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现代卫勤建设的思考
2015-04-15刘剑波马海峰
刘剑波,马海峰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 200433)
要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始终以此为根本遵循,牢牢抓住军队卫勤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主动适应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着力构建“信息卫勤、实战卫勤、创新卫勤”,积极打造新型卫勤力量。
1 始终着眼战争形态转变 构建快速高效的信息卫勤
随着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卫勤保障能力生成从传统人力和装备数量为主转到依靠官兵科技素质和装备科技含量最佳结合上来。信息栅格、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发展迅速,数字卫勤建设平台更加宽广,条件更加成熟,形势更加紧迫[1]。打造信息卫勤,必须紧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趋势,加快平台建设,加强技术与信息融合,提高指挥决策、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的效能效益。
1.1 打造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卫勤教育训练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和运用现有卫勤指挥中心、卫勤训练中心和卫勤决策支持实验室功能,并着力开发应用人机交互、模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如数字化伤员发生器、实战化虚拟训练环境、训练平台等,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提高卫勤装备信息化水平,逐步配套卫勤信息采集、识别、定位、传输等装备单元,抓好远程技术支援、信息化保障装备建设,增强综合保障效能。加强卫勤评估建设,着力建成“全军卫勤评估论证中心”,使之成为总部的核心智囊决策服务机构。
1.2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加强网络互联,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兼容和互通互联。推动网络化办公,整合完善各类业务档案资料,实现全员参与,打造集资讯、资源、工具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平台。按照统一的技术体制、数据标准,建设包括南海方向疾病谱、地震伤病员、主要方向军人伤病、卫勤力量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形成系统规范的数据库体系。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做好科学统计分析和深度开发利用,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前沿,建成“军队卫生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中心”。
1.3 推进信息集成合作 充分利用军队和地方现有成果和资源,加强人员、技术、信息的深度融合,提高卫勤科技含量。联合军队科研机构开发“数据化兵棋模拟推演系统”、“联合作战态势仿真系统”、“医院船虚拟仿真系统”等并积极运用于各类演习训练,通过上下联动、全程模拟、活导活演、量化裁决,着力提高卫勤训练的信息化水平。深化卫勤数据链作战应用,充分利用参加对抗演习、室内推演各种时机,持续组织作战卫勤数据采集、分发、管理和应用,实现电子伤票、远程医疗、防疫防护、药材筹供等各类信息实时交汇,共享融合。
2 始终紧贴战场任务需求 构建训战一致的实战卫勤
2.1 抓好教学训练实践性改革 实践性教学是卫勤任职教育的鲜明特色。着眼军事斗争准备深化拓展和学员岗位任职需求,构建融卫勤训练、管理、保障等于一体的课程架构,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参与“卫勤实战”核心课程研发,建成一批案例库、想定作业库、模拟教学库。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按照打仗设计特色化的培训目标,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研究和探索。通过设置与多样化军事任务相对应的环境背景,深化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内涵建设,周密组织实施陆上和海上演习,不断完善卫勤机动与救护组训方式,积极探索“场景模拟、实战实案、整体联动、有机融合”的卫勤训练新思路和新做法,凸显卫勤军事特色。
2.2 推进科研课题实证化转变 牢固树立“研为训、研为战”的指导思想,推动科研成果向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学员能力素质提升转化。加强卫勤决策循证研究,实现卫勤决策行为的数字化、决策过程的证据化、决策作业可视化和指挥决策的装备化,实现卫勤“科研、教学与服务”并重为特色的平战结合、军地结合、教研结合、理论技术与装备结合,促进卫勤科研由“软”科学向“硬”着陆转化。紧跟“深蓝工程”战略,配合改造并优化抗晕实验室,深化与有关舰队和军区的紧密协作,加强卫勤理论研究、卫勤装备研制和新型专利申报,破解一线部队战斗力生成所需关键技术和卫勤保障所面临难题,提升科研成果实用性和转化贡献率。
2.3 促进人才培养实战化聚焦 准确把握实战化训练对卫勤人才素质转型的内在要求,全力打造引领卫勤实战化训练创新发展的人才方阵。积极走开院校与部队人才交流的道路,有计划、分批次安排青年教员赴基层一线部队代职调研,熟悉掌握部队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从部队吸收一批军事素质好、理论根底扎实的优秀人才补充到教员队伍。广泛参与军队大型卫勤演习,积极承担总部赋予的指令性任务,不断提高研究探索、统筹谋划和组织指导实战化训练的能力素质。选派一批优秀、有潜质的年轻干部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和国际联合军演,加强军事学术交流,拓宽国际化视野,增强卫勤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3 始终着眼军事斗争准备 构建前瞻科学的创新卫勤
抓好以实战需求为牵引的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始终是军队卫勤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必须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为契机,以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能力为目标,正确分析卫勤保障呈现的多样式,把握卫勤建设的新特点新规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进卫勤能力建设全面提升。
3.1 卫勤理念现代化 以时不我待和打仗的心态抓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提高核心卫勤保障能力。认清卫勤力量不仅要具备组织指挥、基地保障、机动支援保障、药材保障等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具备大批量伤员救治与后送、高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新型伤类救治、心理疾病防护干预等专业救护能力,还要具备各种复杂环境下生存能力和战时自我防卫能力。认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卫勤系统也应纳入其中,融入实时感知、高效指控、精确打击、快速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集成于一体能力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卫勤保障效能[2]。
3.2 卫勤行动多样化 未来战争是诸兵种联合作战,战场透明度高,分布范围广,伤类复杂,需紧急救治伤员多,火线抢救和伤员后送难度大。要加紧战时卫勤保障力量的规模、布局和部署研究,根据救治任务和技术水平综合衡量,尽量减少医疗后送阶梯,确保伤病员快速救治、及时后送。卫勤力量上,着力解决一线救护任务重和卫勤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保障方法上,灵活机动,以实施空中快速机动保障为主,要点的独立保障为辅,形成保障网络;保障方式上,建成多兵种联合、军地一体的一体化卫勤保障体系,可随时承担陆地、空中海上、水下,以及国际维和、灾害救援、突出事件等多样化立体型卫勤保障任务。要建立指挥机构联合一体、保障力量多元一体、保障内容通专一体、保障空间多维一体,协调一致的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克服就卫勤讲卫勤的单打独斗、军事与卫勤分离的倾向[3]。
3.3 卫勤装备高效化 现代战争环境恶劣,作战任务繁重,物质供给困难,加快发展卫勤装备是实现持续高效卫勤保障的有效途径。要开展技术革新和创新,特别是要搞好信息化卫勤装备研制和关键技术集智攻关,针对应急作战卫勤保障特点,研制出轻便灵活、功能齐全的卫勤装备,提高卫勤装备野战机动性能、作业效能和可靠程度。积极引进先进数字化装备和升级改造原有装备,提升信息化水平。建立卫勤装备标准体系,科学调配卫生资源,结合战场需求搞好分类建设,实现卫勤保障力量功能现代化、布局合理化和装载快速化。树立“装备越是现代化,管理越要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思想,建立健全卫勤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切实管好用好装备,发挥装备的最大保障效益[4]。
[1] 吴志成.大力推进数字卫勤工程,加快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4):371 -372.
[2] 赵 多,孙 泳,李思睿.加强应急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4):383 -384.
[3] 曹文献,钟贵陵.论体系作战卫勤保障能力建设[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9,56(3):125 -127.
[4] 时立强.建设武警现代卫勤的思路与对策[J].武警医学,2012,23(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