场反“教条主义”斗争张 晖
人民记者李克林三部曲钱 江
秋收起义前智救毛泽东脱险的潘心源何小文
人民解放军各军首任军长的由来叶青松
周恩来弟媳王士琴秦九凤
新时期文艺振兴的里程碑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筱 蕾
〔博览之窗〕邓小平反对和批评的争论·周恩来与淮水北调的决策·项英与中央屡生分歧和争论为何仍然能够长期任职新四军·《赖传珠日记》还原若干真实历史·张云逸在根据地首倡股份制·解放战争中的“即俘即补”
第4期
“年少峥嵘屈贾才”
——毛泽东评说屈原、贾谊曹应旺
周恩来与革命纪念馆建设张秋兵
任弼时:党内负重前行的骆驼叶介甫
刘华清情系南沙郑立柱
老一辈革命家与延安中学傅平正
解放军王牌军功勋榜之华北军区部队欧阳青
赵尚志将军的密战生涯史义军
金陵女子大学的地下党钱焕琦
开国将帅军事文选中的“三反”运动张安山
陈伯达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夺权乱局中钱 江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团中央王永魁
毛泽东没有为王杰题过词胡新民
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郑维之
〔博览之窗〕毛泽东读书:一当“联系员”,二当“评论员”·邓小平1949年建国日为新中国的题词·胡耀邦的一次让步·刘志丹助习仲勋树威信·舒同与毛泽东的首次书法合作·交接香港谈判:方言成了特殊密码
第5期
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
——1966年8月18日北京纪事莽东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香港的发展潘 琦
“黑猫”克星岳振华钟兆云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被装供应保障罗元生
中央工作组与上海纯属反对“四人帮”案件的重新处理李海文
章文晋儒家风格的外交人生张 兵
我曾经的“室友”童小鹏王 凡
解读湘赣苏区的收买谷子期票曹春荣
萧克回忆录中的彭德怀和林彪许人俊
投身中越革命事业的两国将军洪水李家忠
周恩来与《西游记》陈国民
〔博览之窗〕毛泽东读史注重古为今用·1978年: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张治中在“文革”中·彭士禄和他的绰号“彭拍板”·“文革”中秘密重建天安门城楼·20世纪70年代的“文物外交”
第6期
回顾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艰辛历程李景贤
刘少奇领导开创苏北抗战新局面马儒林
华国锋在“九一三”事件前后(上篇)李海文
华国锋在“九一三”事件前后(下篇)李海文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缘何批准为刘伯承过五十大寿韩王山
总政大院所在地曾是北京大学旧址舒 云
人民解放军供给制的发展历程刘 岩 梁雪美
习仲勋和常香玉:中共领导人同艺术家友谊的典范赵淑杰
1951年《毛泽东之歌》骤然停播的缘由张金菊 文世芳
洛阳战役和豫东战役期间的民众负担问题张安山
回忆我的父亲周伯萍周轩进endprint
让“人人当院长”的院长
——记罗荣桓创办解放军政治学院王文仲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筱 蕾
〔博览之窗〕中共中央为何把解决中缅边界纠纷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邓小平解决毛主席纪念堂换像风波·习仲勋深情回忆与周恩来的初次相见·叶剑英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打消中共教官顾虑·从解密档案看三大后中共中央离开广州的原因·谭震林与其绰号“谭大炮”的故事
第7期
毛泽东解冻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与谈判策略张 静
胡耀邦与《川北日报》金青禾
彭德怀元帅的军事谋略夏明星 彭喜峰
新中国第一笔国债发行始末苏 泊
一位摄影记者眼中的周恩来危春勇
情报失误导致土城战役最终失利章世森
“文革”前夕批判罗瑞卿的几个特点张 晖
专车司机谈江青(上)李子元口述 阎长贵、李宇锋整理
中共北平市委与“三三一”事件钱承军
抗战初期八路军提升战斗力的举措张安山
中国秘鲁石油合作之路的回顾陈久长
朱枫:逐浪台岛的巾帼英杰罗元生
1956年7月:长春一汽解放牌汽车装配成功中 汇
〔博览之窗〕毛泽东与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真相·“炸馆事件”后我逼克林顿写“检讨”·秦基伟:邓小平治军“一丝不苟”·南水北调工程资金的筹措和管理·皖南事变与延安整风运动·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在玉门打“发现井”
第8期
邓小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间的理论思考王敏玉
邓小平的体育情缘史全伟
邓小平从容应对苏东剧变胡新民
中苏论战中的邓小平尹家民
邓小平一生中担任的职务概述王树人
邓小平、毛远新的1975年陈立旭
专车司机谈江青(下)李子元口述 阎长贵、李宇锋整理
参与八位元帅传记组的一些回忆舒 云
我在外交部工作期间亲历的几件事刘一斌
郭鹏将军红军时期的烽火岁月叶青松
延安时期的廉政漫画吴继金 贾向红
邓小平与“小平您好”融 冰
〔博览之窗〕毛泽东:接待法国总统的规格将比接待尼克松高一点·美国在中苏边界冲突爆发后的最初反应·彭真:记者要写“铁块”新闻·周恩来为“一分钱”较真·毛泽东为人民大会堂定名·“文革”初期中南海以特殊手段破“四旧”
第9期
“西北历史问题”的由来李东朗
邓小平与中国的绿化事业曹前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称谓的确立及其职能演变徐高峰
1965年胡耀邦是怎么从陕西回到北京的钱 江
志愿军一一六师师长汪洋率部创造的三大战场传奇陈 辉
周恩来、张学良与抗日将领关玉衡冯学忠 王晓军
毛泽东何时提出“刘邓可以分开”阎长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著名军级少将风云榜欧阳青
儒学大师马一浮与共和国领导人的交往散 木
华东野战军在新区如何筹粮张安山
对华友好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陈久长
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的陈丕显水新营
国民党军官兵眼中的解放军三大“新式武器”黄 瑶
〔博览之窗〕毛泽东曾想让郭沫若写太平天国·邓小平晚年谈农业的“两个飞跃”·陈云:“商务印书馆”五个字要保留·1961年苏联使节在华自费旅行事件·江青购买文房四宝·戚本禹到中宣部强行带走文书档案
第10期
1941年:中共安全体系大调整郝在今
凤凰涅槃:《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诞生记
张旭东 汪 勇
郭沫若抗战中二三事张正霞
“文革”中的《人民日报》代总编辑唐平铸钱 江
辽沈战役中林彪“前指”南下锦州记李炳侯
新中国成立初期习仲勋是如何做好西北民族工作的郝鹏飞
哈斯朝禄: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英雄霞 飞
红军时期的李达参谋长叶青松
怀念我的父亲滕代远滕久昕
洪学智与1986年全军财经纪律大检查张安山
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赵瑞华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汇
〔博览之窗〕1956年毛泽东为何放弃编写党史教科书的计划·《历史研究》创刊与“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杨拯民回忆西安事变后陪同父亲杨虎城拜望何香凝·江青深夜闯定陵·国家大剧院缘何被移出天安门广场·日本投降前后销毁档案逃避罪责
第11期
鲲鹏击浪和展翅
——毛泽东与庄子曹应旺
周恩来政坛内外的宴请艺术窦应泰
瞿秋白《多余的话》的余波尹家民
李井泉和他的家人王晓建 双 石
罗瑞卿、耿飚和蔡文治:相逢一笑泯恩仇黄 瑶
粟裕1958年被批判真相刘志青
细说八路军番号的几个问题孟俭红
郑天翔:有远见卓识的良师益友李 莉
余秋里与“大庆标杆”王进喜董保存 狄 敏
廖公在人间铁竹伟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女兵生活剪影戴和杰
民间外交的桥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融 冰
〔博览之窗〕毛泽东与“孺子牛”·邓小平的性格与时间观·陈云首提重设中央书记处·胡耀邦称赞张治中有独立人格·“文革”时期的迎宾礼仪·农学家杨显东的革命岁月
第12期
毛泽东与斯大林李景贤
中共在香港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潘 琦
“匠心钩出万山松”
——1979年元帅诗人叶剑英与画家们在颐和园袁小伦
刘华清苏联海军学院求学记吴殿卿
有关宋汉良的点滴回忆蔡旋珠口述 熊坤静整理
胡耀邦、习仲勋与全国宗教政策的加快落实高天鼎
新中国元帅军衔的全称究竟是什么刘 岩
中将顿星云的红军岁月叶青松
李何、瞿独伊夫妇组建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许人俊
巴金在朝鲜战场的三张照片郑鲁南
第一野战军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欧阳青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杨刚为什么自杀黎 辛
1953年12月:鞍钢隆重举行“三大工程”开工典礼筱 蕾
〔博览之窗〕“中国梦”一词的由来·中共对“路线斗争”的逐渐认识和拨乱反正·邓小平:制造计算机要打歼灭战·陈云:越是开放,干部越是要“金刚钻”的·中德两国的技术谈判与合作共赢·1933年公葬李大钊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