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2015-04-15涂朝霞田卫群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随州44300
涂朝霞,田卫群(.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 随州 44300)
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涂朝霞1,田卫群2(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
目的:研究超声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对上述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冠脉有无病变及狭窄程度,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4.8%,定位准确率为85.2%,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6.4%,定位准确率为93.8%,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诊断率及定位准确性优于超声。但有部分患者超声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最终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川崎病等。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属超声心动图,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两者相结合对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此类患者一旦没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导致死亡或者发展为心力衰竭而丧失劳动能力[1]。准确评价冠脉梗塞状态对于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与心肌的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冠状动脉主要分支中任何一支血管闭塞都会导致相应的室壁出现节段运动异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以其无创、简便、直观等优点已成为诊断心脏疾病的首选方法。常规2DE对诊断RWM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亦具有经验依赖性和主观性。通过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以推测某支冠脉狭窄范围及程度。冠状动脉造影(CAG)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的4个分支,即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能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程度和范围,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临床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同期CAG、2DE检查,以CAG为诊断依据,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查结果,将探讨2DE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价值以及推测相关狭窄血管的准确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心病之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完整的107例临床有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状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9例,年龄35~74岁。
1.2 方法:①行心脏彩超: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行冠脉造影,比较两者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检查采用GEVIVID彩超,探头频率2.0~3.5 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同步记录胸导联心电图。利用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左室短轴系列切面,按照16节段左室壁划分法观察室壁运动协调性、活动幅度、室壁厚度、回声强度等,重点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包括运动减弱、运动消失、反向运动、室壁增厚率减低,凡发现其中一项即定为阳性[2]。②冠状动脉造影:在大腿股动脉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口,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阳性病例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反之为阴性,多支冠脉病变指病变血管数累及2支以上。
2 结果
10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完成了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107例患者的冠脉血管按左主干等428支血管进行病变判断。符合冠心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的阳性例数,在CAG阳性组中245例,在阴性组中43例,以CAG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8%、96.4%,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5.2%、93.8%。
3 讨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冠脉狭窄诊断率、定位准确性均优于超声,并可以同时对适合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但属有创性检查。超声心动图方便、快捷、实时、价格较低廉,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属超声心动图[3]。
有部分患者超声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最终临床确诊为高心病、扩心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某些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甚至于在正常人身上也可出现。说明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非是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专利”,不能盲目下诊断。遇到此类患者,应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冠脉造影与超声心动图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对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
[1]曹占伟,邵 芳,于维雅.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33):40.
[2]Won J,Myung HJ,Kyeong HY,et al.Echocardiographic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 J,2007,17(2):536.
[3]雷子乔.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77.
2014-11-24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