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

2015-04-15薛玉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强国中华民族价值观

薛玉成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体育课部,湖南 衡阳 421002)

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

薛玉成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体育课部,湖南 衡阳 421002)

面对学界关于文化自信的众多解释,通过梳理文化自信的提出过程,并综合学者关于文化自信的解析界定出文化自信的概念。准确地界定文化自信的概念是提炼文化自信现实意义的理论前提,二者统一于文化主体的社会实践。文化自信内在地包含本来、外来和未来三个维度,而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在于:文化自信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碰撞的理性支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观念前提,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中国梦”的内在张力。

文化;文化自信;概念;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信息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因此,我们国家极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较为关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过程

从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1]这是首次明确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首次提出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3]进一步强调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4]然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

究竟何谓“文化自信”?国内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刘云山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5]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传统优秀文化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先进文化要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对外来有益文化有一种兼容并蓄的交流、吸收和改造,对未来文化发展要有一种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如果从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三者的关系来看,文化自信是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思想成熟的表现形式,在文化上则表现为知己知彼的高度自觉,而实现文化自强则是文化自信最终目的。因此,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自觉,一方面它表现为对自身优秀文化的一种自觉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自身先进文化的大力宣扬。

由此可见,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肯定的真挚情感,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以及扬弃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文化自信的概念可以分解为三个维度:一是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正价值和正能量,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得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二是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主体能够从世界发展大势、文化建设自身的良好局面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拥有坚定地信心,创造与本民族未来生活相匹配的新的民族文化。三是文化主体对西方外来文化理性地“扬弃”。文化主体能够肯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优点,能够拥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吸收借鉴的态度、转化创新的能力,能够站在自身文化建设的立场上,把西方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纳入到中华文化自信范畴,最终对西方外来文化保持理性地“扬弃”态度。

文化自信内在包含着传承、开放与超越,即继承传统、吸纳外来和走向未来。这就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坚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辩证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文化的发展前景。文化自信本质特点,在于对待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及不同文化融合的心态和信念,在于对待文化的态度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是民族和国家心理所要达到的成熟度。伦理精神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关键,价值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内核,理论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灵魂,而文化主体的认同感、自豪感及归属感是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

三、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信息的全球化背景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自信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碰撞的理性支撑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带来了相互依赖的“地球村”,同时也带来了世界多元文化之间冲突和碰撞。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为频繁,多元文化冲突频现,西方强势文化更加肆虐地对中国进行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我国的文化安全遭遇严重的挑战。

一是应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碰撞的需要。一方面,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愈演愈烈,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影响潜移默化,部分社会个体拥有多种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严重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造成国人的信仰危机和文化自信缺失。另一方面,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和当代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相互交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着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文化的一元化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不断,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世界多元文化之间冲突和碰撞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危机,极易威胁到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二是应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出现新变化的需要。一方面,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蚀方式更加隐蔽,主要是通过话语媒体、教育交流、互联网以及服饰饮食等对中国进行价值观、生活方式的渗透,其目的就是削弱民族文化传统对社会不同文化群体的凝聚力。可口可乐、肯德基、苹果等外国知名品牌的涌入中国,其影响远远超过商业产品本身。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蚀影响更加严重,西方文化通过各种输入途径大量地涌入中国,使西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对中国人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文化价值观,引起民族文化认同危机。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受到挑战,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面临着风险。三是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挑战和风险的需要。文化安全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和处理文化关系的问题,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和风险。一方面,思想价值观念安全面临挑战,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推崇“普世价值观”对国人的价值观进行腐蚀,企图通过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来代替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安全面临挑战,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巨大的话语优势排挤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最后,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从未间断过,他们不仅利用传统以及新兴媒体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削弱,以达到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文化自信则是应对文化安全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观念前提

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大国地位不对称,文化话语权更有待于加强。当前我国的文化现状不够乐观,冷落民族传统文化、盲目热衷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缺失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大肆奉行历史虚无主义等文化乱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冲击。

一是解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冷落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却受到不少国人的漠视与冷落。一方面,部分国内人民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市场价值,部分国内人民不愿意了解民族传统文化,造成这一群体民族文化知识缺乏及民族认同感缺失。另一方面,部分国内人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够礼敬,这一群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够恭敬,爱国主义观念淡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敬佩,民族文化自信心严重不足。二是解决西方外来文化受到推崇的需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国内人民盲目推崇西方文化,正如学者余英时对他们的评价:“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了解中国传统为何物”[6]。一方面,部分国内人民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热衷于美国的“三大片”(芯片、大片、薯片),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情有独钟。另一方面,部分国内人民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对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度,严重削弱了民族认同感,同时使他们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三是解决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受到冲击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容易导致人们陷入迷茫,再加上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人们对主流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容易产生怀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在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导致部分国内人群价值观混乱。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到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强势和文化霸权战略,以及部分国内人民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盲目崇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够关注,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三) 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中国梦”的内在张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论断,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形成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而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是做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我国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进一步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性条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只有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把握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命脉,进一步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文化自信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只有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然需要高度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方面,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保障。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民族复兴的本质是文化复兴,高度的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更加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只有人们从思想上真正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在行动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全面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自信内在包含着传承、开放与超越,即继承传统、吸纳外来和走向未来。这就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坚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辩证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文化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外部遭受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文化安全领域的挑战,内部面临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冷落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险,民族认同感遭到削弱,民族身份遭受消解,已经威胁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都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论断,呼唤全民族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自信,强调要通过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1-3).

[4]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3).

[5]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6]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55.

[责任编辑:刘卫财]

The Concep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XUE Yu-che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Railway High-speed,Hengyang 421002,China)

About various explanation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study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by combing the proposed proces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it by scholars. Accurately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refin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which is united in the culture of social practice. Cultural confidence inherently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s: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he rational support for dealing with conflict and collision to the diverse cultures of the world, the premise to promoting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he internal strength to realiz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nd “China dream”.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concep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2014-09-16

薛玉成(1987-),男,山东莒南人,硕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体育课部助教,研究方向:先进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G122

A

1007-9882(2015)01-0053-03

猜你喜欢

强国中华民族价值观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的价值观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强国有我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