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4-15王萍
王萍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萍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大学语文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目前可以使用的多种版本教材外,还有一个运用什么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的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理论、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理论、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认知学习角度上,同时还要培养情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主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应用”的能力等理念,给大学语文教学一种全新的启发,这几种观点得到很好的落实,会对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学语文;建构主义;教学观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对于专业学习汉语言的学生来说,太浅太杂,对于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游离于本专业,表面看来可有可无,但它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本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观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发,对它的深刻解读,会直接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反对采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目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强调教学内容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因为学习是一个人具有个性化的自我知识建构过程。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建构知识的需要,而开放教学内容,则有利于师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客观世界,并且将留有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使之能够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将他们关于教学内容的构想纳入到教学中去。
目前较通行的大学语文教材体例各不相同,1981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中玉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分成九个板块: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读书与写作、附录。每一部分既有文选,也有文学史概述。修订四版,加了现代与外国的篇目,体例没有变化。这一体例更倾向以史为线索编制大学语文结构。
1996年7月,由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共分9个单元。各单元组合的基本意图依次是:人格修养;人生感受;爱国情怀;社会政治;亲情乡情;恋爱婚姻;登临怀古;写景状物;谈艺论文等九个方面。这个体例更强调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还有如吴跃东、王传鸯、郭圣言主编,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新编》,则把大学语文分为文章学、章法学、写作学三大部分。文章学主要是讲文章的源流问题,章法学主要是讲文章的构成问题,写作学主要是讲文章的制作问题。这个体例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尽管教材编写过程中,因为培养目标倾向不同,而产生各种体例上的差异,但是依照建构主义教学观,都不可以就教材固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因为大学语文教学往往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因为专业不同、情趣不同等原因,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积累也各不相同,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必须注意到这种差异。因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按照任何一种培养目标编制的教材,都不可能真实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行教材开放是必要的。教材开放具体说来有两种主要做法:首先,对教材要有所侧重,其次,对教材要有所增减。大学语文教学,不可以因为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同样也不可以因为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者就应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开放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存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的途径之一是采用问题教学法,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题。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提出的问题往往异彩纷呈。教师在应对这些非预设、复杂多变的问题时,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就会捉襟见肘。对于学生的问题可以有三种处理办法:一是教师当堂能说清楚的,就要解答清楚;二是对学生建构知识有促进作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使问题延伸成教学内容,因为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比平淡无奇地叙述知识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三是课堂上解答不了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寻求答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延伸为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既然认识是自己建构起来的,只有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建构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解释、自己的需求基础之上,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才会进一步激活学习热情。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两方面干预:一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有效的干预,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主动的学习大学语文意识。教者不只是传授知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只是学生的问题,教者是有责任的,是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意识没有实施有效的干预。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大学语文知识呢?这需要教师从大学语文本质目的中寻求。从工具说诠释大学语文的功能,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语言交际是每个人生存必备本领,语言交际能力越强,往往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提升人的精神品位的重要途径,人要诗意地活在世上,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人准确而有技巧地表达思想观点、表达内心情感,不仅可以更好服务社会,也可以增加人格魅力。在学生认识到大学语文魅力所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行为,使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自信,悦纳知识,这样就使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被动的受灌输,而是主体意识觉醒后的主动摄取、自觉探求。二是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实施有效干预。从大学语文素质教育功能来讲,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而且积淀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量的精神成果,它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社会成员道德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大学语文恰好给每一位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人文素养的平台。要利用大学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丰富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教育。
三、大学语文要体现教学目的多元性
大学语文教学除了引领学生进行知识认知,建构知识之外,还应有多元化的目的。比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知识,情感也是有意义的。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情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学习注意的持续都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乐趣,也应该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习情趣对学习的作用提到这样高度认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理论思维、逻辑思维与兴趣完全是两个层次的概念,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其次,兴趣是伴随人的终生的,人可以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却不可能在某一个生命阶段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所以,只要生命中有兴趣存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具有普适性。大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是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再如,要教给学生获取认知世界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之终身受益。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学习者需要同其他人联系,以便对如何建构客观世界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识。自主学习是必要的,因为通过自主学习的训练,会使学生学到自己摄取知识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必要的,因为研究会使学习充满兴趣,会开启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的智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正是通过以上三大学习方式的倡导,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型社会中终生受益。
四、大学语文教学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性
建构主义教学论主张,教学应力求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而不应该限于外在的灌输。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应用”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与经验交流是重要的。这一方面可以更加促进心得与经验交流者的自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热情,因为经验介绍者就是我身边的人,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组织辩论、演讲等多种赛事是必要的。因为赛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如开展课堂演讲比赛,学生在编写演讲稿过程中提高了组织材料撰写文章的能力,在演讲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评议同学演讲成绩时,提高文章鉴赏与语言表达评价能力,一举多得。
如此等等,培养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应用”的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不一而足。
中国传统功夫认为一个武术名家,不仅要传授给徒弟武功套路,更重要的是教给徒弟这些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怎样在或进攻或防守的搏击中发挥作用,怎样在兔起鹘落的瞬间克敌制胜。只有这样才能算一个真正的武师,才是传授武功的最高境界。在建构主义教学论看来,这就是培养“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应用”的能力。这是每一位大学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进行学思想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Concept i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Wang Ping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 Liaoning,118003)
Whether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can get good effect or not,not only depends on various editions of textbooks we used,but also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we adopted.Constructivism teaching concept advocates open theoretical theory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ents'principal status.Ialso stressed that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be limited in cognitive learning,and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developing interest,learn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which is a new enlightenment o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If these views can be well implemented,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Chinese will be improved.
College Chinese,constructivism,teaching concept
G641
A
1674-0416(2015)02-0088-03
[责任编辑:谢敬囡]
2014-12-26
王萍,女,1966年生,辽宁丹东人,讲师,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