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对伦德标准与时俱进的新定义

2015-04-15姜滢陈浩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伦德个体标准

姜滢,陈浩宇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中国梦”理念的提出,在释放人的发展潜能方面,可以说它更新了伦理与道德的原则内容,帮助人们克服教条式的观念行为的局限,激活个体的内在能量,并且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增强个体践行的自觉性,使实践方式更易于人们接受,而且增强了自主能力,缓和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矛盾,使精神文明更加具体化,丰富了中国梦在新形势下新的伦德标准,推动新的伦德标准基础并孕育新鲜的价值观内容,使中国梦下的新的伦德标准成为新时代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最终实际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一、释放人的发展潜能

1.更新伦德原则。中国梦体现了伦德标准要求促进经济基础发展与上层建筑的新意识形态内容,提升了时代伦德原则的高度和广度,中国梦赋予的新伦德原则自主、自由和创新的新内涵推动伦德原则的时代民族化发展。中国梦的新伦德完成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双重积极促进。中国梦既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所决定的文化发展要求,同时也是生产力决定下的对时代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新认识的反映,或者说,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步性的具体体现。中国梦从广义上定义新伦理的内涵是在经济政治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保持宏观到个体的从理性到感性的反映与人的观念和行为的社会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与时俱进的平衡与稳定的发展。既有规定性又有动态性,因此,中国梦体现的新伦理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道德方面的反映,即体现物质文明在整体群体和个体不同层面的表现与要求在道德和人际关系上的反映。这可以表现为对财富的生产和获取的合理和公平伦德的认可程度或标准。同时,有体现在原有伦理道德上的发展的既符合原有传承体系和民族文化特点,又体现对现代先进规律性要求,促进生存发展的内涵。

2.激活个体内在能量。中国梦在原有的传统的伦德观念的基础之上,帮助人们克服传统观念教条式的封建政治为维护统治对民众所设立的多数只能被动接受而几乎无法显示个体观念行为的种种局限,实现思想解放的持续深入发展,使个体能够在认识的发展中,明确现实条件下的动态性与多元化发展的自主定位方向目标,获得支持的发展动力和能量。在旧有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如果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发展不能够同步,就会产生虽意识形态进步而没有客观物质基础或者人们在经济的发展的前提下不能对时代进行准确的把握。中国梦在新的伦德标准与时俱进的具有前瞻性与动态发展性的过程中,用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构建了使个体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得到很好地协调的效果的思想模式,使个体更加明确的理解和把握时代的脉搏。中国梦在与当下经济政治的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下,不仅减少了个体理想与整体利益之间,观念导向与目标实践之间在某一领域不能达到同步性发展的固有矛盾,而且让社会主体能够以更加解放和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发展与解读旧有的伦德标准中的规律性因素,以达到其过去难以达成的伦德功能,并在新时代条件下实现能量的释放。

3.准确反映规律。中国梦确立了使传统的伦德标准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为适应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而进行调整的原则,实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发展差距的一致和促进的新导向。一个国家思想意识形态当中所需要的适应经济发展的现状的理论发展,尤其需要独立的探讨符合国家民族性,历史性的究其始末的发展模式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新观点。中国梦在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辨精神并与伦德标准的从古至今发展历程中,对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本质的认识规律有了一个让民众更易于接受的新理念。中国梦在新的角度使抽象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看起来是有利的内容,通过在实践的层面上的落实而发现其具有动态性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内在规律。就世界范围来看,仅仅通过简单的伦德标准的解读或者照搬照抄其他民族的民主政治,道德观念的指导是无法稳定的,也难以一种超越的模式来发展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实力。

二、增强个体践行的自觉性

1.实践方式更易于接受。中国梦在一种思想变革的情况下为国家和个体找到动力来源,使追求经济腾飞与人民的生活改善、精神与物质的进步、外在环境与内部自我环境的和谐相处,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等口号要求更加贴近大众,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动力源的支撑点与兼容力,发现能够托起中国梦伟大践行落实的平台。树立不是高高凌驾于大部分人们思想层面之上的一种让人们更易于接受和践行的理论观,并且内化成为个体服务自我与服务他人的内在力量,这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方面就有了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与国家实践活动中会有不断提高的认识论与实践观指导下的行为。

2.促进伦德标准内化的自主性。中国梦发挥与时代共同前进和在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是激发蕴藏在人民心里,希望通过改革落实能够反映物质基础发展与精神意识形态取得卓越成就的殷切期待而可以促进经济建设飞跃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正能量要转化为一种能够落实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实践意义上的表现为一种客观实在的存在形态,必须要内化和激发释放出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自觉的内在能量。当这种正能量在多角度多元化多领域下能够内外结合的表现在中国传统伦德标准与现代新的伦德标准的对比与联系的关系中的时候,就更加能够凸显中国梦所带来的正能量的一种密度的提高。

3.社会要求与个人发展矛盾趋于缓和。中国梦是让人们有一种在社会发展形势影响下、每个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教育要求下的三位一体的对立统一。在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双向互动中,个人有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更有一种大趋势的教育要求。中国梦在一种新的伦德标准要求的影响下,使教育者、受教育者与社会发展要求矛盾运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因多种因素导致的超前或落后或不一致的现象有一种更加自觉和易于接受的心态进行疏导。社会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全面化的在经验体系之下进行重新评估与评价之后,建立延续和发展的一种自我否定情况下的创新运动。中国梦立足于中国化的现实主义理论对伦德标准新定义主要表现为由传统道德的注重内在修养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突出创造性的条件下对个体进行既满足社会财富创造需求的同时又是实现个体目标使其二者能够达成良好协同的新的文化标准的反映。中国梦与新的伦德标准正是在这种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矛盾变化之中不断革除旧有的、陈腐的束缚,使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一种相对“对应”的趋同认可的一种缓解诸多矛盾的调和剂。这样人们对于中国梦下的新的伦德标准就会有一个更加易于把握的通道和工具。

三、实际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1.中国梦新的伦理标准使精神文明更加具体化。中国梦反映了一种在兼顾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前提下,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今等一种对时代准确把握下的把直接目的和准确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但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定义为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衡量的硬性指标,它表示在一种理想并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前提下对本国乃至世界的一种应有的状态并结合本国实际与现实条件下的一种准确的概括,也是由于能够清晰地分析与把握国情。认识人类、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规律的应有水准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使其在保持原有的内核真正价值不变的前提下,以一种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状态下使中国梦下的新的伦德标准以互相促进不断更新的面貌进行展示。中国梦在某一程度上能拓宽其他领域的范畴概念,是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自我认识教育与他人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等范畴在新的伦德标准中的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结晶。它不仅可以落实在实践基础上,而且又为人们更加深入探索与丰富对新的伦德标准的认识提供重要的工具,使其依据在指导实践和认识作用中的范围大小和认识强弱有一个更好地结合和深刻的理解与运用。使其能够真正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控制社会自发影响与协调社会积极影响,使个体乃至国家向这一理想状态更进一步。

2.中国梦孕育新鲜的价值观内容。中国梦使不同于基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美国梦或生活化价值观的欧洲梦的一种价值基础有异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民族的梦、全体中国人的梦。一种价值标准在承载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文化基础之上与其他地区尽管会存在有共同、共通、可以借鉴的内容,但是由于在本国与外国的基础与影响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根本不同,使本地区的意识形态或价值标准亦不能等同,中国梦也是如此。新的伦德道德内涵标准,使其不仅更好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五千年传承的精神内核,更易于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将有一个新的融合与传播并立足与实践。对人们在历史过程当中对伦理与道德等由于种种原因被蒙蔽、曲解或误读有一个与时代最贴近的解读,而通过种种方式的社会化,使这种在新的伦德标准影响下的新的价值观有了更新的活力与力量。

3.中国梦丰富发展了新时代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自人类诞生以来很早产生的关于对价值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下的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价值观点、看法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关于义与利或祸福利害关系等等与价值评价相关的种种理论与不同形态或不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价值体系碰撞、冲突、演进、发展过程中,使中国在以独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所包含和展示的价值评价体系有了看似自然却又有一种内在规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如今,中国梦的提出,使新的伦德标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有了新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的解读,由于其具有社会历史性,它绝对不会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下的伦德标准与道德观点,也不会等同于封建社会下的封闭性的,大部分仅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伦德观点,更不会等同于原始社会亦或奴隶社会蒙昧的思想道德意识。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的能够协调好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一种突破性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80.

猜你喜欢

伦德个体标准
名家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专利缴费日的确定与裁判规则的遵守——兼评伦德简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纠纷案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9岁男孩和1500杯柠檬水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