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北 发 展
2015-04-15
苏 北 发 展
【苏北发展概况】 综合经济实力 2014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6%,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3.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0.73亿元,增长1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9年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新型工业化 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94.43亿元,增长22.3%,其中工业投资6713.38亿元,增长20.4%,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62.43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快,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81个,省技改专项资金投入6800万元,占全省34%。
经济发展活力 苏北新增两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0家。苏北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1.2%。新认定两家省级以上出口基地,总数12家。连云港港集装箱运量500.5万标箱,港口吞吐量2.1亿吨。新开业银行市级分行6家,新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14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5家。年末苏北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9942亿元,比年初增加1377.98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 2014年,苏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3元,增长10.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6.8万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2.7万人。
【“四项转移”】 产业转移 2014年,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2087个,项目总投资3331.5亿元,苏北实际引资额2118.7亿元。在项目数量增加的同时,项目质量也在同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相关产业项目逐步增加,项目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财政转移 财政转移支付加强民生。针对苏北地区财力状况,省级不断增加转移支付力度,2014年,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总额8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持续提升苏北城镇居民医疗和新农合标准。
科技成果转移 全年在苏北地区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689项,省拨经费4.147亿元,调动苏北社会研发投入24.35亿元,加大对重大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
人才转移 全年苏北吸纳新毕业大学生13.3万人,引进急需人才778人、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向苏北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4265余名服务农村生产一线。
【“六项关键工程”】 为解决苏北全面小康建设重点和难点问题,2013年7月,省政府决定实施脱贫奔小康重点片区帮扶、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心镇建设、苏北铁路建设、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科技与人才支撑等事关苏北发展全局的“六项关键工程”。省各牵头单位研究制定各项工程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平台载体。2013~2015年,苏北六项关键工程重点项目37类(个),总投资1361亿元,其中省以上财政安排195.6亿元。2014年,省财政资金计划安排69亿元,实际拨付资金70.3亿元。
脱贫奔小康重点片区帮扶工程,组织实施30个关键工程项目,破解交通、水利等发展瓶颈制约,从根本上改变片区落后面貌。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印发《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在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方面加强投入。重点中心镇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苏北53个重点中心镇,每镇2000万元支持其建设、整治。苏北铁路建设工程,连盐、连淮扬镇铁路相继开工建设。苏北铁路网加速构建,将极大增强苏北与腹地、沿海的联系。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加强区域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建制镇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落实《关于加快科技资源向苏北转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北地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苏北集聚,加强苏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省发展改革委)
【南北共建园区】 截至2014年底,全省南北共建园区数量达41家。苏南开发区共派出200余名各级各类干部及管理人员到共建园区工作。2014年,共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出快速提升。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82.2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715.72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80.46亿元。共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4.11亿元,同比下降1.6%;批准进区项目647个,内资项目注册资金193.71亿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75亿美元。开工在建项目341个,建成投产项目1033个。
(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