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2015-04-15韦玉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临洮县牛蒡子全膜

韦玉霞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农技农经服务站,甘肃临洮 730500)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韦玉霞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农技农经服务站,甘肃临洮 730500)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已在临洮县南部川坪灌区推广,玉米平均产量达7 500 kg/hm2,产值1.5万元/hm2;第2年牛蒡子可产籽3 000 kg/hm2,产值4.8万元/hm2,经济效益可观。结合近年种植经验,总结了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

牛蒡子;高产栽培;套种;全膜玉米

玉米是临洮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地膜玉米由最初的水川区发展到全县山旱地,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技术措施[1]。牛蒡子是两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种子入药,有疏风散热,宜肺透疹,散结解毒的作用[2~3]。全地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是充分利用一膜两用农业免耕技术获得高产、高效的特色种植模式[4~5],近年来该模式在临洮南部川坪灌区推广,玉米平均产量7 500 kg/hm2,产值1.5万元/hm2;第2年牛蒡子产籽3 000 kg/hm2,产值4.8万元/hm2。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选择海拔2 300 m以下,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强、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25~30 cm,耕后及时耙耱。

2 施肥起垄覆膜

一般结合整地起垄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45~75 t/hm2、尿素300~40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20~1.62 t/hm2、硫酸锌30~45 kg/hm2。

采用秋覆膜(10月下旬至土壤封冻前)和早春顶凌覆膜(3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方式。覆膜前浅耕(耕深18~20 cm),平整地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机旋耕,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按幅宽110 cm×70 cm划行,可在小行中间开浅沟集中施肥,或施于地表,然后用犁向小行中间翻土开沟,形成小垄,把落在大行上的土移向大行中间形成大垄,小垄高15 cm,大垄高10 cm,也可用起垄机起垄。坡地按等高线划行起垄。垄起好后,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 kg在垄面喷洒防除杂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40%辛硫磷乳油3.75 kg/hm2加细沙土450 kg,拌成毒土撒施于播种沟杀虫。覆膜一般用幅宽120 cm、厚0.008 mm的白色普通透明地膜覆盖(切勿用黑色地膜),靠地边一侧用土压实,靠地一侧膜边应在大垄中间,用土间断点压,每隔2~3 m横压土腰带拦截雨水。第2幅地膜与第1幅地膜在大垄中间相接,相接处从下一大垄垄侧取土压实,依次类推铺完全田。覆膜7 d后,地膜与地面紧贴时,在垄沟内每隔50 cm打直径3 mm的渗水孔。冬春季加强防护管理,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揭膜。经常沿垄沟逐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

3 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海拔2 000 m以下的地区一般选择中晚熟品种豫玉22号、陇单4号、方玉36号、金穗4号、金穗5号、金穗8号等;海拔2 000~2 200 m的地区,选择中熟品种中玉9号、金凯3号、先玉335、沈单16号、酒试20、金象3号、富农1号、金穗3号、金穗7号、酒单4号等;海拔2 200~2 300 m的地区,选择早熟品种新玉10号、新玉35号、酒单2号、酒单3号等。

3.2 种子处理

应使用包衣种子,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一般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

3.3 播种

当地表5 cm地温稳定通过10 ℃时为适宜播期,海拔2 000 m以下的地区4月上旬播种;海拔2 000~2 200 m的地区4月中旬播种;海拔2 200~2 300 m的地区4月下旬播种。若土壤过分干旱应造墒播种,即采取点水播种的办法,为种子萌发出苗创造条件。采用玉米点播器按适宜的株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内,每穴下籽2~3粒,播深3~5 cm,点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吊苗、粉籽现象发生,并用细沙土、牲畜圈粪或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按土壤肥力状况和降水条件确定种植密度。年降水量300~350 mm的地区,以4.5万株/hm2为宜,株距35~40 cm;年降水量350~450 mm的地区,以5.25万~6.00万株/hm2为宜,株距为30~35 cm;年降水量450 mm以上的地区,以6.00万~6.75万株/hm2为宜,株距为27~30 cm。

3.4 田间管理

3.4.1 苗期管理春旱时期遇雨,覆土容易形成板结块,导致幼苗难以出土,使出苗参差不齐,所以出苗时要破土引苗。苗期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补苗,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幼苗2~3片叶时开始间苗,除去病、弱、杂苗;幼苗达到4~5片叶时,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株,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全膜玉米生长旺盛,常产生大量分蘖,这些分蘖不能形成果穗,只能消耗养分,因此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勤看,及时将分蘖彻底从基部掰掉或割除。

3.4.2 中期管理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在叶片达到10~12片时,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在玉米株间打孔追施尿素150~195 kg/hm2。

3.4.3 后期管理玉米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以及保护叶片、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肥力高的地块一般不追肥,以防贪青。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应及时追施增粒肥,一般追施尿素75 kg/hm2。

3.5 适时收获、翻耕

当玉米苞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及时收获。果穗收后搭架或入囤晾晒,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籽粒霉变,待充分干燥后脱粒贮藏或销售;玉米秸杆应及时收获后入窖青贮作饲料用。地膜一膜两用。

4 牛蒡子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一般选用植株生长旺盛,株高100~200 cm,繁殖能力强,花头多、花苞硕大的当地驯化牛蒡品种。

4.2 种子处理

选择籽粒饱满,无破碎、无虫害、无霉变的种子,过筛清除杂物及秕粒,晒种2~3 d后将种子浸入50 ℃的温水中,边放种子边搅拌,水温降到30 ℃左右后再浸种6~7 h,捞出沥干后播种。

4.3 适时播种

5月上、中旬玉米出苗后,在玉米大行中间按株距40~50 cm点播1行牛蒡子,每穴播种5~6粒,播深3~4 cm,播后镇压保墒。

4.4 田间管理

4.4.1 间苗定苗牛蒡子幼苗3~4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2株,发现缺苗应及时移栽补苗。

4.4.2 追肥灌水牛蒡子的根系发达,植株较大,经过1 a生长后土壤中养分消耗较大。为满足生长发育要求,第2年需追肥2次,第1次在幼苗返青后追施尿素150 kg/hm2,第2次在花期开始时追施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300~375 kg/hm2。根据土壤墒情灌水2~3次。

4.5 病虫害防治

牛蒡子虫害较重,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地下害虫可在播种时用毒死碑颗粒剂15 kg/hm2拌细沙土300 kg/hm2制成毒土随种子穴施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4.6 采收

第2年秋季牛蒡子果实呈棕褐色即成熟。牛蒡子花期较长,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应边熟边采,分次采收,可避免种子脱落损失。晒干后脱粒,去掉杂质即可。牛蒡子种子及苞带有细毛和钩刺,成熟后易脱落,粘附在皮肤上能引起疼痛和刺痒,采收时应站在上风头,同时尽量减少皮肤裸露。最好在清晨或雨后无风天进行,可减少毛刺散失。秸秆收后清除残膜,深耕耙耱整地。

[1]杜仲龙.临洮县高海拔区全膜双垄沟播饲用型玉米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3(8):50-51.

[2]龚又明,刘利根,宋科峰.牛蒡子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5(4):5-8.

[3]鲍雯雯,历淑芬,丛晓东.牛蒡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49-50.

[4]相建平.临洮县小麦、地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无公害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13(2):497-98.

[5]郭晓曦.康乐县地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2):44-45.

(本文责编;杨杰)

S513;S 567.23

B

1001-1463(2015)01-0078-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1.028

2014-09-22

韦玉霞(1971—),女,甘肃临洮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8993221378。

猜你喜欢

临洮县牛蒡子全膜
歼敌
陆上丝绸之路
星火燎原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临洮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