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与职业生涯规划
2015-04-15林丽芳
林丽芳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医学生择业过程的心理状况分析
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形态来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定义标准提高。同时,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岗位数量有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突显出来。其中,医学生群体因其从事行业的特殊性,要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择业及工作压力,由于缺少职业规划,导致了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职业岗位的选择较为盲目,容易遭受就业挫折。究其原因在于,医学生择业过程出现如焦虑、依赖、逃避、自负等心理问题导致了医学生群体的就业出现一定的问题。
1.择业焦虑心理。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面对重大问题的选择时,极易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的心态是心理预期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无法在经验世界找到对应物而产生的迷惑进而在寻找心理突围时产生的一种心理防御,焦虑通常以恐慌、逃避现实,害怕改变,固守传统等行为出现。对于年轻人来讲更是如此,传统的象牙塔是他们熟悉所在,而未知的职业生涯是看不见、握不住的陌生恐惧世界。造成这种心理的现实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们不知如何去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应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他们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和频发的医患纠纷过度恐慌,通过媒体所了解到的职业环境并不向往,对职称晋升等有关方面颇为担忧等[1]。总之,种种负面心态导致医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出现焦虑,这对其职业选择极为不利。
2.择业依赖心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优秀程度的唯一标准,而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认为只要是学习成绩好,就会有好的就业机会与幸福的未来。尤其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过于关注,却疏于灌输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描述与规划,或者把择业看成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水到渠成,造成学生面对未知的职业生涯的选择产生无所适从感。这份不适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以学习为中心的传统家庭把需要实践方能得来的知识从学习中分离出来,而在十几年的学习中,学生渐渐退化了自主的选择与改变的能力,由此不得不把择业的责任推给父母或学校,不懂得自己来选择和面对挑战。长期积累,就造成了医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的心理,不仅不利于自身就业,而且也不利于未来成长。
3.择业逃避心理。前面阐述过焦虑产生逃避,逃避面对改变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常态。虽然学生从小就被灌输学习好才能找到好工作的美好愿景,但当真正面对好工作的选择时刻到来时,惯性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粘性还是在这群不愿长大的学子中悄然生发并开始蔓延。毕业季来临之际,当医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要离开熟悉的象牙塔,即将走向社会中各个工作岗位时,通常会觉得难以面对未来的一切未知。另外,有的学生仅仅为了推迟就业,才不得已选择了考研、考博之路,钻研医学理论,而忽视很多临床经验的积累。
4.择业自负心理。自负从广义心理学上说来源于对自我认知的不足导致的膨胀。对于从小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部分尖子生,他们往往会产生优势的心理定势,并把学习的优势移情到任何方面;而现实的医生职业技能锻炼远远摆在他们战胜各种复杂考试与各类竞争者之后。医学生在经历了几年的专业学习以后,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不切实际的定位,往往在选择职业或岗位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甚至很多学生更希望留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发展[2]。这是传统的就业观念所导致的现象,更是医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定位不准确所造成的。有些医学生在考入国家重点医学院校时分数较高,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较好,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促使这类学生产生自负的心态。
二、医学生择业过程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医学生在结束校园阶段的学习生涯以后,就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考验。但对于国家扩招政策影响最大的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人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由于社会岗位相对有限,再加上社会变革、学校教育、家庭以及个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在面对日益尖锐的职业供需矛盾时,容易出现以上所提到的学生就业心理焦虑、依赖、自负等现象。这些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医学生顺利求职定位、步入社会的严重阻碍。所以,医学生就业过程中要正视这些心理问题所产生的根源。
1.社会体制原因。我国在二十世纪末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扩招政策以后,在为国内外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严峻的就业问题,待就业人数逐年增长。现阶段,几乎出现在人才市场中谋求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生,在人才济济的社会就业环境中,往往一个岗位的供给就有几十名大学生去应聘,甚至更多,毕业季的招聘会现场总是人山人海,一层压过一层。如此看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加速了学历教育的贬值,社会就业体制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变革的节奏[3]。
2.就业期望原因。对于目前而言,除了难以逆转的社会局面以外,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期望值过于脱离现实也是导致择业困难出现的关键原因之一。医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把个人的就业目标直接放在二级甲等及以上的医疗机构上,甚至托关系、找熟人也要尽可能挤进口碑较好的医院之中,似乎在那种环境就业以后,就预示着未来的发展畅通无阻。即使有基层或者社区医疗机构向我们的大学生抛出橄榄枝,大学生们大多因环境落后、地区偏远、薪酬不理想而不愿意去接受。招聘会现场基层医院的岗位总是少有人问津,只有个别当地的学生主动了解一下,并把这些岗位视为择业的后路。事实表明,很多去社区、去基层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能够认清形势,正确认识个人能力并做好职业规划发展,在基层医院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传统观念原因。对于新一代的大学生而言,传统观念在其心理仍旧根深蒂固,尤其是对所谓“好工作”的认知出现了偏颇,医学生认为,能够到国家公立医院从事工作较为稳定,且未来职涯规划也会十分理想,但并没有意识到国家政策已经给医学生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鼓励非公立医院的发展[4]。事实证明,近年来,我国非公立医院的发展势头良好,甚至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赶超公立医院。
4.家庭影响原因。部分医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传统,在当初选择医学专业的决定并非学生本身的初衷,而是长辈的选择,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职业愿望是否为医学,这就给医学生的就业埋下了隐患。学生的这种心理如若不加以调整,就会演变成一种被动的心态,在面对社会上的就业挫折时,设置会导致对未来失去信息的负面想法,不愿去主动寻找工作,更不愿与人沟通与交流,甚至不愿发展自身的其他兴趣爱好。
三、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
1.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涵,找准自我定位。通过对我国医学生出现就业困境原因的分析可知,要想提高医学生群体的整体就业率,就要使其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并找准医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
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要从待就业者自身的兴趣、个性等因素出发,结合自身能力、家庭环境进行通盘考虑,进而确定极佳的就业策略与方向,找到符合其发展的岗位与职业。建议医学生群体要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并且找准自我定位,同时,医学生要能够主动与社会相融合,做到与时俱进,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相关岗位上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5]。
2.熟知职业生涯规划步骤,确立医学生实际行动方向。第一,医学生要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医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自身的职涯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每个阶段的理想,脚踏实地的寻求发展之路,而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选择不符合自身能力的工作。医学生要能够明确自身理想,确立自身就业行动的具体方向。特别是在学习阶段扎实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这是就业前必须准备好的本领。第二,医学生要客观的评价医疗卫生服务类的就业环境,对工作岗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且能够了解到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岗位实操将差距迅速缩短,直至胜任岗位工作[6]。医学生要学会调整负面心态,正视就业问题。第三,坚定就业信念。由于年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选择就业时才发觉自己的心理准备不足,在突然感知到就业压力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有的学生从侧面了解到我国大中城市重点医疗机构中人员编制满员的情况,只有十分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挤进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就会有一种恐慌之感。再加上医学生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是很强,就产生了逃避的心理,甚至放弃就业选择。实际上,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及偏远乡镇对于医务从业人员的需求较大[7],但由于工作环境一般、医疗条件有限等原因,致使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这样的地区从事工作,有的学生认为去那里就业难以生存。所以,对于医学生而言,只要坚定就业的信念,实际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第四,积累工作经验,朝着理想岗位不断努力。社会实践要比理论学习过程要困难得多,因为当医学生刚刚迈出校园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免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医学生要认真且耐心地对待岗位上的工作,正确看到环境当中的晋升机制,踏实地在工作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成功必然会在下一个阶段等着大家。
通过对我国医学生就业状况的了解与分析,发觉到国内医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发展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医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出现焦虑、依赖、逃避、自负等不正常心态,导致该专业群体与社会岗位之间不协调的现象。对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虽然每个人对自身的定位不尽相同,但从大体上来看,需要医学生群体正视社会体制的变革、适当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摒弃传统思想中不正确的就业观念,才能逐步找到正确的自我定位,规划好职业生涯,促进个人的未来发展,为社会贡献出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亚宁,荆雷.医学生就业困境中的心理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7):665.
[2]程向晖,薄茹,张东升,等.医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5):104.
[3]张斌,张华.医学生就业观念偏差的原因分析及引导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增刊):19.
[4]李晓.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88.
[5]赵敏,冯磊,倪守建,等.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217.
[6]王锦溪,张辉.医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0,(5):16.
[7]李梅,王威威,王克霞.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指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增刊):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