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元文》选文之误举隅

2015-04-15张延昭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金溪县

张延昭

(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全元文》选文之误举隅

张延昭

(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笔者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全元文》有一些选文错误;这些错误除了漏选元文之外,还表现为非元文而阑入、不同作者之文置于同一作者和一文重出等多种形式。这些失误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元文》的质量。

全元文;选文;元文

《全元文》[1]搜罗有元一代之文,使相关研究者在很大程度上免去爬罗剔抉之劳,减却翻阅查找之累,其为功诚为不小;且体例严谨,组织严密,于后来继续从事此项工作者当有很大启示。但因为工程巨大,成于众手,故其断句、校对,可再斟酌者尚存不少;其采文之误,亦多有之。而研究者多指责其遗漏之状,罕有指其误选之文者。笔者以研究需要,查阅有日,发现有多篇文章为误选之文,具体情况有阑入、重出及不同作者之文置于同一作者名下等几种。今不揣浅陋,敢为指出,于相关研究者辨明史料之真伪,于本书之修订再版,或不为无补。

综观《全元文》中误选,有以下数种情况。

1.非元文而阑入之误

1.1 《兰溪县重建大成庙记》非元文

《全元文》之三十四册所收署名为吴师道之《兰溪县重建大成庙记》:

兰溪为婺望县,其山有紫岩之秀水,泛瀫波之纹,最为奇胜。而清淑所铿,英贤辈出。有一乡三人行者,有一里两贤人者,有一门五高者,其他以经术、政事、文学、死义名者,后先相望,而仁山先生讲道著书,为朱学世嫡,居四贤之列,尤为可称,谓非师友渊源之懿、国家作养之功,能若是乎?其邑之庙祀先圣虽肇自有唐,而即庙建学,则始宋崇宁,……。有元至治之初,知州夹谷雪儿哈秃病其卑陋弗称王居,始大其规而改作焉,功未就而去。崔云翼嗣成之。而先正吴公师道为之记。(文中省略号为笔者所加)

笔者核对该选文所注之出处明万历六年本《金华府志》卷26,发现该文紧接所选之末句“而先正吴公师道为之记”后,尚有不短之文字,接上句有曰“迨于圣朝(另起行,抬头)稽古右文,兴学育材,在永乐中,则知县作之,赵克宽继之,而庙学尝一新矣。暨天顺后,则知县王鲁,县丞始之唐韶,苏琰终之,而庙学又再新焉”等句,文末又有“章懋撰”之落款。

按章懋,《明史》卷一七九有传,“章懋,字德懋,兰溪人,学宗程朱。成化二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王。明年冬,授编修”,尝谏明宪宗元夕张灯之事,且不奉诏咏诗,受廷杖,为时所赞颂。宦途不畅,终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归后,“屏迹不入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者日益进。……四方学士大夫高其风,称为‘枫山先生’”[2](P4751-4752),有《枫山语录》一卷,《枫山集》四卷,此二书“四库全书”均加收录,分别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三、卷一七六。

此文末“先正吴公师道”所用“先正”之词,亦足为本文非吴氏所著之证。“先正”之义,一般有二:①前代的贤臣。《书·说命》:“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也指前代的贤人,同“先哲”“先贤”意义相近;②前代的君长。《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清且明。”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3](P1650)上。故“先正”均指前代之人,而无自指者。《全元文》第四十四册所收周伯琦《重建宣公书院记》所云“国家尊用旧典,凡天下郡邑皆置庙学,以祀以教。其所在先正学行德望可以规范百世者,又为书院如学制,而专祠之拟于先师,所以崇德表行而敦化厉俗也”[1](P554)、四十六册所收林泉生文《文公书院记》所云“昔先正朱文公主是邑簿,民至今称之”[1](P68)、四十七册所收赵雷孙文《从祀塑像记》所云“钦惟圣朝尊崇先圣,加号大成,敬礼先师,追赠徽谥,濂洛诸儒增封爵秩,而复以先正鲁斋许文正公九儒俱列从祀,重道尊儒,超越古今,蔑以加矣”[1](P404)中所云之“先正”,均为前代贤人之意。章懋与吴师道均为浙江兰溪人,吴师道为元人,而章氏为明中叶人,均学宗程朱,而以“先正”指称之,恰当不过。至于文中所列之“有元至治”与明朝年号“永乐”“天顺”更为明显标志。故此文应为明人章懋之文,不应阑入;至于吴师道原作之记,则当另有文,而绝非此文。

1.2 《义井碑记》实为明文

该书之四十四册所收题名为吴莱《义井碑记》,今以考证需要,全录于下:

义井,正学先生之里旧井也。先生罹祸,举九族之众及其墓中骨悉投之井。夫先生为国家殉大义,而庐墓且不保,乃族党亦甘心从之以死,即所称田横之客,千载奚让焉。时方氏禁甚严,人孰敢问其井。父老相传,百年来其水犹赤,盖义士之流血尚能化碧,其染于水久而不散,理有之也。时既远,地当市肆间,趋利者则侵图堙塞而廛其上矣。然方井之名,今尚存。顷年,廷议尽宽革除之禁,而复恤之。复庐墓,录子孙,方氏后始有冠带奉祀者。而遗迹没于民间如方井者,犹未尽复也。曹侯来,首崇忠义,以励风教,方氏孙尚幼,即请于督学使者给衣巾,仍为置田,以供饘粥,且欲急复方氏旧井。因内召行速,弗果,属予以竟其事。予承侯意,即出己俸赏其人,复还旧址,为之建亭立碑,题其上曰“方氏旧井”。夫申胥鸱彝于江水,三闾怀沙于湘流。千载下都人士犹怜而尸祝之。矧方氏之九族遗骸,同时殉义,里人哀之,至今犹泣其葬所。司风教者无从封其墓,而忍没其埋骨初处乎?是宜曹侯既去,而犹惓惓于兹也。莱小子生平慕先生之节义,诵先生之文章,炳炳若日星月汉。然兹其族党遗骨故出,可令其泯灭已耶?余莅兹土,始耳其详,且目其概,发往事之幽光,而冀垂金石于不朽。侯诚美意哉!然非予任之而谁也?于是立石之日,率邑之父老,偕其裔孙,陈牲沥酒,拜奠于义井之上,念忠魂而追义魄,彷徨不忍去。一赋楚些,恍惚九泉可作也。其地东西阔九尺,南北深二丈二尺,前临大街,后祗民居,谨识以告来者,俾其护持,不致如向之侵没云。(全元文之44册,170-171页,辑自清康熙《台州府志》卷16)

按:此文题为吴莱所作,而四部丛刊初编本《吴渊颖文集》不载,系《全元文》编者从清康熙《台州府志》中辑出。笔者核对康熙《台州府志》,其十五、十六卷均为艺文,分为序类、书目、记类、奏疏、书类、详喻、诗类七大类,每类按照朝代先后排列。元文收陈孚《安洲乡学记》(见《全元文》第二十册)、黄超然《太平乡义社记》(见《全元文》第二十册)两篇文章,而将此文置于明文之中,亦即纂志者以为此文非元文也。

文中所记之事,亦为明代者也。所谓“正学先生”,乃明人方孝孺。孝孺,《明史》卷一四一有传,“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台州属县)人”,学于宋濂,宗程朱,为一时有名之学者,《明儒学案》卷四十三《诸儒学案》首即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明初年“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学者称之“正学先生”[2](P4017-4018)。后因明成祖靖难事起,不肯为之草登位之诏,被夷十族,因之而死难者数百人,为中国历史上有名之惨案。《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所收王世贞《读书后》卷四云:“正学先生之死义,天下人能壮之,而又能病之。当是时,人主不胜一念之愤,屠僇其亲戚朋友之属,无所不株累;片纸只字,皆有厉禁。”[4](P53)上可与上文所记相表里。文中所记,盖是事也。而在《台州府志》所录是文之前,尚收有赵渊《四川正学祠堂记》、吴时来《方正学先生祠记》,后有《皇清洪若臯重建梅冈方祠记》等文,大抵皆为纪念方氏所作。至于纂志者为何将此文置于吴莱名下,无意间诖误欤?抑或明朝另有名吴莱者欤?不可考也。然则此文非元朝吴莱所作之文,当无误矣。

1.3 《忠侠堂记》应为清文

《全元文》第五十九册所录题为李之椿所作(生平不详)之《忠侠堂记》:

忠侠堂者,予外叔祖光宇高公客豫之堂,楚杨大洪先生就系,病笃时曾主之云。楚、豫相去千里,其间邮亭馆榭,蔽日翳云,独高公之堂有杨先生乎?先生往来豫、楚二十余载,前此未居此堂。鸣驺负弩,侯馆偏繁,至行此,为鲁朱家者谁哉?季布亡,将主仇,鲁朱家毅然敢匿。先生社稷臣,排闼立孤,请剑诛逆,天地震动。则此行,争而馆之者,当人百其身以相赎,何必侠也!始俨然道东,而侠如鲁朱家者,正不可得。旨哉!太史公于侠,深致意焉,夫讵止为荆轲、聂政者流而传之?以先生兼程赴死,露处霜行,实获我所。未几,不戒于霜露,岌岌焉旦夕莫保。先生誓欲全躯归国,僦地养疴,乃贩舍避先生如避兵。郡邑大夫、搢绅先生,犹甚于贩,侦声扃户,察影削迹,尚有余恐。然则先生遂死道路耶?李子欷叹息而为之记,曰:“有高公,而鲁朱家有人矣!”公(下阙)

此文辑自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汲县志》卷十一。然笔者未获此书,而于乾隆十九年刊本《汲县志》卷十二查到此文。“公(下阙)”后尚有文较长,兹录不便。此志已将此文列为“国朝”所作,亦即清文。然则此文应归于元,还是当属于清?当然以归于清文为是。再以内容言之,亦以归属于清为妥。盖文中所记之“杨大洪先生”,实为明代万历、泰昌间震动一时之明宫“三案”中的关键人物杨涟。涟别字为“大洪”,《明史》卷二四四本传中有云,阉党人物“许显纯严鞫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仰天大呼曰:‘世岂有贪赃杨大洪哉!’至死不承。大洪者,涟别字也”。涟系湖广应山人,故文中称其为“楚杨大洪先生”。其在天启三年六月,疏劾魏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被削籍;至五年,被逮入京,“士民数万人拥道攀号,所历村市,悉焚香建醮,祈祐涟生还”。其年七月,被害于狱[3](P6328)。由湖广至京师,汲县为必经之地,故文中所记之事,当为可信,再加上文中其他信息,是文为清文无疑。对于一文有多种出处者,《全元文》编者均在文末详列,独于此文未及,是其疏漏欤?

2.不同作者之文置于同一作者文中之误

此例有一,系第三册之《常氏孝感碑》,《全元文》以为刘秉忠所作,恐误。该文记蜀士常得明为疗叔母之疾、赴秦中访求附子,至诚动神,无意间得之于同官县灵泉观之三清殿之事。此文辑自一九四四年刊本《同官县志》卷二四,文末题记为“元至元八年,总管五路奥鲁万户刘秉中撰”。此“刘秉中”与“刘秉忠”所用之字明显不同,显见并非一人,此其一;王磐之《刘太保碑铭并序》《元史》卷一五七等有关文献均未记载刘秉忠曾在至元八年担任“总管五路奥鲁万户”之职,此前此后亦未任过此职,此其二;刘秉忠长期辅佐元世祖忽必烈,从事建都城、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等制度建设工作,在至元初年就“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之职[5](P3687-3694),位极人臣,一直在世祖左右,颇得信赖,虽尝从征大理,或经过蜀地,然未有出镇地方之记载,此其三。而“总管五路奥鲁万户”为一地方之高级军官名称,因此“刘秉中”与“刘秉忠”实非同一人,将此文列入刘秉忠名下,明显有误,可另立“刘秉中”即以消释此误。

3.一文重出之误

此是将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章在不同册中重复出现,例亦有一,系周自强之《孝女图记》,初见于《全元文》之三十九册515页,辑自清同治九年刻本《金溪县志》卷三三;后又见于《全元文》之四十六册213-214页,辑自清康熙十二年《金溪县志》卷一一,点校均署名“邓瑞全”。二文除文末所作题记稍有不同(三十九册文为“奉议大夫、金溪县尹周自强记”,四十六册本为“奉议大夫、抚州路金溪县尹兼劝农事周自强记”)外,其他文字完全相同,均以表彰金溪之“孝女”事迹,因此可视为一文。按:自强,《同治金溪县志》入“循吏”传,《元史》卷一九二“良吏”亦有传,为元代著名循吏,尝为义乌、金溪两县尹,《元史》所载为其义乌任上之政绩,但无文流传;金溪任上之事迹,《元史》略去不提,但有二文流传,除本文外,尚有《新田黄节妇旌表门闾记(至正八年)》,文在《全元文》第三十九册513-514页辑自《同治金溪县志》卷三十三“艺文”;其所表彰者,为金溪之“孝女”、“节妇”,其教化政绩,由此可见一斑。此文所辑出之《金溪县志》虽有康熙、同治之差别,然而,很明显,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所纂,对其文不可能有大改动。因此,不可视为一文而重出者。

笔者本非古典文献专业研究者,上述所列这些问题仅是笔者在为进行相关研究而阅读《全元文》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对于全书来说,以上所列所占比例甚小,或不足以对全书质量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然而,作为由专业权威专家领衔编修、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编修队伍的国家重点出版图书,却出现上述稍微用心即可明辨的问题,恐怕也是不应该的。以上是笔者作为初学者的一孔之见,囿于学养及资料,不确之处,恐在所难免。敬祈相关专家提出批评。

[1]李修生.全元文[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004.

[2]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阮元,等.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王世贞.读书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责任编辑 孔占奎)

On the Exemplification of Errors on Selected Text in The Whole 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

ZHANG Yanzhao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In the process of relative research,I found some errors on the selected text in The Whole 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 Besides the omission of text in Yuan Dynasty,these errors displayed as some texts that weren’t written in Yuan Dynasty were erroneously selected,the text written by the other author was erroneously collected in the same author,one text appeared twice and various forms.To some extent,these errors had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

The Whole Literature of Yuan Dynasty;selected text;Text of Yuan Dynasty

G256.22

A

1008-7257(2015)03-0012-03

2015-01-08

张延昭(1966-),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元代)等。

猜你喜欢

金溪县
“电”亮苏区振兴路 今昔对比看巨变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金溪县供电分公司服务地方经济侧记
金溪县:“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
让乡愁有乡可寻
38个示范站 站站有亮点江西金溪:突出特色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解除思想包袱 强化创业培训
金溪:“扶志+扶智”助力脱贫攻坚
乡野无处不风景
——金溪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见闻
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
金溪县气候条件下早稻育秧注意事项
数字影像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