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如何低碳过夏天

2015-04-15戴丽

节能与环保 2015年4期
关键词:冷源冰块皇家

文 //本刊记者 戴丽

古人如何低碳过夏天

文 //本刊记者 戴丽

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热酷暑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调房”避暑。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汉代的“清凉殿”等等。

先秦贵族避暑纳凉的“窟室”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是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

窟室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调房”。它相当于现代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讲究。当时有条件的贵族,家里都筑有窟室,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活动会安排在窟室中进行。

从中原的郑国,到南方的楚国,沿海的吴国,贵族们都喜欢在窟室中避暑,窟室也是家居的重要场所。据史料分析,先秦时的窟室又不完全是利用地下冷源的地下室,也有人工冷源。当时高级窟室内会放置冰块,以达到降温、调温的目的。

汉代皇宫的“清凉殿”

冰块,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温的重要冷源之一。这种利用天然冷源给房间降温的手段,至少在周代时就已开始。

在周王的宫廷中,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据《周礼》记载,采冰负责人称“凌人”,手下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存在。

汉代的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家最高级避暑用房。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极佳,《汉书》记载“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室内能结霜,形容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

唐代皇宫“水激扇车”的“含凉殿”

唐代夏季避暑用的建筑称为“含凉殿”。“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很先进,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的。

据史书记载,“含凉殿”首先在建筑设计上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房间内显得很阴暗。其次,当时已有“风扇”,只不过它是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着凉水吹,于是产生了冷气。这种风扇称为“水激扇车”。同时,殿内有循环冷水源,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

宋代避暑宫殿“鼓以风轮”

宋代,夏日“空调房”得到了进一步改进。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皇宫里的夏用建筑也更为奢侈。

宋代宫中降温设计时尚,其“电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鼓以风轮”。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清芬满殿”;在御座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

从这个记载来看,宋代的“空调房”除了基本的降温手段之外,还采取了“空气净化”手段吹香风,以改善“空调房”内的空气质量,这不能不说是空调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

明清时期皇家的“冰柜”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的夏季降温方式也有自己的特色。最特别之处是,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式冷源,有点类似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现代的“冰柜”或“冷柜”,它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或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西瓜、冷饮。冰桶系木质,其设计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冰鉴”,冰鉴便是最原始的冰箱。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无论贵贱,通常的夏季降温用具是扇子,即便住在“空调房”,也会摇扇子。遗憾的是,如今扇子似乎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猜你喜欢

冷源冰块皇家
基于阳江核电厂冷源拦截网兜材料替换可行性研究
细绳“钓”冰块
冰块为什么会粘到手上?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的研究
谁说皇家无真情
数据中心超高效冷源系统能效评价与设计探讨
皇家游泳池
双冷源空调在某学校项目上的应用探讨分析
加拿大皇家空军
当热水遇到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