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战时卫生资源配置特点与借鉴
2015-04-15张鹭鹭栗美娜
丁 陶,张鹭鹭,栗美娜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我军30年来无战事,战时卫生资源配置与战时需求存在差距。外军近年来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小规模作战,尤其是美国经历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其资源配置上的经验值得我军借鉴。
1 外军战时卫生资源总量与国情一致
1.1 机构资源适度 军队医院总数随着改革规模更加合理。德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卫勤体制改革,裁撤了4所军医院,由12所裁撤与合并至8所;2007年,改革不断深入,目前德军保留近5所军医院[1]。
1.2 卫勤力量占比大 发达国家卫勤人员占国防系统人员的比例,美军6.6%,俄军9.4%,德军7%,南非11.3%,卫勤人员总量大,能够满足战时抽组的需求。
1.3 床位规模各有差异 外军百人编床比差异较大,高的在3~4张,俄军4.3张、印军2.9张,对于社会化医疗保障发达的国家军队编床比较低,法军0.79张、美军1.2张。
2 外军战时卫生资源分布以任务为牵引
2.1 与军兵种及军区任务一致 外军医院基本与其军兵种、兵力部署、军区任务一致。美国国防部有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以及10个联合作战指挥部,每个任务区都有总医院。俄军除了中央直属总院外,根据军兵种不同设有军兵种总院[2]。俄罗斯军事强项是航空航天,因此俄军设置军兵种总院是空军和火箭部队。俄军有2家中央空军临床医院和1家中央军事研究医院隶属空军卫生部,1家中央战略火箭兵临床医院隶属火箭军卫生部[3]。
2.2 与战略方向任务一致 俄军组成方面军基地医院,是保障区内最大的综合性医院[3]。美军根据海外作战的特点及需求,设立9家海外基地医院。美军在德国南部拉姆斯坦空军基地建立兰德斯图尔地区医疗中心、海军第八舰队医院部署在西班牙罗塔海空军基地[2]。
3 外军战时卫生资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
美军在2004年“部队健康全面保护”构想中提出“强健医学”理念,国外军事强国已经全面形成“强健医学”模式。“强健医学”模式针对全维作战要求对军人进行全维健康保护,特别强调以提高军人环境适应能力为重点的健康保护,对军队卫生资源配置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4]。事实上,外军在经历几次小规模战争后,战时卫生资源规模合理,层次清楚,功能完善,针对战时需求,方向特色鲜明、机动性能高、专科力量前伸,针对不同需求,分别建立基地医院、战斗支援医院、机动专科医院,值得借鉴。
3.1 基地医院 外军大都在基地区域内设立一所综合性大医院,规模介于总医院和中心医院之间,床位规模一般在400~500张,综合能力强、特勤保障突出,保障主要作战方向的战斗力。①美国兰德斯图尔地区医疗中心位于德国南部拉姆斯坦空军基地,是美国本土之外的最大医疗机构,有120名医师、250名护士,40名军官、900名军人和500名文职人员,原有床位170张,伊拉克战争后扩展至450张。第5舰队医院是最大的陆地机动医院,床位500张,医务人员900人。海军第八舰队医院部署在西班牙罗塔海空军基地,约有400名医护人员,部署500张床位,以及建立一所外科医院所需的全部器材装备。②俄军将野战移动医院、专科后送医院和勤务保障分队组成方面军基地医院,是保障区内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床位在400张以上[2]。
3.2 战斗支援医院 床位规模一般在200~300张,既满足机动保障需要,又满足专科救治能力的需要。①第86战斗支援医院隶属于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展开296张床位,是美军第一个能够提供全功能化生武器的野战医院。第28战斗支援医院位于卡塔尔多哈军营,有480名职员、296张床位。美海军建立医院船,是海军专门的海上医疗设施,可提供三级卫勤保障。每艘船都有一间急救室和12个功能齐全的手术室。②德军编有卫勤快速反应部队,下设有野战卫生团、野战医院团等专业卫勤部队,重点是空中机动卫勤部队,主要执行紧急支援保障任务,编有空运机动卫生连、2个医疗后送连、部分人员和装备可空降。平时编制800人,执行任务时可扩展至1 200人,人员训练有素,能够在最短时间进入作战区域[2]。
3.3 机动专科医院 规模小、机动性好、专科力量前伸。美陆军第212机动外科医院位于科威特境内弗吉尼亚军营,由来自兰德斯图尔地区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组成,拥有36张床位,具备很强的前线机动能力,可以展开战区医疗支援,非战术性护送、核化生伤员处理、士兵救生和基地救援防御任务[2]。
4 讨论
外军尤其是美军,战时卫生资源配置经过几次战争以及长期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战时卫勤保障需求。
4.1 卫勤人员及床位规模大 外军卫勤人员占国防系统的比例大,卫勤人员平均占到国防系统的7%左右,百人编床比最低标准达到2张。人员及床位规模大,能够较好地满足战时卫勤保障需求。
4.2 以任务及战略方向为牵引 外军卫生资源配置以战时、平时军事保障任务为牵引,满足重点战略方向的保障需求。主要做法包括加强战略方向军队医院的特色学科建设;建立涉核等特勤医院,加强三防体系救援力量建设,满足特勤保障需求;适应基地建设新形势,建立区域保障的基地医院,满足基地保障需求,军队医院功能层次清楚,方向特色鲜明、保障任务明确。
4.3 成建制配置机动性卫勤力量 外军在战时设置的专科卫勤部队在救治能力、机动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特点,尤其是战斗支援医院、规模大、装备全,功能完善,机动性能高,能够满足救治的时效性要求,是军队医院建设的发展趋势。
4.4 前伸专科救治力量 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场环境恶劣、战伤的伤类和伤势发生变、新武器致伤因素增加、战伤救治更加复杂,这些对战场救治提出更高要求。将专科救治力量下沉、优质特勤及技术资源靠前配置,建立机动专科力量、发展专科救治中心,在前线就可以实施现场急救、特种武器损伤救治,提高救治效率,增强前线救治能力。
[1] 李瑞兴,陈征宇.德国军队卫勤保障[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78-80.
[2] 张雁灵,刘胡波,刁天喜.美国军队卫勤保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2-35.
[3] 张雁灵,蒋腾芳,吴 东.俄罗斯军队卫勤保障[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20-123.
[4] 徐 燕,柯 骏,张 琼,等.美军卫生保健计划 -TRICARE概述[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4):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