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京津冀和谐发展
2015-04-15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期盼京津冀和谐发展
本刊编辑部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为本已炙手可热的京津冀再次加温。京津冀协同发展,它注定会成为今年、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流行热词和关注的焦点。
京津冀三地间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均收入、教育程度等方面都能够充分体现,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笔者生长在北京、天冿和河北三省交界之地。其实在记忆中三地本没有区别:头顶上是同一片湛蓝的天空;脚下是紧紧连在一起的生长着同样植被的土地;清清的小河从北京弯到河北,又弯到天津,分不出哪里是界。三地之间亲戚套亲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差别是在母亲把我晚上做功课用的旧提灯送给邻村的表弟后才意识到的,那盏提灯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再用了。之后,村里通了公路,通了汽车,但都不是通向邻近的村子;再后来,村里家家都装上了自来水,而邻村仍在使用那吱吱作响的辘轳……同样的村庄,被人为贴上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个不同的、无法更改的标签。
岁月不停流淌,差异也被不断发现:相连的路一段铺上了沥青,另一段很长时间仍是土路;路两旁笔直的白杨在某一点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零乱的灌木;原本清澈的河水从个地方忽然变得污浊不堪。
三地间差距的扩大也带来了彼此之间的掣肘:大城市病不断加重,贫困问题无法解决,污染排放物相互影响……三地毕竟彼此相连,相同无法完全抹去,许多时候,人为造成的同一区域(京津冀从自然地理角度其实应被视为同一区域)内部的差异终究不会那么彻底,譬如环境和生态——三地的人们仍然呼吸相同的空气,因为雾霾不可能把三省的界限搞得特别清楚。
如今,打破三地之间壁垒的发令枪已经鸣响。这片只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二的土地,原本山水相连;生活在这一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八的人们,原来血脉相通。合理布局三地间的产业,加快三地间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建立三地间环境的联防联控,达到三地间的经济、人文和生态环境的真正融合成为人们新的共识。期盼京津冀紧紧联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