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04-15张启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桂林541002

吉林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炎二聚体

郑 奕,张启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桂林 541002)

缺血性结肠炎是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肠壁出血不止、肠道缺血,最终造成肠黏膜损伤等疾病。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女性,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被漏诊,然而本病发病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1]。在临床中,采用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能够有效诊断该病,然而由于花费较多,极大影响了其应用。本研究选择旨在探讨8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探讨缺血性结肠炎采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1月入院的8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22例,女58例,年龄57~74岁,平均(68.4±2.4)岁。61例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其中14例束支传导阻滞,20例心房纤颤史;其余19例心血管病史记录不详。临床主要表现为左腹部疼痛,且发病突然。

1.2 方法:腹痛1 d内,采集5 ml静脉血,使用D-二聚体Single Test试剂盒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遵守操作规范,半小时后可得结果,参考值小于0.5 mg/L。入院0.5~2 d内,患者实施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分析研究:通过检测结果,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71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1.69±0.13)mg/L;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9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0.20±0.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研究:通过检测结果发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8例,其中17例距肠系膜下动脉开口2 cm处血管中断;51例可发现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处狭窄,动脉床末梢显影较差。12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其左半结肠动脉床显影效果较差。

2.3 检测结果:对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价值份详细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85.32%,特异度为78.25%,阳性似然比为4.01。

3 讨论

在临床中,缺血性结肠炎往往因缺血造成结肠壁黏膜坏死等症状,部分患者就诊过程中出现发热现象[2]。该疾病临床表现与肠炎、肠寄生虫病等症状较难区别。绝大多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龄大于50岁[3]。本研究试验对象平均年龄为(68.4±2.4)岁。高龄人群心血管发病率高,容易出现血栓,最终导致栓塞。本研究61例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血栓发生后,D-二聚体血浆水平升高,对于诊断血栓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临床中应该注意,即使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仍不能完全排除缺血性肠炎。本研究样本较少,患者年龄偏大,年龄因素是否影响其诊断价值还有待分析。综上所述,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灵敏度、特异度良好,而且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周洪美,金 伟,栾春艳,等.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3719.

[2] 王俊萍,邹 兵,杜意平,等.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29.

[3] Jung YM,Jo YJ.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percutaneous angioplasty for acute and chronicmesenteric ischemia[J].A six case series,2011,57(4):243.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炎二聚体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