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口服茵栀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15郑丽敏天津市第一医院新生儿天津300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黑龙江齐齐哈尔6000
郑丽敏,赵 玮 (.天津市第一医院新生儿,天津 300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60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中一过性的血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 ~3 d 出现,4 ~5 d 达高峰。胆红素≥15 mg/dl(257 μmol/L)持续增高易发生胆红素脑病,一周内死亡,临床应注意观察、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6 月~2014 年10 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 例,生后一般状况良好,足月,除外低体重、先天性疾病、畸形、ABO 溶血、感染、窒息等,无用药史,其父母均健康。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 例:男60 例,女40 例。对照组100 例:男58 例,女42 例。两组新生儿性别、护理、喂养方式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P >0.05)。
1.2 方法:使用经皮黄疸仪监测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娩出后即予经皮胆红素测定,取两眉间上1 cm、面颊部、胸部锁骨下1 cm 处为测定点,轻轻按压,取三次测定值的平均数。试验组在生后第2 天,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预防新生儿黄疸,口服剂量方法:出生体重≤3 kg,2 次/d 口服,一次3 ml;出生体重>3 kg,2 次/d 口服,一次5 ml;对照组生后未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两组生后连续监测黄疸,比较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1.3 诊 断 标 准: 出 生 ~24 h,胆 红 素≥ 6 mg/dl(103 μmol/L);~48 h,胆红素≥9 mg/dl(154 μmol/L); ~72 h,胆红素≥12 mg/dl(205 μmol/L);>72 h,胆红素≥15 mg/dl(257 μmol/L) 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值大于≥12.9 μmol/L(220.5 mg/dl)为重症黄疸“高胆红素血症”[1]。监测记录生后24 h、48 h、72 h、5 天的黄疸值。
1.4 效果评价: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 <0.01 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黄疸比较:试验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51例,病理性黄疸20 例,黄疸发生率为71%;对照组:生理性黄疸42 例,病理性黄疸43 例,黄疸发生率为85%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 <0.01)。
2.2 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比较:试验组20 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 例,占35%;对照组43 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1 例,占7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7.85,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闹损伤[2]。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要积极预防病理性,并控制高胆红素血症的加重,避免脑损伤。胆红素是血红素降解的最终产物,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主要依赖:肝细胞Y 蛋白对胆红素的摄取、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肠肝循环。由于新生儿早期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肝循环增加等原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茵栀黄口服液成分有: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不仅能增加胆汁分泌,还有抗溶血作用,药物实验证明对小鼠肝脏药酶有诱导作用;黄苓能清热利胆,护肝降酶;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可减少血中胆红素、增加胆囊收缩,促进肠蠕动,促进胆汁排泄而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茵栀黄又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膏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从而减少红细胞破坏[3]。在用药过程中观察,一般患儿大便次数稍多,且呈棕褐色的情况,排稀便11 例,出现臀红5 例,一般状态均好,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试验组改茵栀黄口服液2 次/d 为3 次/d 口服,对照组易开始加服茵栀黄口服液3次/d,用药1 ~2 周黄疸消退,个别患儿予蓝光治疗,同时予益生菌口服以改善消化,预防稀便。跟踪随访患儿黄疸均治愈。通过临床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服用简单、液态吸收好,有明显降低体内胆红素预防新生儿黄疽的作用,值得应用,但家长应加强护理、勤换尿布预防臀红。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7-269.
[2] 陈玲玲,丘惠娴,周曙明.新生儿黄疸120 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53.
[3] 胡静花.茵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