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2015-04-15李莲乔刘爱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7期
关键词:比星蒽环类脂质体

李莲乔,刘爱春

(黑龙江省肿瘤医院血液淋巴内科,哈尔滨 150000)



·临床研究·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李莲乔,刘爱春△

(黑龙江省肿瘤医院血液淋巴内科,哈尔滨 150000)

目的 研究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为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针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完全缓解率为56.14%,部分缓解率为20.78%。在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3.25%,3~4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51.48%。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脂质体; 多柔比星; 淋巴瘤; 骨髓抑制

淋巴瘤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同时伴有发烧、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1-2]。淋巴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医学上认为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及病原体感染、化学药物等相关。临床表现首先为淋巴结肿大,然后根据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遍布全身,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出现变化,皮肤也发生病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针对淋巴瘤的治疗一般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此类药物具有强烈不良反应,毒性较大[3-4],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在治疗中又不可以长期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近年来也被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所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脂质体多柔比星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可行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4.5)岁。60例患者中有52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86.67%),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9例。患者均接受化疗,曾经使用过蒽环类药物。3~4期患者48例。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发烧。有32例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24例,冠心病5例,心律失常3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32)20 mg/m2+300 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滴注时间0.5 h,为了预防过敏,在进行静脉滴注之前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并且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监测。每1个月重复1次,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酌情用药。

1.2.2 疗效判定标准[2]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完全缓解为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症状基本缓解并且有好转的趋势。部分缓解表示患者病情处于发展的状态,但是症状有所缓解,需要长期治疗进行观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患者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4个等级进行评定[3]。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骨髓抑制、心电图异常、粒细胞减少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血常规、心电图、CT和各种化疗显示的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间为12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有效率 6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9例,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完全缓解率为56.14%,部分缓解率为20.78%。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3.25%,3~4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51.48%。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肺部感染死亡。

2.3 生存情况 经过治疗后,再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发现1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5.0%(15/60),3例患者失访。

3 讨 论

脂质体多柔比星是一种脂质体制剂,能够保护脂质体免受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识别,进而延长其在血液循环内的时间。该药物的优点主要在于:第一,循环时间长。经聚乙二醇修饰后的脂质体可减少脂质体的代谢和排泄,减慢药物清除速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第二,肿瘤靶向性。脂质体直径为100 nm左右,并且能够穿过肿瘤新生血管进入肿瘤组织。第三,较少的不良反应。脂质体的包裹可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部位的伤害。脂质体在治疗中具有药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副作用小的特点。在治疗时,脂质体水溶性高,阻止血浆蛋白吸附,可以减小患者耐药性,延长药物的使用时间。脂质体的使用对心脏的危害最小,它不易被释放,心肌细胞吸收较少,因此心脏危害极小。关于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报道在很早就有,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贫血、无力等轻微不良反应。与其他治疗淋巴瘤的药物相比,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多用于老年患者,治疗期间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各项指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心脏的各种毒素进行检测,发现老年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完好,未受到损伤,说明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疗效得到认可。

在采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期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较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均有所下降[5-7]。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使用方面,目前尚无强制抑制使用的措施,也没有具体的剂量要求。但是研究表明,若使用量超过400 mg/m2,也会增加心脏的毒副反应。因此,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用药。

本组6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9例,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组患者经脂质体多柔比星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肺部感染死亡,患者1年内病死率为25.0%,患者预后较差,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与患者心功能较差或在治疗时存在心血管疾病有关。

综上所述,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蒽环类药物相比,脂质体多柔比星的安全性和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顺应性较强,尤其推荐老年患者或者对蒽环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

[1]范佳君,曾贤,李玉彬,等.细胞自噬在多柔比星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6):595-598.

[2]何丹,袁占奎,张立波,等.多柔比星治疗犬淋巴瘤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9):54-56.

[3]Hunault-Berger M,Leguay T,Thomas X,et al.A randomized study of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versus continuous-infusion doxorubic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he GRAALL-SA1 study[J].Haematologica,2011,96(2):245-252.

[4]Vitolo U,Chiappella A,Ferreri AJM,et al.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rituximab-CHOP,CNS prophylaxis,and contralateral testis irradiation:final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phase Ⅱ trial[J].J Clin Oncol,2011,29(20):2766-2772.

[5]平凌燕,应志涛,王小沛,等.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3):218-222.

[6]Hanahan D,Weinberg RA.Hallmarks of cancer:the next generation[J].Cell,2011,144(5):646-674.

[7]Dell′olio M,Potito scalzulli R,Sanpaolo G,et al.Non-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Myocet®) in patients with poor-risk aggressive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J].Leuk Lymphoma,2011,52(7):1222-1229.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7.040

A

1672-9455(2015)07-0970-02

2014-10-05

2014-12-22)

△通讯作者,E-mail:aichun2002@hotmail.com。

猜你喜欢

比星蒽环类脂质体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基于静息态fMRI探究蒽环类系统性治疗后乳腺癌幸存者大脑局部一致性异常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
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
表柔比星-镁体系与DNA相互作用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