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农田水利设施与技术的使用

2015-04-15贵州惠水县第二中学

同行 2015年4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农田水利

★刘 松(贵州惠水县第二中学)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农田水利设施与技术的使用

★刘 松
(贵州惠水县第二中学)

【摘要】对于地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清水江来说,明清时期生活于这片土地的人民依靠清水江这条贯穿东西的河流,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料生活来源。通过辛勤的双手和丰富的智慧,开发了为农业发展的水利设施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黔东南农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农田水利;设施与技术

农业的发展需要水,如果没有水,农作物的生长也就没有保障。清水江流域内的明清时期,生活于这片土地的人民利用自然水道、或人工修渠等,建设了很多解决农田灌溉的有效渠道。

一、利用自然水道引水灌田,是清水江流域内各宜农地区是最常见的有效方式。清水江流域支流分布众多,据20世纪末的资料数据统计显示,同全省的其它水系相比来说,清水江流域河网密度在全省仅次于都柳江流域(见表:全省水系河网密度)

?

再充分考虑到清水江流域面积比都柳江流域面积大一倍还多,其河网之利遥居全省之首。从古自今,生活于这片土地的人民就利用流域内河网之利引水灌田。明代相关的文献欠缺,相关引水灌田的实际情况不是清楚。而在清代的古籍资料中,就记载了很多利用自然河流引水灌田的情况。康熙二十二年《天柱县志》载:“西江……与北门江 合。田坵赖以灌养……白水冲……四时不涸,郭外屯田赖所灌溉者约五六百亩。” 另外利用泉水灌田也是很常见的手段,比如该书中同样记有:“龙泉,灌田百余亩,可饮千家。龙塘在城北,灌田百有余亩。” 这充分反映了清水江下游各地溉田的情况。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平越直隶州志》载:“境中沙河、鱼梁、诸梁三江合汇,实州之水。经流纳诸小水以入重安江。……历凡二进里而遥资田畴之灌溉。” 在另一《麻哈州志》记载“麻哈江自县南雅麻寨西猫坡发源,溉田三百余亩。”这说明清水江上游地区利用自然河道进行灌溉农田的状况。

二、人工修渠引水灌溉农田。流域内虽支流纵横、河网密布,但受自然地形的影响往往多山田、山地,人们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开垦的都是梯田梯土,依靠自然河渠自然就难以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以致兴修人工河渠来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发展水利的举措,主要采取筑堤拦河、修筑山塘、河堰,开引沟渠等方式,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现引用相关文献史实来说明这一论点:康熙时天柱县令朱君?就动员组织人力“筑堤拦河而分水焉” 并把这一工程命名为清龙涧。《天柱县志》(光绪(1903年))也记载了当地兴建的水利工程、坝的情形。 据《黔南识略》记载:“民苗于山溪小涧中,筑水坝挽水上流,或设水车以溉之。” 这反映了都匀府属麻哈州之清平县兴建人工修建河渠的情况。同时《黔南识略》还记载了开泰县修建堰、井(泉)的情形:“西门堰在平屯所,宽五十余丈,灌田五百余亩。又高堰宽四十余丈,灌田三百余亩。”而光绪十八年《黎平府志》中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修筑水利和利用水利所产生的效益:“拦河为上溪水之流,随地势次第,即为堰而分之。便东西溉。又相田之高卑为小沟……故一溪诺流百里,近岸地皆为上田;次则莫如泉。泉妥长者可坐灌十里田……又次莫诺水车……水较便舀以灌,一轮之水常输五十石谷田……山塘(三尺之水)足灌十五石田,倍深之其灌亦倍。” 而人工修建沟渠,是长距离、高坡地引水灌溉的主要形式。

三、清水江流域农田水利设施与技术的实施,极大满足了这一地区开垦出来的大量荒田的用水需求,从而让山坡梯田变成良田沃土,对清水江流域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在改造自然河道的情形下,为流域内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条件。然而人为的改造自然河渠,也会导致清水江流域农业生产中出现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如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的衍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生息于流域内的各民族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在长期观察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出许多有效的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首先是制作大型水车引水灌田,据《八寨县志稿·卷十七农桑·农具》中,对清水江流域的水车有描述:“水轮旁溪之田宜用之,元以前无人道者。其法先于溪旁筑石成隘,上流水至隘势极奋乃设,竹车二围制如车轮,大可二丈,缚数节竹筒,缘于两轮。其筒向内一面,截口受水,每筒相距三尺许,两筒中间编缚竹板,一扇以遏流水,所以激轮使旋者全在此盖。水势迅则冲行,而轮乃随之以转,每激一扇,后扇继来,旋而上升,则筒中满水已车顶。筒口向下,水即下倾,于其倾处刳大竹受之,或刳木为巢接引入田。虽远可到所谓农者坐而观之无举手之劳,而田已毕灌矣。大江以南,水势平衍,不可行也,其有潮湿之地,似亦可仿而为之。” 上述对水车之制作和运作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充分显示出清水江流域内人民利用自然规律,发展流域内农业的技术与水平。这显示出清水江流域内侗族、苗族、水族等民族利用灌溉工具的高度智慧。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调节,达到巧妙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比如:在陡坡地段预留一到三米宽的水平浅草带。以这样的浅草带去降低山坡径流的流速,截留顺坡下泄的水土,实现了重力侵蚀严重山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于这种方法,除了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外,还有另外几点好处,具体可以归纳为:首先、可以形成小片牧场,放养家禽家畜。其次,可以构成防火带,保护农田、森林和村庄免受火灾的威胁。第三、由于这些浅草带会自然生长,不需要人们额外投钱维护,所以一旦形成便可持续维持下去。最后,这样的浅草带还丰富了生态构成的内容,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可以支持更多种类的生物生长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渗水原因及防渗技术
抚顺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