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平台建设推进高校附属医院教学管理创新实践

2015-04-15叶红梅李小艳梅爱红张燕香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模块信息化

温 静,叶红梅,李小艳,梅爱红,张燕香,余 震*

(1.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教学办公室,上海 200072;2.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医疗事业处,上海 200072)

21世纪是信息革命时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与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给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面对信息时代的管理变革,本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学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从2013年开始建立具有多重功能的医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利用是创新高校附属医院教学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如今系统投入使用已近两年,对于提高医院教学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系统建立的背景

1.1 建立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1]。作为培养人才关键,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体制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在国际中的竞争力[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向教育领域的渗透,互联网信息技术已被视作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新动力。医学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医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相和谐、相统一的具备良好素质的人[3]。面对信息的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提升医学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也成为医院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1.2 建立系统是现代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及OA系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被充分发掘,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也被日益广泛开发并应用于日常管理实践,传统的人工管理逐渐被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所替代[4]。从医院教学管理的实践看,医学生进入附属医院临床学习阶段后,其教学管理的难度较之其他学科更大。随着医院教学规模和体量快速上升,对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管理不仅工作量大且繁琐,易出差错,某些环节存在滞后和管理不规范等不足之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其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急需要一种更高效、便捷的方法,注重挖掘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5],以提高规范性与时效性,并为科学化的决策提供充实准确的依据。

2 系统模块与功能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管理、服务、引导的功能。使用对象为医院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任课教师、学生。每一个使用者各自有独立账户及密码,按照不同权限进入教学管理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信息的导入、更新、查阅、审核、发布、统计等。系统主要包括通知公告、教务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和统计模块。

2.1 通知公告模块 该模块位于系统主页,主要发布学术讲座、教学会议等教学活动信息,课程变动调整等教务管理信息,教学科研项目申请等教学研究信息,教学管理文件等公告信息,同时也会发布一些医学教育新闻报道、教学研究论文、教学人物信息,便于访问者及时了解医学教育教学动态。该模块的部分信息也会在医院的OA系统通知主页同步显示。

2.2 教务管理模块

2.2.1 课程编排 每学期中期,教学秘书将下学期课程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提交系统,由教务员统筹兼顾不同老师的授课时间要求在线安排全科目课表,提交后系统输出每个教师的授课表,每门科目的授课表以及按日期编排的全部课程的授课表,供教师与学生查看。

2.2.2 调课申请 教师如遇特殊原因要调换课,需提前一周登陆平台提交调课申请,教研室主任在线审核后,教学办公室酌情批准。

2.2.3 成绩管理 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师或教学秘书在线录入学生成绩学期结束后,系统不仅可以按科目生成数据,还可综合各科目数据,给出学生全部课程的综合成绩,并加权生成该生绩点。系统还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为实行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新途径。

2.2.4 教学评价 通过系统内置教学评价问卷,学生和教学督导可在线完成评教。

2.2.5 授课提醒 系统根据每学期课表上的授课日期、时间、地点,自动向每位老师手机发送授课提醒短信,授课前一周一次,前一天一次。教务员、辅导员也可通过该平台直接推送教学消息给学生。

2.3 教师信息模块

2.3.1 教师基本信息库 临床教师的授课包括理论课、见习课、实习带教课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课程都有相应的资质要求,与之对应,系统涵盖了三个教师库。系统初次运行时,由医院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教务员将全院300多名临床教师的专业、卫生系列职称、教师系列职称、手机号等基础信息分别导入三个教师库中,若同一名教师承担了两种类型的授课内容,则出现在两个教师库中。以后有新教师加入,则由各专业教学秘书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将新教师的信息输入到教师库中,系统按照预先设置的条件核对该教师是否符合医院规定的授课资质,后由教务员再次审核确认。

2.3.2 教师培养管理 教师本人或教学秘书可在线登记教师在学历教育方面的进步,以及参与教学活动和教育培训的情况,完整记录教学方面的培养足迹。

2.3.3 教学成果管理 授课教师本人或教学秘书可以实时录入教师的教学论文、教改项目、教学奖励等教学成果,并上传支撑材料,形成医院的教学成果库。

2.4 学生管理模块

2.4.1 学生基础信息 包括学生的学号、性别、班级、专业、手机号、住所、政治面貌、家庭情况、课程成绩、科研成果、所获奖励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学生本人维护,也可由辅导员修改。

2.4.2 实习生轮转模板 进入临床实习前,辅导员结合学生个人的实习意愿,将轮转信息表导入模板,系统即生成一张包含时间、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等信息的学生轮转表。当实习生进入轮转科室实习时,临床科室教学秘书按照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及考勤记录等实施情况,定时输入系统中的实习科室轮转情况一栏表。

2.5 统计输出模块 该模块可用于对各类信息数据的自动统计、分类、汇总、备份,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效性。

3 系统建立的意义

教学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已近两年,经过开发设计人员和使用对象的多次调试、修整,已经基本达到本院临床教师和管理部门的使用要求,也给日常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

3.1 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系统投入应用以后,管理人员可以不受空间的约束,实时在线处理事务,加快教学信息传递与各项事务的周转流程。这不仅有助于管理部门为一线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使教学管理人员从手工时代大量繁杂琐碎的文书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等高层次的任务上来。更为重要的是,系统使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得益于系统的授课短信提醒功能,有效的避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了提醒,2010—2012学年,全院年均5次教学事故,2013年至今教学零事故。

3.2 有利于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平台具有海量信息存储、使用、管理功能,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使得大量管理数据沉淀在本系统中,逐步积累课程数据、学生数据和教师数据,不但使查询统计更为便捷,而且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今后的决策工作也提供了充实、准确的数据参考。通过云计算对这些原始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集成分析,可以得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数据及考核结果,给教学改革、教学活动、课程设置、评优评先等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底,医院根据系统采集的数据,选出年度优秀教师、示范教研室,评选结果得到全院师生的广泛认可;并开设临床药学选修课,从接下来的学评教及教评教的数据来看,该课程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两年间教师库梯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严谨的培养和考核,5名实习课带教老师升级为见习课老师,3名见习课老师升级为理论课老师。

3.3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附属医院,教学较之医疗、科研一直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临床医师对教学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不是很高。系统建立以后,管理人员通过选择性的发布教学信息,临床医师慢慢从被动关注变为主动关注,对其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如此,系统的建立将是将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变为多向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传递。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教学秘书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自主的发布信息、关注教学动态,分享到其他教研室的做法,教研室秘书之间成立微信群,互相学习。

4 系统不足与改进建议

4.1 系统的界面美观性与交互性还有待提升 系统的开发设计者,主要从功能使用的角度出发,注重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对于系统的界面设计考虑较少,界面的美观性还有待提高。此外,在信息的交流方面,系统目前主要以单向的信息发布与信息推送为主,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功能还比较欠缺。

4.2 系统使用的便捷性还有待提高 系统目前只能在PC端操作,还没有手机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者的信息使用习惯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应该开发设计手机移动终端版,并与微信等新媒体融合,提高系统使用的便捷性与时尚性。

4.3 系统的数据搜索与分析功能还有待完善 强大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是本系统一个突出优势,然而这一功能目前还不尽完美:一是由于个别功能模块还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某些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二是由于系统投入使用的时间不是很长,库中累积的数据有限,该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不能充分实现。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R]:5.

[2] 陈志高.我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提升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1.

[3] 蒋幼凡,岳 秀,刘 晓.关于临床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思维创新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07 -308.

[4] 刘振洪.应用计算机网络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6):22-24.

[5] 王海洋,薛卫京,王玉鹏,等.“教师-学生”二元教学评网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0-61.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模块信息化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