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藏书剔除标准简论
2015-04-15王玉红
王玉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73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藏书剔除标准简论
王玉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732)
[摘要]图书馆的藏书,只有在不断地剔除更新中,才能保持其活力。但是这项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其中藏书剔除标准一直难于确定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在制定藏书剔除标准时,除了要根据藏书的借阅率之外,还应引入读者类型分析,并以此作为藏书剔除的重要参考。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藏书剔书标准。也才能体现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藏书剔除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作为文献依赖型的学科,其所属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始终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而藏书建设不仅包括藏书初选的采访、加工的整序、典藏的使用,理应还包括剔除的更新。所以,支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关键,是通过快捷方便地服务于科研读者,使藏书经过科研读者不断借阅后存优汰劣地剔除,始终处于流动和变化之中,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而读者的选择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累积和保存优质藏书的筛选标尺。这样即能不断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服务水平,又可以不断优化其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体系。“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图书馆中生长着有机体的主要部分就是图书、读者和工作人员。”[1]因此,图书馆藏书保持活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剔除更新,而最能让剔除更新成为有效手段的方法,就是读者不断借阅地选择。“藏书剔除和图书选择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剔除没有选择,或者只有选择没有剔除,都是不可想象的。二者使馆藏保持有效性和新颖性。”[2]现在图书馆也多是以读者的借阅率作为藏书剔除的主要标准。
一、图书馆藏书剔除标准难于制定的原因
目前,图书馆界一直也没有制定出针对性强,有可操作性的藏书剔除标准。其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图书馆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将藏书数量作为评判图书馆级别高低的唯一指标,藏书剔除不仅要消减已有的固定资产数额,更是减少了藏书的数量,这必然要降低图书馆的规格。这种片面的政策导向是藏书剔除往往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它无形之中加剧了对藏书剔除工作的轻视和懈怠,妨碍了图书馆藏书的剔除和更新。
第二,藏书剔除标准的制定存在着难以平衡把握、科学合理的实况。因为:
①藏书剔除不仅是图书馆的内部工作,它与其服务的读者密切相关。图书馆要从藏书比例的均衡、品种的齐全、学科的系统来考量,读者则从自身所需要的藏书是否收存,借阅是否方便着眼。这两种不同的角度使藏书剔除的标准难于周全。
②在已有的藏书剔除研究中,提出的剔除原则、范围、标准等,都不免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对于藏书剔除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例如,要剔除“内容陈旧过时的藏书”。可“陈旧过时”怎样判断?是以出版时间还是以其学科的衰萎来决定取舍,对此没有任何深入细致的标准和说明。
又例如,要剔除“利用率低的藏书”。那么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偏冷学科,以及一些濒临失传语种的藏书,只有少数个别的研究人员使用,或者暂时还无人,但是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存在着极大借阅的可能性。对于这类利用率低,却又极富学术价值的藏书,肯定不能依据借阅率的低少草率剔除。由此可见,藏书剔除标准的制定相当复杂和困难。
③藏书本身属于精神文化性产品,不像物质技术产品那样能精确地衡量和评判,其精神文化方面的价值,需要等待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才能逐渐显现出来。这也就必然造成对于藏书价值判断的困难,同时也造成剔除标准制定上的困难。
因此,衡量藏书的质量和价值是一个非常复杂又始终没有完满解决的问题,要制定出一个统一的适用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剔除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出路何在?唯一可行的是不同类别的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性质和读者类型,在按照图书馆藏书剔除工作所确定的目标——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完善藏书体系,提高读者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不断探索,制定出细致明确,有效可行的藏书剔除标准。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藏书剔除的一般标准
美国图书馆学家斯坦利·J·斯洛特在其所著的《图书馆藏书剔除》一书中列举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馆藏书剔除的主要方法:主观剔除法、书龄法,滞架时限法、数学方法和组合标准法。并认为“在决定一书剔除或保留时采用的基本标准称为‘滞架时限法’,该时限通过估计或度量一书在连续两次使用之间留存在书架上的时间长度而得出。笔者业已发现,该标准是预测图书使用的最佳标志。”[3]简而言之,“滞架时限法”就是把读者的借阅即藏书的使用情况,作为藏书的剔、存标准。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借阅率将藏书区分为“核心藏书”和“非核心藏书”两部分,“核心藏书”是要保留的,而“非核心藏书”是可剔除的部分。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大多也采用藏书借阅率作为剔除的主要标准。这种标准的价值在于,第一,现在图书馆都使用计算机借还藏书,藏书借还数据随着藏书的借还会自动存储在计算机中,使得藏书借阅率统计非常简便易行;第二,藏书借阅率不但是可以量化的指标,而且是实际操作中非常易于实行的指标;第三,一般而言,藏书的借阅状况是其内在价值的直观反映和充分体现。而更为重要的是,“书是为了利用的”,[1]8“确定图书馆内一书对社会的价值,正确的方法是看该书的使用情况。”[3]105这句话实际上就意味着,读者借阅才是图书馆藏书价值的真正评判标尺。在此前提下,根据藏书的借阅率作为制定藏书剔除的主要标准,就有了充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不过,若仅凭藏书借阅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的藏书剔除标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首先,从读者方面来讲,这类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是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采访购入、加工整理、典藏服务的,是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需求为第一要务,而形成了特定的藏书结构和体系,与一般图书馆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的读者却并不仅有研究人员,其中还有相应的科研管理、科研辅助人员以及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对待他们的藏书借阅率应如何评价、考量?是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其次,从藏书方面来说,那些很少有人问津的藏书往往并不比经常被借阅的藏书绝对价值低,因为①常用书许多图书馆都会收存,通过馆际互借即可得到。而那些偏冷学科,濒临失传语种的藏书,只有极少或根本没有图书馆收存,非常地不易得见。②是这些稀见书在某些特殊专业学科的研究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再次,从学科方面来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是依循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特点来建设的,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但门类繁多,而且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虽然有些专业比较狭窄,比较冷僻,但又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上述这些具体情况,仅以借阅率为根据制定藏书的剔除标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设定其他的条件,来完善这种标准。
三、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读者类型分析
研究人员既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服务的重点,我们就应该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他们的各种具体情况,其中包括他们对于藏书借阅的某些规律,据此来完善其图书馆的藏书剔除标准。相较于公共和高校图书馆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作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其任务明确,就是全力为所有研究人员提供藏书保障,其服务的读者主体是各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及研究生;此外,也要接待科研管理、科研辅助人员和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的藏书借阅。下面我们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读者情况,对于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藏书借阅对藏书建设的主导性关系,科研管理、科研辅助人员和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藏书借阅对藏书建设的补充性关系,做一番具体的读者类型分析和研究,以期获得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人员及其阅读特点。第一,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受教育程度整齐,都经过很系统完备的学术训练,学历都在研究生以上,而且外文阅读能力强,因此,他们对于文献的选择和利用的能力都很强。第二,由于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学术环境的不断改善,他们对于学术信息需求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他们的藏书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不仅中外需要广泛的横向比较,而且古今需要纵向的整体贯通。第三,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而转变,以便追踪国内外学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推向前沿。第四,研究人员的阅读属于研究学习型,并且是全日制的,研究是阅读的主要目的,所以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展新的领域。
研究生及阅读特点。第一,研究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思想活跃,而且外语熟练,初步具备了专业书刊的阅读能力。第二,他们是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身兼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研究能力的双重任务。第三,研究生学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们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撰写毕业论文,以对某一个专业某一个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论证来进行具体的学术训练。所以,必须广泛搜集查阅大量资料,掌握本专业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以及目前该课题的研究水平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第四,他们的阅读属于学习研究型的阅读。第五,他们的阅读也属于全日制阅读。
科研管理及科研辅助人员的阅读特点。第一,这部分人员一般都受过大学教育,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素养,阅读的范围主要与工作有关。第二,为了能够胜任科研管理和科研辅助性的工作,他们需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演变趋势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需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第三,他们的阅读属于工作学习型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日常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第四,他们的阅读以业余时间为主。
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的阅读特点。第一,行政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党性和行政工作能力,经常组织党政工作方面的学习活动。第二,后勤服务人员多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由于受图书馆专业性质所限,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基本没有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工程技术、消防、医务卫生、餐饮等类藏书,其阅读只好在图书馆现有的类别中去寻找。第四,他们的阅读多属于欣赏娱乐性阅读,也以业余时间为主。
四、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体的读者类型制定藏书剔除标准
在大致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四种类型读者的阅读特点后我们发现,读者的藏书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其中主要是专业层次深浅、专业领域和不同读者类型的差异。
从专业层次深浅讲研究人员、研究生同科研管理、科研辅助和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研究人员的创新是其研究的出发点,提出新问题,进行系统论证是研究的最终目的。所以中文的原始资料和具有新见的研究型论著都是他们需要的。就研究生而言,他们的藏书利用有着双重层次和明显的阶段性。前期学习时段政治理论、专业研究型和高级外语类的教材是他们需要的。后期研究训练即撰写论文时段,与他们研究相关的论著、期刊,相关的国内外的研究信息是他们要查阅的。以上两种读者需要藏书的特点就是研究性、专业性和求新性。科研管理、辅助人员阅读重点是在对人文社会科学历史演变、发展趋势等概况性的了解,所以人文社会科学通论性、概述性和学术史类的论著,相关的年鉴、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是他们需要阅读和查阅的,此类读者需要藏书的特点是专业性的学术史和工具书。行政管理人员党政方面的学习,需要政策性和行政性的章程、文件,及时事性的学习资料,这类书籍也是图书馆应酌情配备的。后勤服务人员的欣赏、休闲性的阅读就都集中于图书馆现有的,阅读门槛不严格的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方面了。这两类读者的藏书需求具有时事性和随从性的特点。
从专业领域讲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人文学科更偏向于精神文化方面,民族地域性的特点显著,继承和延续性较强,其研究主要依赖历代的典籍和文献,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度相对疏离,量化研究开始引入,研究成果汇集而成的文献数量庞大,大部头的、理论性的论著众多,且半衰期很长;社会科学则偏重于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性建设和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除了部分的理论性建构外,多为有针对的策略性研究,对于各种档案、文件,统计数据、报告、年鉴等有迫切的需求,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考察,研究趋势的量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与社会现实关联度紧密,其文献的半衰期相应较短。
就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类型而言,则是具有主次之分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是重点读者和首要服务对象,科研管理和辅助人员是次要读者和服务对象,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则是又次要的读者和服务对象。显然,图书馆是以读者为本的,这是“以人为本”精神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从宏观上讲,就应该按照读者的主次结构来规划、布局,同样道理,藏书的剔除标准也应该根据读者的主次与需求的轻重来制定。按照图书馆服务读者的类型来作为藏书剔除标准的依据之一,这无疑为藏书的剔除更新找到了一种比较实际可靠的基础,可以使由此获得的藏书剔除标准更加切实可行,科学合理。
具体来说,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所需要的藏书存在着起码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这些藏书相对稳定,有其系统性或系列性,尽管数量巨大,但每一种或每套藏书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深度。而且专业类型是随着学术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一些热门专业的藏书借阅可能会逐渐减少,一些原来冷僻专业的藏书借阅也许会突然增加。这就提醒我们,涉及学术研究的藏书应根据需求量,按开架、密集排架分别典藏。从排架的方式上将热门的借阅率高的专业藏书和冷僻的借阅率低专业藏书区别开来,将前者开架典藏,这样不仅为热门专业和借阅率高的藏书提供宽裕疏朗的空间,即便利于读者的查阅,也提高了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冷僻的有相当高学术价值的专业藏书,闭架密集排架典藏,即节约了书库宝贵的空间增加了藏书典藏的数量,也仍然能满足少量的、不可不查阅和外借的不时之需。二是藏书总体在数量上会不断膨胀,这是学术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膨胀所反映的正是学术研究的正常积累,没有这种积累势必会阻碍学术研究的发展。这种积累的价值反映在藏书上,就是学术性藏书数量的不断膨胀。因此,为稳妥起见轻易不要对原始资料和学术研究性藏书做剔除处理,尤其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性论著,以免伤害到这种学术积累。至于这类藏书的数量膨胀如何解决,那应该另寻出路,例如进行必要的数字化处理等。
此外我们要知道,这种不做剔除,按需求区别典藏,也是藏书剔除的一种标准。在这方面,藏书借阅率的作用是很小的,如果只以它作为藏书剔除标准,肯定会伤害到上面所说的学术积累,影响到整体藏书的质量、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而影响到学术研究本身。这样一来,就必须参照读者的类型及其不同时期、阶段所显示出来的对于藏书需求的特点,从不同的阶段和特点出发,我们才会有确实的根据,克服盲目性,把藏书剔除标准制定得科学合理。
关于科研管理、科研辅助人员以及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所需求的藏书,通过上面的读者类型分析可以看出,它们起码也存在着两个特点。一是再版、修订频率比较高。那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通论性、概述性和学术史的论著,相关的年鉴、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在不断地再版和修订,各种党政文件、时事学习材料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还有流行的文学读物和时尚人物的传记也再不停地新撰叠出。这种藏书和与它们相应的读者,就有着不断更新的需要,而对于图书馆来说,也就必然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对于这类藏书进行不断的剔除更新。二是这类藏书在数量上具有很强的伸缩性。由于这种类型的读者并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图书馆服务的主体,他们所需要的书刊在藏书中的存在是必要的,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这类书刊往往数量过多,有些内容已经很陈旧了。在这方面,根据借阅率来制定藏书剔除标准就是很有效的做法,应适当加大对于这部分藏书的剔除数量。
不过,即使这样也必须参照读者类型的分析,因为忽略了读者类型的特殊性和他们工作的需要,必然会增加藏书剔除标准制定中的盲目性,会出现“一刀切”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这类读者对于藏书的利用,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既然科研管理、科研辅助人员以及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是研究单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他们不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但仍是图书馆必须提供优良服务的对象,在这点上,他们与研究人员本质上没有丝毫的差别。
综上所述,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因其任务是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藏书保障,服务对象即读者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在制定藏书剔除标准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按照一般图书馆的做法。除了要根据藏书的利用率之外,还应引入其他的要素,而读者的类型分析可以说是其中很重要的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图书馆对于“以人为本”精神的贯彻,体现其真正为科研人员服务、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也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好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藏书剔除标准。本文在这个方面只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希望能够借此抛砖引玉,使这种探索不断地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 阮冈纳赞著.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王先林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308.309.
[2] 沈继武,肖希明.文献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252.
[3] 斯坦利·J·斯洛特.图书馆藏书剔除[M].陶涵彧,庄子逸,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44.
(责任编辑:蒋萍)
【图书与评论】
Basic Discussion on the Elimination Criteria of Collected Books
for Research Library of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WANG Yu-ho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Abstract:Only by continuous elimination and updating, can collected books in the library bring vitality.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its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most prominent one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elimination criteria of collected books. When making elimination criteria for the large research library of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it should take the borrowing rate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reader's type, which will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tial factor in eliminating books. Only through this way, can it make criteria on eliminating collected books for the large research library for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and realize the purpose which is “people-oriented”, and serve the study of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better.
Key words:Large Research Library for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Eliminating Collected Books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5)02-0122-05
[作者简介]王玉红(1963-),女,山东莱芜人,图书馆员。
[收稿日期]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